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不是杜撰,而是昭示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不是杜撰,而是昭示
- 随着首届华国科幻电影节开幕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电影节。
在观看了更多的展映科幻电影之后,对比就出来了。
不得不说,华国科幻电影这一块,虽然这几年的确比早些年要好不少,可是,相比之下,比起海外的其他的科幻电影来说,的确还差了不少。
结果就导致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结果,那就是这一次科幻电影节参展的电影的确不少,其中国产的科幻电影占了有三分之一的比例。
从这方面上来说,海外的科幻电影占据了三分之二,对于科幻电影节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一个电影节,成功与否,其实无非就是几个点,第一个点,就是权威性,也就是这个电影节如果追求的是颁奖为主,那么就需要让这个电影节的奖项,在外界获得认可。
影响力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却又是实打实存在的。
当然,一个初生的电影节,这方面是不可能达到权威性的说法的,毕竟,你才刚成立,有哪门子的权威可言?
为此,初创的电影节,第二个追求就无疑是整个电影节的名气和影响力了。
而想要名气和影响力,那么就和参展的电影的数量的多寡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次科幻电影节尴尬的地方在于,普遍上,在观众口碑也好,或者媒体影评人等方面的评价也好,整体上都是外片好过国产科幻片。
这就真的很尴尬了。
所以,电影节方面也只能逮着一只羊可劲薅羊毛了。
那只羊就是《月球》这部电影。
而媒体和影评人方面也是如此,毕竟,这是在本土举行的科幻电影节,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就算了,可是既然有,那自然要大夸特夸,大吹特吹了。
比如作为科幻电影节的官方场刊上,对《月球》就可以说是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
刊登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月球》的解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你让其他电影上来,都是外片,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华国科幻电影节了?
而几乎每天都有刊登《月球》的相关解读影评,虽然看起来挽尊的意味很足,但是有一点却也是大家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这一届科幻电影节,的确《月球》是出类拔萃的。
不止是对于国产科幻电影而言,事实上,同样的《月球》也获得了许多海外的影评人和媒体人的青睐。
其中有一篇就是来自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影评人。
他的解读也有另辟蹊径的意思。切入点和很多人都不同。
“真相总是残忍,无知才是幸福!
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会追寻真相,但是你有可能会因此丢失伱所拥有的幸福。
《月球》被很多人解读,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点,都在探讨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却忽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类的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好奇心!
我们常常说,好奇心引领着科技的进步,驱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人类失去了好奇心,那么文明也好,科技也罢都将停滞不前!
而《月球》里面的主角吴,他之所以会和之前的克隆人不同在于,他的好奇心促使他发现了真相。
于是才有了这个故事。
同时对于很多人给予这部电影的主题定下的基调,就是绝望,就是悲戚!
这一点我不认同!
我的理由在下面会给出来。
从电影的节奏来看,这部影片节奏缓慢,观影的过程极其冗长,但是奇怪的是你并不会感到无聊。
如果一个人看这部电影会很容易和角色融为一体,因为有那么一瞬间,孤独让你感同身受。
我不禁问自己,导演营造如此极致的孤独是为了让我们抑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看完电影后,我更加肯定影片的主题:希望。
是的,是希望!电影的故事的确是一个绝望的故事,但是影片的主题却不是绝望,而是希望!
证据可以说在电影当中有很多地方都很明显地为我们展现了。
影片一开始,我们得知吴还有两周就能回地球与家人团聚,充满期盼的日子是非常幸福的,就比如我们在礼拜五的心情往往比礼拜天要好,有期待的生活才是最美妙的。
在影片中段,吴对克隆体找密室的行为非常反感。当时吴已经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但他不敢去深究,不敢打破这种美好,要知道他在这里认真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是在合约结束的时候能和家人团聚。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假的,那对于他来说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这大概就是无知者的幸福。
所以,他一直在选择去压制自己的怀疑,当6号一直在提出自己的疑问,当他开始破坏5号一直所珍视的东西的时候,他依然还是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内心深处在恐惧,恐惧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都是虚假的。
可是一切的一切在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亦或者是看到了6号的出现,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他终于鼓起勇气问机器人自己是不是克隆人,我相信在当时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是得到的答案并没有奇迹,他拿着妻子的照片看了很久,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仅存的记忆。当克隆体告诉他可以与地球通讯时,出现了第二个希望,吴希望能在视频上见一见妻子,听一听她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录像。
我认为如果他没有发现那个密室,不知道自己在合约结束后的去向,他会一直保留这个希望,作为活着的期盼。可事实总是那么残忍,它一步步推着吴的前进,让他亲手将第二个希望化为乌有,他知道,他永远也见不到妻子了。
人一旦没有希望了,那么结果会是如何?
而6号发现这一切后,他知道自己有多绝望,5号就有多绝望,这大概就是感同身受吧。于是他给5号创造了第三个希望,毕竟没有任何事情比一个人孤零零的死去还要伤感。
不过最后5号做出了选择,他明白他们俩对妻子的感觉是一样的,于是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6号身上,让两人将希望合二为一。
影片的结尾,6号对机器人说说,“我们不是程序,我们是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们除了会伤心难过外,还需要有生活的期盼,没有什么事情比丧失希望更残忍,没有希望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真正的孤独来自于自身,来自于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希望的活着。
所以,6号奔向地球,就是电影给予的最后的希望,导演一直让希望保持到了电影的最后。
我不知道导演的想法是什么,但是我想这个故事,一直都在给予绝望的人希望!”
而《月球》的“真实感”也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文提过的,很多人看完《月球》都会有一种,这是未来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凭空杜撰,更不是自己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观,而是仿佛是一种“预测”一种“昭示”!
“我们先来做一个这样的设想: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具有ISO认证的标准化产品。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无论是父母跟在屁股后面喂饭、上学时与同学追打嬉闹,还是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抑或孩子出生时的幸福狂喜,所有的人和事全没有真正发生过,一切的一切都是事先被植入的记忆。
更可怕的是,在某一个角落,还躺着无数个跟我们长得一模一样的皮囊,准备在我们损坏(死)后重复一遍我们的人生,为的只是替人劳作甚至博人一笑。这个时候,你是否会感觉到一股彻骨的寒意,又或者是充满愤懑的冲天怒火呢?
《楚门的世界》展现的是一种可能,而《月球》展现的同样的也是一种可能。
而《月球》无疑是昭示了未来的某种可能性,给予了我们一定程度的警醒。随着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旦失控的后果将不啻为打开了另一只潘多拉魔盒,说不定有一天我们终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如果说之前的生活可以用孤独来形容的话,那么当真相被逐步揭开后,吴刚的处境就显得愈加心酸了。就像我在文首的描述那样,一切原来都是假的。吴刚只是一个克隆人而已,在月球上充当重复劳动的工蚁,保证地球上氦-3的供应。每个吴刚的寿命只有三年,报废之后便有新的吴刚入替。事实上,在基地的秘密储藏室中还存放着许多批量生产的备胎。更可悲的是,关于妻子孩子的记忆都是预先植入的程序,真实世界早已物是人非,回家团聚的美梦顿成虚幻的泡影。
此中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不言而喻,人类以上帝的身份创造了克隆人,却并未赋予其人的尊严与权利,将其视作工具而非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既没有责任感,亦毫无人性可言。
对于冰冷无情的月球工业公司,克隆人施以反抗的方式延续了本片一贯的含蓄,没有任何过激行为,比如报复性地毁坏基地,而是新老两个吴刚通力合作,利用公司的漏洞达到了最佳的结果,其中展现出的智慧和人性,老吴刚自知时日无多,把返回地球的机会让给了新吴刚,恰恰是他们生而为人的呐喊,也给了公司管理层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从影片给出的信息能够推测出克隆人吴刚应该是有人类原型的,月球工业公司的克隆人计划也很有可能得到了这位初代吴刚的认可。而细思极恐的是,电影没有拍出来的东西,那就是,月球上的信号屏蔽器被摧毁,意味着7号吴刚也会知道真相,那么当无数个吴刚回归地球时,他们的身份认同将会造成极为复杂困难的局面。至少,初代吴刚的女儿一下子多了几百个爸爸,将是多么可笑又可怕的事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结果无疑是可怕的。
我们知道很多东西,明明我们知道其出现会导致一些很不好的后果,可是只是因为有利可图,就直接忽略了有可能带来的可怕的后果,这不是阴谋论,而是人类的劣根性。
当地沟油可以以更廉价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的时候,那些黑心商人,他们难道不知道地沟油的危害吗?可是他们选择了无视!
同样的道理,克隆技术其实一直都在发展着,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克隆羊的技术,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暂时不得而知,可是可以预见,当未来的某一天,《月球》的事件有没有可能变成真实而不是电影?
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月球》不是一部凭空杜撰的科幻电影,而是根据现有的科技推导出来的一种未来的可能。
我们能说他们错了吗?
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本性!
如果克隆人不算人,只是工具的话,那么他们的做法有问题吗?
而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最后,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还给孤独的吴刚一个陪伴者,机器人八戒!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和安排,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器人的命运其实和吴刚们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他的一切都给人一种,他有了“人”的样子,可是实际上,当他被格式化,被重启,那么他其实也和新被激活的克隆体又回到了同一个起点!”
当然,电影始终只是电影,不管是预测未来也好,或者昭示着未来也罢,都依然只是虚假的东西。
电影始终还是回归到电影。
对于李易而言,他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
对于很多讨论者而言,同样的,也只是在讨论过后,就没有了后续。
《月球》的亮相,比起李易记忆之中的世界起点要高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引发的讨论也更多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