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杀小王子(第四更求订阅与月票) 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杀小王子(第四更求订阅与月票)
- 此时,通过徐晃话语中的幽怨语气,陶商能感觉的出来,徐晃还是想要向上奋发而走的,毕竟有本事的人,谁都不想默默无闻,谁都想放手干出一番作为,不但功成名就,还可封妻荫子。
“公明兄有没有想过去冀州去发展?袁本初四世三公,如今取替韩馥暂代冀州牧,声名贯天下,想必也正在招揽四方豪杰,我看公明兄也不是自甘平淡之人,何不乘此时机去碰碰运气?”
陶商友善的试探着徐晃的底线,王邑虽然是河东郡守,按照天下形势来看,也勉强算是一方诸侯,不过通过此人的作为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与志气,而是谨慎恪守着汉朝律法,替朝廷监管治理河东郡。其行为可谓是中规中矩,毫不僭越。
中规中矩的人,其手下想要在短时间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都不太可能。
陶商对自己没什么信心,一则他年纪小,上面还有个爹压着,二则天下诸侯中,名气比陶氏强,风评比陶氏好的很多,因此他不敢过于快速的招揽徐晃,韩浩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目前还处于犹豫阶段,所以陶商打算先用袁绍的门子,来试试徐晃的底线。
兴许是陶商平易近人的态度感染了徐晃,徐晃对于这位谦和的公子没有什么防备,也是实话实说。
“陶公子,实不相瞒,徐晃堂堂八尺男儿,虽出身非名门,但自是也想成就一番功业为家族谋福,汝南袁氏天下闻名,晃虽有意,只是、只是我这出身……”
果然!
陶商心中暗自点头,徐晃此时确实是有更换门庭之意。
不过对于投靠袁绍,显然徐晃自己也没什么信心。毕竟袁氏的势力,是以四世三公之家族名望为轴心,招募天下望族之士,徐晃的身份在那摆着,纵然是有心,但在门路上和家世上,还是差的太多了。
陶商心中开始羡慕袁绍了。
袁氏的声望真的是太高了,高到哪怕是个猪,都挤破脑袋想往袁氏的门墙底下钻!袁绍若是放出榜文,招个给自己倒夜壶的,估计也会有无数人毛遂自荐,踏平他冀州府的门槛。
“公明兄,实不相瞒,陶某在洛阳时,与袁公算是结下了不浅的交情,兄长若是愿意,待此次征伐于夫罗小王子事毕,我回兵徐州之时,愿改走冀州道,将兄长引荐给袁公。”
这话完全就是违心,徐晃这样的人,陶商心中一万个舍不得,又怎么会推荐给袁绍?
但不出此下策,只怕徐晃未必会跟自己走。
招聘人才,有时候不光是要靠诚心和利益,还得用点蒙……虽然不太地道就是了。
“陶公子此言当真?”徐晃闻言不由惊喜莫名。
浑然想不到,这位刚刚认识不过一晚的徐州公子,居然肯为自己做引荐人,徐晃半是惊喜,半是疑惑,浑然不明白陶商为何会对他这么好。
“当然是真的,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我观兄长乃是上将之姿,久后必是大器之才,故而方才有意结交,兄长日后若是到了袁公的门下,我徐州与袁氏中间的调停,还望公明兄多多出力。”
论及编瞎话,陶商在后世的商业社会所练出来的机变能力,较之大部分的古人,自然是不在一个水平段上……其说瞎话的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听陶商说的既诚恳,又头头是道,徐晃心下感动莫名,拱手言道:“陶公子,晃若能得陶公子引荐入袁氏成就功业,那公子日后,便是我河东徐氏一门的恩公,但有吩咐,焉敢不从?”
陶商见徐晃如此郑重,脸也有点发红。
毕竟自己根本就没想把徐晃推荐给袁绍,信口雌黄的在这欺骗古之良将……皮再厚多少也沾点臊得慌。
“公明兄客气了,陶某就是顺便帮忙,可毕竟是袁氏纳才,陶某却不敢保证这事一定就能成功。”
徐晃爽朗一笑,摆了摆手,道:“公子肯为晃做荐,已属大德,我哪里还敢挑这挑那。”
说到这,徐晃砸吧了一下嘴,感慨言道:“近期的这次月旦评,晃起初看时还颇为疑惑,暗道公子你年纪轻轻,有甚资格担当许子将这么厚重的评价,如今一见真人,方才知晓许公言之不虚……太平公子,真是名不虚传!”
陶商的笑容一下子就垮了。
“公明兄,你能不要叫我太平公子吗?陶某真是听不得这个。”
徐晃重重点头:“这么谦虚?公子真是低调啊,晃佩服。”
……
……
次日辰时初,麴义等一众人便来到徐晃的军帐,看其昨夜规划出的匈奴游击路线,也好安排行军埋伏路线。
当徐晃将三条线路分别指给麴义的时候,这位河北名将显的有些焦虑了。
“徐兵曹能将匈奴游击路线规划出三条,甚是难得……但即使如此,这三条路线覆盖的地域依旧过于宽广,本将手中兵马有限,着实不知该往哪里安排了。”
陶商闻言笑了笑,道:“其实也不难,我们既然已经规划出了三条匈奴人可能会游走的路线,那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将小王子引诱到其中的一条路线上,正所谓抛香饵掉大鱼。”
麴义皱着眉头想了想,道:“陶公子的饵,指的又是什么?”
陶商将两只手一摊,无奈道:“这个,就得靠诸位来定夺了,陶某出身丹阳,和匈奴委实是没打过什么交道,真的是不了解。”
麴义转头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韩浩,却见他们两人也都是低着头,皱着眉头,一时间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可以引诱到匈奴。
“诸位,你们若是实在想不出来,陶某麾下有一个人,或许能够帮忙。”
征得三人的同意后,便见陶商走到帐篷口,让护卫去把徐荣叫了过来。
少时,便见脸戴青铜面具的徐荣,在护卫的引导下,走进了帐内。
“这是我麾下的徐校尉,出身于辽东,虽未曾与匈奴打过交道,但却熟悉鲜卑秉性,都是外族游牧,或许彼此之间有共通之处。”
麴义从袁绍处而来,对于陶商在汴水收服了徐荣的事情,多少是知道一些的,这几日也和他或多或少的有些交集,只是不明白,这位昔日在西凉军颇为知名的战将,为何要在脸上戴着一个青铜面具?
装大爷吗?
或者是改换门庭之后,自觉羞愧,没脸见人?
徐荣在听了陶商的叙述之后,思考了一会,方才缓缓开口道:“末将不熟悉匈奴,然昔日在玄菟居住时,与鲜卑多有交集往来,依照末将之见,这些马上游牧,不怕寒冷,多能忍饥,什么苦都能吃……粮草什么的对其倒是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过有一样东西,其非得是与我大汉往来通商,否则定然不可多得。”
麴义忙道:“何物?”
徐荣冷冰冰的道:“是铁器,游牧的马匹较壮,且都是北地草马,与他们的主人一样,能忍饥,耐性强,末将猜测于夫罗虽然被驱逐出匈奴南庭,但以其王子的身份,暗中在草原游牧处购马应不是难事,但坏就坏在铁器少,游牧之族不善治铁,纵然是能治炼也是产量极低,于夫罗在我汉境横行劫掠,别的东西对他或许无大碍,但这铁器军械,对他而言却属贵重之品。”
麴义闻言,似是有所醒悟。
徐晃则是言道:“这位将军言之甚善,麴将军若是方便,不妨修书请王府君帮忙,请他在襄陵的武库往杨县调拨一批军械,然后再把消息扩散出去!襄陵往杨县需经汾水,沿途水草丰盛,正是在下分析出的三条路线之一,如果于夫罗意在这些军械,他必会在此一条路线上出现!”
麴义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徐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韩从事和陶公子有何意见?”
韩浩摇头道:“几位将军分析设谋的恰到好处,在下没有意见。”
陶商则是沉默了一会,突然道:“麴将军,在下麾下这五百人都是步卒,若是上阵也没什么能够帮到将军的地方,若是将军方便,我这五百人,就不与将军共同狙敌了,到时候只是在周边打个策应,如何?”
说实话,陶商这五百人还真就没被麴义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些人甚至还碍手碍脚。
麴义点了点头,道:“无妨,既然如此,便请陶公子和麾下的兵众,在一旁策应,我与韩从事率兵埋伏于夫罗便是。”
出了帐篷之后,麴义、韩浩、徐晃以及陶商和徐荣,便分别去收拾各自的兵马,准备出征。
出了帐篷后,徐荣很是疑惑的问陶商:“此次出兵对付于夫罗,你为什么要独善其身领兵做策应?咱们这五百人虽然少,但想必也可以帮得上忙。”
陶商沉默了一会,道:“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一则是这五百步兵不是咱们的主力,对付匈奴骑兵确实帮不上什么忙,二则……若是有机会的话,我想用这五百人做点别的事,对徐州真正有利的事。”
一听这话,徐荣的心就慌的一逼。
这位陶公子,他又想起什么幺蛾子?
……
……
在请得河东太守王邑的同意后,麴义便立刻率军直扑于夫罗在杨县的屯扎之地。
和想象中的一样,于夫罗的骑兵队,在麴义的兵马还没有抵达之前,便迅速奔驰而走,这支匈奴流寇大队东躲西藏,在不多时便消失在了麴义军的视野之中。
于是乎,计划的第二步便开始着手实施。
襄陵往杨县的路程中,途经汾水,其中有一处地界水草丰盛,颇适合骑兵队为战马补给休养。
河东太守王邑安排人手,从襄陵武库调兵械去往杨县。
运输队伍不多日,便行驶到了这处水草丰盛之地,并在此安营扎寨,驻马歇脚。
汾水河畔的草原上安安静静的,仿佛毫无异动,但浑然不知,离河畔不远处的密林中,此刻已是杀气肃然!
麴义等人的精锐兵马,正躲藏于其中,犹如等待猎物的狼群一般,呲眉瞪目的静候猎物入网。
陶商手下的五百人也躲在不远处,但他们属于外围人员,并不参与这次的战斗。
“公子,在画什么?”徐荣走到陶商身边,低头看着他的举动,颇感好奇。
陶商适才一直坐在那里,左手杵着下巴,右手拿着一根树枝在泥土上勾勒小猪佩奇的轮廓,闻言无精打采的道:“社会大哥。”
啥玩意?
徐荣面具下的独眼中,明显充满了不解。
“就是泼皮!”陶商换了一个说法,将手中的树枝一扔,抬头冲着徐荣道:“小王子还没驾到?”
徐荣转头看了看远处的河畔草地,慢悠悠的道:“暂时还没呢。”
说到这,徐荣突然停住了话头,然后猛然俯身趴在地上,将耳朵紧贴脏兮兮的地面。
仔细的听了一会之后,他面具外的唇角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来了!”
陶商慢悠悠的站起身来。
河畔远处的平原上,一条黑线乍然间出现在陶商的眼帘之中,那条黑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变的越来越粗,奔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没多大一会,便依稀能够看清楚全貌了。
陶商挑了挑眉,颇有些不解的看着从地上站起来的徐荣,抬手一指:“明明用眼睛就能看的到,干嘛非得趴地上听……你耳朵不咯的慌?”
“还……好吧。”徐荣露出面具外的嘴角气的直抽抽。
就在这个当口,匈奴人的骑兵队已经冲入了运送府库兵械的河东运输队中,他们或是甩着手中的弯刀,或是手持长弓,穿着颇为显长的棉袄,头戴呈尖塔型的带穗棉帽,一个个口中“呜呜嗷嗷~~”的叫唤着,犹如豺狼一样。
陶商在远处奇怪的看着冲进河东运输队的匈奴骑兵,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息:“匈奴人真穷,穿棉袄抢劫,连甲胄都没有。”
徐荣闻言翻了个白眼,道:“公子你这就有点孤陋寡闻了,匈奴人治铁的技术虽差,但盔甲颇全,其头盔素面无沿两面开口,佩戴可不分前后,胸甲前后搭配,轻便坚固,颇符合骑兵战道……当然产量相比我大汉却低了很多。”
陶商奇怪的剽了徐荣一眼,不解道:“产量低,那不还是穷吗?”
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