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中国猎人-> 第578章 低调地惊人

第578章 低调地惊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牧到了陆院开始了新阶段的时候,老猎人突击队的其他成员也都被打散分到了其他学院学习。

    陈韬最后还是落实了他对几位老部下的承诺——干部身份不会变,大家都能上军校。

    但奇怪的是,对于他们的处理结果,一直没有出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牧变了一个人似的,低低调调地按部就班地生活。教室-宿舍-饭堂-训练场,四点一线。他身上的任务起码比赵旭这个本来就有本科文凭的副营职干部要重得多。除了编改实验班的课程,他还要学习常规的文化知识。时间上面,甚至让李牧感觉到了比之前最忙的时候还要不够用。

    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自己懂的少。

    论文交上去之后一直没有什么消息,教员也很奇怪地没有就此组织学员展开讨论。时间一长,大家也就都忘了。

    李牧他们不知道的是,所有人的论文都被送到了副院长的案头,副院长抽了时间很认真地一篇篇地看。

    学院对这一期编改实验班非常的重视,重视程度具体到了个人。

    看到李牧写的那篇论文时,副院长整个过程眉头不知道跳了多少遍。内心上他非常认同李牧的观点,但实际上李牧的那篇论文显得太过尖锐。具体到营连一级的编制改革刚刚拉开帷幕,大家都持谨慎态度,因此整体上论文就显得有些中庸。

    而李牧的,他甚至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想法。

    按照李牧的设想,现行的集团军-师旅-团营-连这样的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垂直的树状指挥体系限制了作战能力。

    他大胆地提出,应该学习外军的先进理念,对现行的编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有的集团军除乐保留几个重装集团军之后,其余的应该改成高度合成化的数字化步兵师。

    这个数字化步兵师和现有的摩步师、机步师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现在的摩步师,装甲兵、炮兵、工兵、防化兵等等,是完全分开编制的,平常分开管理训练,战时才进行混合编组。弊端就是极度缺乏协同作战能力。

    而李牧设想中的中国特色数字化步兵师应该是兵额在1.5万到2万之间的超级步兵师,下辖合成化作战旅。全部按照战时编组进行编制,日常管理训练等等都在一起进行。李牧甚至估算,只需要十八个这样的数字化步兵师,就能满足陆军机动作战的需求。

    提出这样的设想,李牧并不是张嘴就来,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基础条件之上的。他在论文中提到,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我军的联合保障体系已经可以满足对作战部队进行编制改革的需求。

    多兵种合成的陆军作战部队之所以那么长时间难以推行到位,最大的制约其实是在后勤保障体系。没有符合需求的后勤保障体系,任何作战部队的编制改革都是空中阁楼。

    后勤保障体系是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每一次动手改革,后勤保障都是走在前面。这个道理和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样。

    比如说一个合成作战旅,整合了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兵,甚至可能包括陆军航空兵,那么,这样一个高度合成化的作战旅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就是非常的高了。没有一个可以同时保障多个兵种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一切都是空谈。

    李牧在论文中一针见血地提出,打破现行的部队编制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不破不立,如此才能让陆军作战部队重新焕发活力,重振陆军老大哥的威风。

    和海空军不同的是,陆军有最长的历史,也是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军种,这样就造成了有最坚固的传统。传统有时候造成的是思维被固定。之前刚刚提出编制改革这个事情,有多少人是抱有抵触的心理。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方面,对编制进行动手,就势必有部队被裁撤。关乎到现实利益,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联合作战喊了那么多年,也做了那么多年,大多数时候是换汤不换药,概念是新的,战法还是老一套的坦克加步兵发起冲击。

    李牧非常清楚这条路会走得很艰难,但是只要开始往前走,总是会有走到的那一天。

    尽管李牧打心里不愿意承认,但是在他的老部队,还是全军第一支具备了空中突击能力的建制营,可是实际上除了机动方式发生变化,战术思想并未有多少改变。

    当今世界上,美国陆军有着最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他们的编制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李牧非常清楚,我军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一支可以和美军平起平坐的现代化国防力量,海陆空天,乃至于国防科研体系。

    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又能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外军的先进编制经验作战理念,是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很好的方式。

    李牧并不抵触向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国防力量学习,只要对象有可取之处。

    洋洋洒洒七页稿子近万字,副院长看到后面是不得不感叹,李牧这个学员点出了编制改革的核心思想与目的,他提出的设想几乎与保密文件里面的相吻合。这让副院长不得不怀疑,李牧是否有接触保密文件的权限。

    思索了半晌,副院长把李牧的论文抽了出来,锁进了柜子里。

    这次的论文实际上也是学院对编改实验班学员的一次不公开的摸底考试,基本上学员们的能力都在这一篇论文里得到了体现。

    毫无疑问,李牧让副院长印象深刻。

    副院长是知道李牧的真实履历的,知道此人一直在做的是特种作战的工作,有多次实战任务经验。按理说搞特种作战的,对普通步兵部队的情况应该了解不深的,可是李牧却表现出了非常专业的素养来。

    这才是让副院长最吃惊的地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