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长夜国-> 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

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上海夏日祭顺利结束,南京夏日祭终于被叫停。

    因为在南京这个城市举办来自日本的夏日祭(虽然该市之前成功举办过多次),还是在大屠杀纪念碑附近,举办方之无良,用心可诛。

    距此七七事变,才十天。

    好气。

    很多人在网上掀起讨伐浪潮,也就理所当然。

    因为伤害了国人的感情,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大家知道,祭祀信仰文化属于“礼仪”,是一国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文化本源的体现。

    所以一提到华夏文明的基因特征,那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祭祖和黄陵这种礼仪信仰,然后才是汉字。

    礼仪信仰在先,汉字在后。因为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是礼仪信仰在前,文字产生在后。

    礼,文化之始也。

    服饰也属于礼仪的一部分。人类发明衣服,是为了礼,不是为了保暖。

    是不是这样?

    由此可见,祭祀文化在一国文化中的地位。

    这就是为何,你大可学日语看日漫赏樱花,没有人多事的批判你,可若你敢在中国穿和服招摇过市,那就是找骂。

    礼器和服饰在文物中的等级地位很高,高过文具,兵器和日常用品。

    所以,祭祀文化是最敏感文化内核,也是文化侵略的核心。

    现在,竟有中国人穿着和服,堂而皇之的去参加夏日祭,全程浸润式的体验日本的祭祀文化,令人难以接受。

    因为触碰到了核心!本质发生了变化。

    已经不是什么文化交流这一句话就能敷衍搪塞过去的。

    太小看了吾辈“杠精”和“上纲上线”者的智慧了。

    都触及核心了,还不是文化侵略?还只是不痛不痒的文化交流?

    甚至比文化侵略更可怕:文化认同!

    文化侵略是别人主动,侵略意图未必达成,效果可疑。

    文化认同则是自己主动宽衣解带,来者不拒。完了还说“还要”,纯属“婊忠心”。

    据在上海体验夏日祭的人说,顺利举办的上海夏日祭,很有东方文化的典雅韵味,热闹而不喧闹,丰富而不艳俗,很有内涵,格调满满。

    就好像回到了唐诗宋词中的夏天。

    啧啧。

    听听。

    她这句话多美?美的像一串珠子。

    本宫都自愧不如,她对美的感知都超过诗人了:“好像回到了唐诗宋词中的夏天。”

    此话确有诗意美,这是事实。可这话又让人心情不美,同样是事实。

    反正,我心情不美。

    于是我回复:“日本人的东西,就那么有意思?”

    她回复:“就是觉得夏日祭有意思,东方元素很多,那些东西就是看的舒服,很有传统美感。”

    明明就是日本的东西,偏偏说是“传统美感”。

    我没有再回,但我思考了。

    这一思考,虽不深邃,却越发气恼。

    你道为何?

    因为她这种理由和心理,我其实遇见过很多。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我觉得很典型。

    既然属于典型心理,是不是有分析讨论的必要呢?

    当然有。

    首先,讲一个人尽皆知的庸俗故事。

    有个男人叫刘彻,他心爱的女子李夫人逝去。他日夜思念逝者容颜,却再难见到佳人。

    这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于是,这个有权势的大男人,就请巫师作法招魂,想见到曾经陪伴自己的逝者,聊以安慰。

    巫师就借了李夫人生前的衣饰,找了一个样貌声音和逝者有些相似的女子,穿着逝者的衣裙,配戴着逝者的环佩,画了逝者常用的妆容,在夜里登场了。

    恰好,也是一个夏夜。宫中灯影斑驳,萤虫如星,清夜如水。

    傩神巫师作法,曾经逝去的佳人姗姗来迟,却倩影翩翩。

    名叫刘彻的大男人看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心生忧伤的喜悦,不禁作诗道: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大男人明知是假的,可是他的心却得到很大安慰。

    唉,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啊。

    那么,大男人真的会喜欢假扮逝者的“影子”吗?

    当然不是。

    大男人喜欢的,仍然是李夫人,爱屋及“影”。他爱李夫人,所以才会期待影子的出现。

    哪怕影子是假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替代心理”。

    华夏的传统文化,就好比李夫人本尊。

    日本文化,就好比巫师作法招魂来的“李夫人”,也就是影子,替代物。

    大男人“喜欢”替代者,仅仅是因为替代者和李夫人有些相似罢了。

    说回当下。

    这些逝去的传统文化,早已经成为共同的东方审美元素,沉淀入东亚民族的审美基因,和西方审美分庭抗礼!

    日本文化或许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东方元素。

    武断的否定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其实太过于简单,这种否定对象,深层次的表象或许恰恰是值得肯定的。

    汉服还没有流行时,我曾经问一个同学,为何要买韩服。

    她回答:因为像古装剧中的汉服啊,感觉很漂亮。

    听她的回答,分析她的心理,就不是单纯哈韩那么简单了。

    她喜欢的可能是逝去的汉服,问题是汉服很少卖,没流行时也不敢穿。

    而韩服像汉服,传承自汉服,是汉服的分支。

    和服其实也是汉服的分支。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主要形制没变。

    所以服饰文化史上,学者们将韩服和服都归于“东亚儒家服饰圈”,这等于是承认了,韩服和和服其实是汉服的分支。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传承华夏古典文化最好的,恰恰就是日韩,而不是当今的中国。

    你自己丢掉了,或者被异族野蛮的毁掉了,没了,断了。

    所以变得不再自信。

    人家虽然从你这里学的,也有差别,可人家毕竟还有,还在,还像。

    不是曾经所爱的人,却像是曾经所爱的人。或者说,是所爱之人的女儿。

    那么,有些别样的“畸恋”,是不是不足为奇,情有可原?

    我相信,哈日文化群体中,这种心理的人是多数,真正的媚日舔狗不是主流。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那样:“笑话,我会真喜欢日本?我喜欢的明明是大唐。”

    再说说夏日祭。

    为何很多爱中国的,恨日本的人,仍然要去参加夏日祭?

    还是同理。

    因为这个夏日祭,源于中国古代四季社祭中的‘夏社祭’!

    你看,夏日祭,夏社祭,虽然差了一个字,但祭祀对象一样,都是祭祀社神,仪式差不多。

    日本学中国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樱花,茶道,书道,建筑,律令制,服饰,文字,音乐,节日,礼仪,包括他们引以为傲的剑道,哪个不是学古代中国?

    简直就是全方位的学。

    更要命的,他们偏偏保存的还不错。虽然有了自己的特色,但变化不大,仍然能一眼看出传承关系,本质上还是一系。

    中国古代的“社祭”,也是日本神社文化的来源。所以日本很多庙宇叫“神社”,就是取之中国古代的“社祭”。

    中国古代的夏社祭,不但官方要举办,民间更是热闹。

    从乡村到城镇,节日一到,无不参加社稷,简直就是全民娱乐,规模很大。

    祭祀仪式,祭祀歌舞,祭祀食物,庙会花灯,诗社,郊游,田猎,内容丰富而又具有仪式感。

    岂止是夏社祭,还有春祭,秋祭,冬祭。

    还有中元大祭,端午大祭。

    除了祭日,还有节日。

    比如著名的上元节。上元节有多热闹,多隆重,看看记载就知道了。

    日本另一个著名的盂兰节,其实也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中元大祭,祭祀对象相似,活动相似,连日子都是同一天。

    翻翻古诗词,有多少诗词是在这些热闹非凡的节日写下来的。

    那可是曾经伴随了中国人千百年的,传承古老,影响深远的文化特征。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社戏》吗?

    看看《社戏》中的仪式文化,娱乐文化,参与程度,已经不可小视。

    哪点比日本的夏日祭差?

    那仅仅是一百年前,而且还只是个乡民自发举办的村庄级别的社祭而已。

    就很讲究了。

    当年的祠堂,神庙,就是祭祀文化的中心舞台。

    可是如今,基本上都丢失,或者被毁掉。

    现在虽然恢复了几个传统节日,然而毫无仪式感和厚重感,仅仅只是放假而已(很多单位还加班不放假)。

    这种毫无仪式感的节日,对人心能有多大触动?能有多少文化表现力量可言。

    至于文化审美功能,就更是“要求太高”。

    仅仅是恢复了节日名称罢了。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要参加夏日祭,要羡慕日本文化。这就是为何,很多人活的没有仪式感,活的很糙。

    哪怕有钱人,也有种“粗糙”的感觉。

    就是春节,也觉得浑然无味,粗糙,单调,土气。

    灵魂全没了,都被丢了。

    官方的冷漠,足以说明问题。

    就像是汉服一样。汉服运动这么多年,逐渐成为流行元素,已经成了气候。

    可官方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支持态度,大有冷眼旁观之意。

    汉服运动纯粹就是民间力量的推动。能发展到这一步,也纯属不易。

    若是有一天,华夏传统文明真正得以复兴,还有几人会眼红日本的那些东西?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还会那么贱。

    可是,我对传统文明的复兴前景,很是悲观。

    不是我们不想,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有人不喜欢。(此处不要评论)

    至于为何有人不喜欢,就不要探讨了。(此处不要评论)

    ps:正文大概晚上八点半,盟主加更大章节。昨晚半夜没睡的更文。蟹蟹!

    7017k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