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第284章 总百揆(十八)座次

第284章 总百揆(十八)座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虽然南疆高层对高渊这位大少爷都表现得很尊敬,高渊也对他们很尊重,但在迎接仪式过后的接风宴上,众人很快感受到了这位大少爷绝不只是简单的尊重每一个人。

    换句话说,他是有自己想法的,而且也会有亲疏之分。

    后世有个网络流行词叫做“双向奔赴”,一开始是形容爱情中的两人互相爱慕,互相努力靠近,后来泛化到指两个人为了一件事情的发展共同努力。

    其实,双向奔赴在权力场上也经常出现。比如储君与群臣之间,储君往往希望群臣都能成为其继位的支持者,而群臣也希望通过支持储君来换取储君继位后的重用。

    只不过,权力场上这个储君与群臣的双向奔赴通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即他们之间必然有一个第三者——在位君主。

    在位君主显然是不会乐见储君与群臣这种双向奔赴的,毕竟你俩要是成功奔赴了,那我该如何自处?所以,历朝历代往往有太子不得结交重臣之禁,亦或者至少是个潜规则。

    接风宴上,按照一开始大家都默认的座次,自然是高渊坐北朝南居上首,暹罗国王坐他左手即东方,意为此地地主;高孟男坐他右手即西方,意味着地位最高的陪席。

    他们二人之后,就不必太讲究一一相对——也就是暹罗王国这边不必再来其他人。因此,按理说暹罗国王身侧该是军令部副部长高珗,高孟男身侧该是龙牙巡阅使高瑞雏。

    这四位除了暹罗国王主要靠着名义上的地主名义高居高渊身侧,其余三位则是各有代表:高孟男代表的是南疆文官体系,高珗代表的南疆武将体系,这自是不必多说。那么,高瑞雏呢?

    其实,高瑞雏这个龙牙巡阅使虽然地位不低,但在南疆而言也不过类似大明的某位巡抚,仅从职务而言着实不应该就排这么高的座次。

    然而,他能坐在这里显然不是靠官职,而是靠他新郑高氏长房长孙的身份——高瑞雏在此代表的是高家宗亲,而高渊要称呼为他为大兄。

    做个不太吉利的假设:如果高务实死后绝嗣,六房无后,那么理论上他的一切遗产就该由高瑞雏继承。这就是长房的特权——注意,这个时代的继承可没有黄芷汀等人什么事,只是按照一般惯例,应该给高务实的遗孀留下一笔可供维持生活的财产而已。

    做这个假设主要是说明一件事:高瑞雏在此时的身份是很特殊的。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高渊在走到自己位置的时候,其余人还在鱼贯而入,并未有人落座,而此时高渊忽然指了指一位彪形壮汉,又指了指原本应该属于高瑞雏的位置,笑道:“黄司令,你坐这儿来。”

    “司令”这个词虽然古已有之,但此时大明国内只有禁卫军的主将被高务实设置为“司令”,而南疆军方则广泛采用。

    南疆警备军体系之中,六大警备军的主将正式名称即为“司令”,私下也有时称为“军长”、“总兵”、“总戎”之类;舰队方面不必说,南北两洋舰队的主将都称“司令”,私下也有时称为“提督”。

    但是,南疆的“司令”虽多,可是司令之中姓黄的却只有一个,而且并不属于警备军或者两洋舰队体系,而是“定南卫戍司令部司令”——黄虎。

    黄虎,这位其实是老熟人了,是黄芷汀手下最受重用的大将,也是她的远方族亲。

    不过即便如此,高渊忽然指明让他去坐原本应该让高瑞雏坐的位置,南疆众人仍然免不了惊诧异常。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大少爷毕竟年少,或许不太清楚座次的意义”。

    只是,虽然高渊看起来稚气未脱,但考虑到老爷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那可是能把许多朝廷重臣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存在了,难道大少爷就一点没遗传到这样的英明神武?

    不少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是该劝谏还是该装傻,只有高孟男反应最快——他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面色也瞬间凝重了起来。与此同时,他也下意识朝高瑞雏看了过去。

    很显然,高瑞雏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一个意外,因此当高孟男朝他看来时,他的眼珠子正下意识转动着,明显是在琢磨此刻应该如何应对。

    而就在此时,黄虎却也呆了一呆,然后谦然道:“大少爷有所不知,此处应该是瑞雏少爷的座位。”

    “哦,是吗?”高渊的语气听起来有些诧异,但当他朝高瑞雏望去之时,大伙儿明显看得出来他的目光十分淡然,根本不像是听到什么意外之言的样子。

    高瑞雏发现,高渊的目光就这样淡淡地注视着自己,而从其表现来看,也丝毫没有要收回之前那句话的意思。

    他坚持要我让座。

    高瑞雏立刻就有了这样的判断,只是下一瞬间他就有些疑惑:是啊,他坚持要我让座,可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要说原因,高瑞雏也不是不会猜测——最大的可能无疑是故意立威。至于为什么高渊要立威便想到自己,高瑞雏也不意外。

    自己是长房长孙,是他高渊名义上的大兄。只要自己这个同辈中的老大哥乖乖听命于他,那么将来其他兄弟们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在他面前抗命。毕竟,比尊贵比不过他,比年长则已经被证明无用,不是么?

    除此之外,高瑞雏还有一种猜测,那就是自己的父亲高务滋当年与四叔高务实是发生过冲突的,虽然事情在闹大之前就被控制了,但依旧造成父亲后来宁可在新郑赋闲也不肯求四弟高务实给他找点事做。而高务实也从来没有主动表示给高务滋这位长兄“加加担子”,反而有几次暗示说过:“大兄亲守祖祠,实乃至孝,我辈不及也。”

    话虽然好听,但也就卡死了高务滋的进退,让他只能一辈子在新郑守着祖祠了。因为这个关系,大房与六房的关系就有些微妙。

    一方面,除非六房要单独分家,从此与其余各房一拍两散,否则大房在宗法制度下的地位就不可替代;另一方面,高务滋虽然与高务实闹掰,但是他的兄弟、作为大房养子的高孟男却极得高务实信任,乃至于让其做了南疆事实上的文官第一人。

    另外或许还有一点……或者半点,那就是高瑞雏本人也还算得四叔高务实信重,让他有机会与萨利木一道平定龙牙半岛,然后顺势成为整个龙牙半岛的巡阅使(相当于巡抚)。

    南疆的巡阅使并不算特别罕见,一共总有十几二十个,但是龙牙巡阅使却是在其中能够排进前三的“顶流”。这个原因很简单,龙牙巡阅使兼管龙牙海峡——即马六甲海峡这一海上咽喉重地。

    京华作为一个海上强权(当然理论上京华是海陆复合型强权),掌握龙牙海峡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人事安排,所以虽然高瑞雏只是巡阅使之一,但在京华体系内的地位却绝不一般。

    大房与六房之间的那点旧事,按理说随着高务滋被限死在新郑不得出山,应该已经算是翻篇了,但……谁知道高渊是不是就偏要再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呢?

    高瑞雏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躬身一礼道:“大少爷乃是南宁候应袭,我等如何入座自然是大少爷说了算。黄司令,请上座。”

    黄虎还有点迟疑,但高渊却接过话头,微笑着朝众人招了招手,笑道:“好,大兄宽和果然如我所料,那大家都坐吧。”

    此言一出,算是把高瑞雏的话坐实了,黄虎也不好再推辞,只好往前走了几个身位,坐到高孟男身边去。

    高孟男看了糊里糊涂的黄虎一眼,心里忽然明悟过来:大少爷恐怕不只是要压一压高瑞雏这位大兄好给他自己立威,恐怕还有一点是他要明摆着亲近黄虎——虽然黄虎这个直肠子明显还不知道其中缘故。

    高孟男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却不禁一颤:咱们这位大少爷不一般啊……就不知道他是自己有此主见,还是他母亲在他南下之前曾经面授机宜?

    高孟男知道,高渊作为“南宁候应袭”主动拉拢黄虎,这免不了会让人担心“外戚干政”——毕竟黄家就是高家的“外戚”嘛。但是,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之前说过,外戚干政往往是造成古代王朝社会混乱及灭亡的重要原因,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每个皇帝上台以后,还总是特别相信母亲家的亲戚(比如舅舅或者外公),而不会相信父亲家的亲人(比如叔叔)呢?

    说外戚是造成王朝混乱的重要原因,自然并非危言耸听。先秦及上古时期,外戚就已经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周甚至是因为作为外公(或舅舅)的申侯替作为外孙(或外甥)的周平王打抱不平,以至于造成了国家的动乱,后来周平王还不得不迁都。

    汉朝时期,无论是造成西汉灭亡的王莽,还是造成东汉大动荡的梁冀,都是外戚的身份。唐朝和宋朝,也有不少外戚发挥过重要作用,比如作为李治舅舅的长孙无忌,就极大地影响了初唐时期的政坛。

    以至于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避免外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干脆规定今后皇帝的皇后都必须从民间选拔而来。朱元璋这样做,就是因为民女没有背景,他想堵住可能形成外戚干政的这个漏洞。

    那么问题又转回来了,明明舅舅(或者外公)经常让王朝出问题,为什么皇帝还总是选择相信自己的舅舅(或者外公),而不相信自己的叔叔呢?

    这要从一个人从皇子到皇帝整个过程说起。当某个皇子还没有成为太子,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舅舅(或者外公)其实就是他除了自己生母之外唯一的绝对支持者。

    虽然大家往往都是嫡长子制,嫡长子才可以当太子,才可能继承皇位。但是,由于皇帝的儿子非常多,势力非常复杂,所以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大明朝之前,就算是嫡长子,也不一定被立为太子。就算被立为太子了,也随时都有倒台的可能。

    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太子之位经常会遭到很大的冲击。有一些是来自于其它皇子的冲击,比如李世民就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胤褆也对太子胤礽不满,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甚至,有一些威胁还来自于皇帝本人。比如刘邦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了,但他却一直不满刘盈,老想着废掉他,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原历史上的朱常洛是庶长子,但是他爹朱翊钧就是不想立他为太子,而总想立朱常询为太子。

    正因为每一个皇子在当上皇帝之前,必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或者说他必须去争取,因此他自己就必须要有所依靠,必须要积攒力量,和别的皇子争斗。

    那么,什么才是古代皇子们最可依靠的力量呢?这里不妨用用排除法。

    其一,叔叔们是不可能的。

    皇子的叔叔们为什么说是不可能的呢?因为叔叔们也是皇家一族的,他们自己也是有后代的,也是可能参与争夺储位的。当然,这一条通常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关键的原因在于,某个皇子如果与叔叔们交往甚密,必然会引起皇帝的极大猜疑,因为那些叔叔们,本来就是皇帝的极大威胁,皇帝一直是提防他们的。如果某个皇子与叔叔们联系得太紧密,相当于威胁扎堆了,于是这个皇子和叔叔们很可能都是会受到皇帝的打击。

    比如,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佐与叔叔赵廷美关系很近,于是最终赵元佐失去了太子之位,而赵廷美也被则被贬到房州抑郁而死。

    雍正的儿子弘时与叔叔胤禩有联系,雍正气得把弘时逐出家门。弘时本来可能获得储位的,这下子也得不到了。

    所以无论如何,不能随意和叔叔们联络,尤其是过从甚密。

    排除法第二步,大臣们是不可靠的。

    皇子们除了不能和叔叔们密切联络以外,还不能和大臣们交往太深。皇子们和大臣们联络,这在古代一直叫做“交通大臣”,或者说叫“首尾大臣”,也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

    比如李亨是太子,大将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相当于是李亨的哥哥。兄弟俩聚一聚,本来应该是没什么的。但是偏偏就因为他们聚了一聚,结果就导致王忠嗣被唐玄宗贬谪,而李亨也受到严厉处罚,太子之位差点不保。这就是“交通大臣”的严重后果。

    鞑清时,康麻子在废掉太子胤礽以后,让大臣们推荐一个接班人,于是大臣们集体推荐了“八贤王”胤禩。谁知这一做法反而让康麻子坚定认为胤禩与大臣们“交通”,从此再也不喜欢胤禩,对其辱骂打击,无所不用其极。

    又如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给大臣们求情,请求宋太宗给立了功的大臣们兑现功劳。本来这是极为平常的事情,谁知道宋太宗冷冷说了一句,等到你当了皇帝以后再给他们兑现吧。就这么一句话,吓得赵德昭回去以后就自杀了。

    既然皇子们即不能联络王爷们,也不能交通大臣们,因此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母亲这边的亲戚了。而当他们依靠母亲这边的亲戚上位并最终当了皇帝以后,外戚自然就走上了政治舞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而且,由于舅舅或者外公是外戚,其夺位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叔叔们。因为他们夺位,便意味着改朝换代,绝大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认为这不正统。因此皇子当了皇帝后,往往也会一如既往相信舅舅或者外公,让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南疆如今的地位比较暧昧,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有没有名义,高务实就是南疆之主,“南宁候应袭”高渊就相当于“太子”。

    既然如此,高渊如果聪明,就自然不会去拉拢高孟男、高瑞雏之类的叔伯、兄弟,甚至还要没事找事一般去和他们闹点小矛盾。

    而与此同时,他却可以拉拢黄家的人,因为黄家虽然是“外戚”,但土司出身的他们不可能拥有“篡位”的正统性、合法性,高渊拉拢他们是不必担心高务实打压的。

    高孟男悄然深吸一口气,心中疑虑全消,面上的微笑也渐渐隐去,反而故意做出严肃之态来。他面无表情地坐到自己的西面上首位置不发一言,就好像对刚才发生的这一幕十分不满似的。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初次登录”、“随蜗牛去流浪”、“逆风不羡仙”、“打坦克的提督”、“脚贱的身影”、“Tim466044641”、“788K”、“书友20200413221709608”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单骑照碧心”的6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邻家男孩1”的6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18张月票支持,谢谢!

    PS:什么鬼小长假啊,吃酒都吃不过来了!一天至少赶两场喜酒,这假期过得真是要了命了。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