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江山如此多骄-> 第四百二十三章【让历史换一条道路】 第四百二十三章【让历史换一条道路】
- 江山如此多骄无弹窗 毛遂的质问确实让赵括的心理有些波动作为一个后世而来的人哪里能没有一点想法呢!虽然说不能以一人之力将整个战国社会带入工业时代电子化时代但是总能做出一番事业吧!这些想法赵括不是没有可惜他一直都被赵括这个身份困扰着直到迈过长平之战这道坎儿毛遂的质问才显现出效果来。
最为现实的问题是战国末年开始的持续社会动荡按照原有的历史脚步战国末年诸强征战秦国迈出的统一步伐给这片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秦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的统治没能持续多久接着便是人民起义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开国后也没好到那里去白登之围吕后专政等等百多年的时光华夏大地全都笼罩在战争之中这种**造成的毁坏直到文景无为而治才算缓解一些而后汉武帝讨伐匈奴又开始了恶性的循环……
赵括收回思绪暗想如果他来改正历史的错误那么这百多年的时间是不是能更好的让人享受呢!如果从现在开始就进行修改那么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呢?
赵媛见赵括略微皱眉沉思也不敢打扰赵括的思绪老实的坐在赵括的腿上静静的看着赵括沉思的模样感觉无比惬意。
“媛媛如果你知道一个人一个巨人会在前面的路上摔跟头摔的鼻青脸肿你会告诉他吗?你会阻止他走那条路吗?”
赵媛不知道赵括为什么问她这句话想了想道:“那个人和我有关系吗?如果和我无关我大概不会去管因为只是摔跟头而已又不会出人命如果是我的亲戚朋友的话那我一定要告诉他换条路走。”
“那个人和我们都有关系还是有很大的关系你说的对应该让他换条路走不管换的道路是否平坦走向何方但终归是避免了摔跟头不是吗!”赵括觉得自己的**所谓王图霸业的**就是避免巨人摔跟头避免所有人跟着巨人摔的鼻青脸肿。
吕不韦和李斯看到赵媛从赵括的大帐内出来一起问道:“夫人陛下的心情怎么样?”得知赵括的心情还不算太坏后俩人又进来了。
“陛下自立为主诸事草创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沿用赵王名号似乎不妥微臣在此拟用几个国号还请陛下甄选……”李斯说着将早就准备好了一直没敢拿出来的草诏样的东西递给赵括。
赵括接过来却没有看道:“这些不过都是虚的眼下当务之急是解救邯郸之围李斯你是楚国人即刻带领一千军兵取道向楚告诉春申君就说我让他立刻兵救赵我这个二哥这个时候不出力什么时候出力啊!”
李斯见赵括如此吩咐马上点头道:“微臣遵命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带着楚国的军队回来解救邯郸之围。”
赵括又看看吕不韦道:“你告诉碧卢让他马上准备五万军兵的军需物资三天之后一定要送到。”
吕不韦应声道:“臣遵旨。”吕不韦见赵括没有再反对自立为王的事情心中无比高兴他现在真想回家跟老爹说说他这笔投资绝对划算。“”
赵括接着就把冯亭叔侄和蒙骜等人找来道:“往救邯郸乃重中之重除了我们自身之外外力也不可或缺我已经让李斯前往楚国求请救兵了韩赵魏本是一体距离邯郸也近我想请华阳君前往韩国会见张平蒙骜前往魏国去见信陵君务必要让韩魏答应一起救赵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冯亭回去和和侄子冯劫详谈了一番觉得留在赵括身边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长平的战事让冯亭看出了赵括的才能以及难得的品性跟着这样的君主绝不会有其他的忧虑只要一心办好自己的事情即可此刻听到赵括的吩咐起身道:“君上……陛下有命冯亭哪敢不从我马上就起身前往新郑。”
蒙骜接口道:“陛下放心吧!以信陵君的谋略绝不会坐视赵国被吞灭求请魏国出兵救赵微臣保证能够办到。”
赵括想起历史上信陵君盗取虎符的事情叮嘱道:“魏王和龙阳君不见得喜欢救赵这件事肯定还有波折你且告诉信陵君让他便宜行事即可。”
小将冯劫见赵括把任务都分派下去了问道:“陛下本书转载文学网那我干什么呢?总不能干闲着吧!”
赵括笑了笑道:“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军队应用之物你就带着人前去办理交接吧!大军到时一切都要办好如果稍有差错可要军法从事的。”
冯劫嘿嘿一笑道:“陛下可不能拿我开刀立威啊!为了我吃饭的家伙着想我还是马上就去吧!”
出了太行山的大军虽然看起来还是破破烂烂的样子不过士气绝对高涨因为他们觉得已经换了一位赵王了只要现在的赵王接手赵国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快来了。
赵括在随后的几天里也察觉到了这股思潮对于接手现在的赵国赵括的兴致可不高且不说赵国的地理位置不太好仅比四战之地的韩国强一点单单面对取得了上党的秦军就够人头疼的至于接下来该怎办赵括也没有具体的想法只能先把眼前的困难解决掉再去想了。
碧卢已经得知了赵括自立的消息虽然猗顿家的各种存货也不多但还是搜刮仓库把家底都抖落出来了不但如此碧卢还交给了赵括一千家将权作赵括的禁卫军可见其是下了血本的。
猗顿家提供的军需给养都是好东西兵器和甲胄自然不必说了军队的伙食一下子就提升了几个台阶那些嘴里塞满了肥肉的士兵觉得他们的选择一点没错这才几天就变样了不但身上的衣甲换了新的好的连吃的饭菜都是以前高级军官才能吃到的如此更加坚定了他们跟着赵括讨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