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第1299章 封王 第1299章 封王
- 陆逊最终并没有能劝阻孙权派兵出海。
但同样的,孙权在另一方面作了让步:尽快立后。
这两件事,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
但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
孙权派兵出海是为了寻仙问道。
陆逊劝谏立后是为了肃清后宫,让后宫诸夫人皆安本位,不得媚惑陛下行那所谓的什么修仙之事。
有了后宫之主,才能内宫外朝同力,力劝陛下莫要学秦皇汉武晚年之举。
这本是吴国君臣之间的博弈。
但坏就坏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潘夫人和全公主的加入,让这件事情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量。
而全公主经过潘夫人和其姊的穿针引线,居然想要与校事府联手。
吴国校事府,这个曾给大吴满朝文武,造成了巨大心理阴影,让百官噤若寒蝉的怪物,已经蛰伏了好些年。
潘夫人和全公主,完全不知道,自己引诱这只怪物重新抬头,会给吴国带来什么。
对于全公主通过潘夫人之姊转达的试探,校事府虽然很是意外,但吕壹却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
“吾等本是替陛下监察百官,然则诸臣却是心存私欲,屡向陛下进校事府之过,群情汹汹之下,吾等不得已,这些年来,竟是不敢履责。”
“陛下虽没有责罚吾等,但吾等岂能因陛下的宽宏大量而忘记本职?”
吕壹在校事府里,对着底下众校事无比兴奋地说道:
“前番秦校事从汉国带回冯大司马之信,再加上吾等提醒,陛下便知陆逊久滞襄阳之害,立刻召其回京,这说明了什么?”
吕壹猛地提高了音量:
“这说明在陛下心里,一直未曾忘记吾等啊,一直未曾忘记交给吾等的事情啊!”
“如今陛下爱女,全公主主动寻上我等,这就是我们的大好机会!”
虽说校事府现在过得也不错,通过做汉国的大吴地区大宗物资代理商,赚了个满嘴流油。
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更别说校事府曾经在大吴朝野呼风唤雨,丞相以下,无不畏惮之。
此中滋味,自是让吕壹等人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念念不忘地无一日不欲复昔日权柄。
再想起自己等人之前,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若非陛下需要校事府筹备钱粮,自己等人的家府,不知要被人抄了多少回。
现在自己等人虽说家底丰厚,但如果有了权,那岂不是能有更多的钱?
且对搜刮钱财有着丰富经验的吕壹等人,深知有钱没权,自己家府就是别人钱库的道理。
最最重要的是,陛下已经老了。
甚至连陆逊都开始寻找靠山了——若不然,他先是劝陛下立太子,现在又着急忙火地劝陛下立王夫人为后,图的是什么?
万一哪天能包容校事府的陛下不在了,被陆逊支持的太子上台,自己等人,岂有好日子过?
退一步说,陛下欲修仙问道,就算不能得道,但只要能得长寿,那也是极好的嘛!
所以这一次,校事府支持全公主和潘夫人,那就是必然的选择。
而全公主和潘夫人,也急需在朝堂,至少也是在陛下面前,能谈及朝政,乃至影响朝政的合作者。
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
双方一拍即合。
很快,全公主以看上了织室的一批精美蜀锦为理由,向孙权请求让人送一些到她的府上。
孙权对此自然是有求必应。
蜀锦对别人来说,或许是稀罕物。
就算是吴国的权贵,若是没有渠道,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拿到满意的货。
但以吴汉两国的关系,只要他孙大帝愿意开口,相信汉国那边,自会送最上等的蜀锦过来。
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人,债多了不愁。
说句不能摆到明面上的话,拿下了襄阳,南郡那一带,可以腾出足够多的田地,跟汉国交换好处。
虽说这些年来,孙权越来越老迈昏庸,但他还是明白一件事情:
自己或许能凭借威望,压得住底下那些拥有大量部曲私军的军头和大族。
但自己的下一代,可能就要面临强枝弱干,臣强君弱的尴尬局面。
为了给后人多准备些筹码,孙大帝的想法就是:
与其现在便宜了荆州那些军头和世家,为什么不让校事府替朕把汉国给的好处收归到宫里?
你们这些军头能从中拿好处去养自家部曲,凭什么朕就不能拿这些好处来养中军和禁军?
朕就算是不能剥夺了尔等部曲宗兵,但至少也能从你们嘴里多抢些钱粮。
所以孙权这么爽快地答应冯某人的要求,把陆逊从襄阳调回建业。
同时还默认南郡一带改稻种桑,用以归还季汉的外债。
除了冯某人确实说中了孙权对陆逊的矛盾心理,同时孙权也存了另外一层意思:
反正我也阻止不了你们这些荆州军头和大族中饱私囊,那我还不如干脆让校事府光明正大地下场,替朕多拿些好处。
蜀锦,就是其中的好处之一。
这玩意可比大吴自己铸的大钱还要好使得多。
赏个一千万钱的大泉一千,真不如赏百匹蜀锦来得让人高兴。
发现了这个真相的孙大帝,于是开始了区别对待。
对不想赏赐或者是不喜欢的人,他就赏掺铜的大铁钱。
对于亲近或者喜欢的人,他就赏蜀锦毛料红糖等等好东西。
全公主是孙大帝的最亲近之人,所以赏一些蜀锦,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实际掌控着织室的校事府,自然是听从诏令,精心挑选了数十匹蜀锦。
为了表示恭敬之意,校事府的吕中书,甚至亲自送货上门。
全公主对此自是高兴非常,她借着观看检查蜀锦为由,与吕壹在一间偏室里密谈。
“公主之意,壹已知矣。公主不欲王夫人为后,壹又何尝不欲潘夫人为后?”
面对共同的目标,吕壹这个真小人倒也坦然。
毕竟王夫人一旦被立为后,那么太子的位置,就会进一步巩固。
那么陛下百年之后,上面坐的是被陆逊等人支持登基的未来皇帝,下面坐的是校事府曾往死里得罪而又有从龙之功的陆逊等一众大臣。
校事府被清算那是必然,下场堪忧。
“实不相瞒,壹认为公主所言甚是,陛下虽迫于形势,答应陆伯言等人立后,但皇后并非王夫人不可。”
作为幸进的小人,吕壹深知孙权的性格。
知其能屈身忍辱,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
更兼陆伯言以臣子之身,领群臣叩阙,虽然陛下表面答应所请,实则心里恐已深恶之。
全公主大喜:
“没想到吕中书竟是与予所想一样。”
她顿了一顿,然后面有希冀看向吕壹:
“那吕中书以为,吾等当如何应对才是?”
可惜她只是个公主,不能直接参与朝中之事。
故而她面对这等朝堂之争,颇有些插不进手的无力感。
吕壹就不一样了。
虽然处理朝堂大事他不在行,但他处理过的朝堂大臣,不知有几何。
更兼校事府最早的时候,本就用来监察百官。
通过操纵一些朝中之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是相当地熟练。
陆逊带人叩阙,同时百官上书,请求立后这种大事,吕壹自然也是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
此时听得全公主垂询,早就有所考虑的他回答道:
“公主眼下所欲者,不外乎想要阻止王夫人登后位,而欲阻止王夫人,就需要知晓陛下心中的真实想法,对也不对?”
全公主连连点头:“然也!”
吕壹笑道:
“若是换作他人,敢问壹如何揣摩陛下圣心,壹早已执之告于陛下。”
“但公主乃是陛下亲女,又受陛下所喜,欲知陛下之心,乃是为人子女,欲为父母解忧耳,臣自不敢不从命。”
全公主一听,顿时就是喜笑颜开,连连点头:
“没错没错,正是如此。”
吕壹这才接着说道:
“陛下圣心,实非臣下所能揣摩,壹性粗陋,一愚之见,只盼公主莫嫌污耳。”
全公主急切地说道:
“还请吕中书快说才是。”
吕壹点头,说道:
“昔前太子镇守武昌里,丞相(即顾雍)欲请立二皇子(即孙虑)为王,陛下拒之,此可谓圣心不可揣也。”
“后尚书仆射与丞相商议,继续上书陛下,言二皇子可为镇军大将军,出守一方,以光大业,力劝陛下,陛下这才允许。”
全公主闻言,就是一愣,不知道这吕壹说这个话,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吕壹也不解释,意味深长地对全公主说道:
“如今陛下既新立太子,上大将军又上疏立后,唯有诸皇子,按礼制,本应封王,为国之腹心爪牙。”
“然则太子为诸皇子长,不为弟谋;上大将军为国之柱梁,只顾附势。”
“全公主既是陛下长女,又是诸皇子长姊,当为陛下补陋漏,为诸弟仗言才是啊!”
全公主听到这里,更是有些稀里糊涂:
诸皇子封王,与立后又有什么关系?
只是她又不好明问,免得露怯,只得耐心继续听下去。
吕壹看到她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于是又再次提起了前太子孙登:
“昔前太子镇守武昌,二皇子甫一成年,就须得外守一方。后镇军大将军在半州病亡,陛下为之降损,悲痛难食,前太子昼夜兼行,前来安慰劝谏。”
“后住十余日,陛下欲遣其西还,前太子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为由,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恳请留下,陛下这才让前太子留在建业。”
全公主的呼吸顿时就是微微一滞。
她隐隐间似乎抓到了什么。
吕壹语重心长地说道:
“公主啊,前太子深受陛下宠信,又受百官爱戴,犹不得不尽其心思,也要留在陛下身边,何也?远近有亲疏是也!”
全公主忍不住地请教道:“先生是说……”
吕壹放低了声音:“诸皇子封王,赏赐最重,留在陛下身边最近者,便是陛下最喜爱者是也。”
全公主猛地醒悟过来!
吕壹根本就不是在说立后之事,他根本就是欲支持别的皇子与太子争位!
这可是夺嫡!
“公主,王夫人所仰仗者,乃是太子。就算吾等能阻止她一时,难道待太子登基,我们还能阻止天子呼之为太后?”
吕壹眼中闪着阴冷的光,道出了这一场宫斗对手的本质。
校事府权势最煊赫的时候,他连前太子孙登都曾图谋过。
何况如今宫内有潘夫人,宫外有全公主,对手还是一个初入东宫位,脚跟未稳的太子?
最重要的是,陛下在立后一事上的暧昧态度,给了吕壹一个大胆的想法。
陛下心里其实早就对上大将军有所不满。
上大将军劝立三皇子为太子……
上大将军又劝立太子之母王夫人为皇后……
可是陛下对立王夫人为皇后一事不置可否……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陛下对太子,其实也没有那么满意?
与其治标,不如治本!
看到全公主仍在犹豫,脸上有惊惧不定的神色,吕壹安慰道:
“公主,其实在此事中,你仅仅是给陛下补漏的好女儿,给诸皇子仗言的好阿姊,何惧之有?”
“吾等只须静观后效,再顺陛下心意行事即可,无忧也!”
全公主一听,这才恍然:
对啊,诸弟封王,本就是礼制,谁也挑不出毛病。事成之后,若是有人有能力挑战太子之位,那也是太子的麻烦,与我何干?
同时她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可是按礼,皇子封王就国,多是在成年之后,如今诸皇子中,只有四弟符合,当如何?”
吕壹不以为意:
“公主,此等大事,岂能说是一蹴而就?当徐徐图之。”
“且若是陛下中意某一位皇子,难道四皇子封王,就不能以其他理由赏赐剩下的皇子?由此说不得就可看出些许端倪。”
全公主深以为然。
季汉延熙五年,吴国赤乌五年,八月。
大都督全琮带头上疏,建议封诸皇子王爵,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拒绝。
然全琮不气馁,继续上疏,只言按礼制,就算陛下不册封所有皇子,亦应当封成年皇子为王,以正国本。
孙权这才同意立四子孙霸为鲁王。
然后孙权接下来的举动,给了全公主及吕壹等人,一个在梦里都笑醒的大惊喜:
鲁王初拜,犹与太子同宫室,礼秩未分。
意思就是孙和孙霸虽各为太子和鲁王,却没有礼仪上的上下之分,在同一宫室中饮食起居,没有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鲁王与太子是平起平坐的。
全公主和吕壹在幕后偷笑,吴国朝中群臣却是炸了锅。
时任尚书仆射的是仪,同时兼任鲁王傅,第一个跳了出来,他给孙权上疏道:
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世,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意思就是鲁王很牛逼,文武全才,陛下应当派他去镇守四方,做国家的藩辅。
表面上是赞扬鲁王,实则意思却是让他快点滚出建业,不要再赖在京城。
鲁王傅的反手就是一个背刺,当场就刺得鲁王孙霸差点吐血。
刚被封王的喜悦,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子好好地呆在宫中,又没有碍着谁,你让我滚出京城?
再说了,你可是鲁王傅!
你不站在寡人这边,居然要赶我离开建业?
几个意思!
PS:
孙霸之母,历史有所争论,有说是王夫人,有说是谢姬。
这里取谢姬为母。
毕竟以全公主与王夫人的怨恨,后面又去支持她的儿子,太过曲折,作者箘懒得去圆这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