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第六十三章 内阁议事

第六十三章 内阁议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周长风的担忧不无道理,虽然他对于古典历史并不感兴趣,但多少也对历朝历代有些许了解。

    在外交上以强硬著称的大明虽然有“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之誉,然而在他看来就是从宋朝的怂包之极端转为了另一个极端。

    这一点是受民间风气所裹挟的,明人不齿于宋之软弱,纵观大明三百年,即使是稍显温和的外交态度也会被文人墨客所反对。

    本身古典时代的外交手段就很少,无外乎纳贡、称臣、送质子、和亲、禁止贸易这几样,而大明的政治正确又不允许它们出现,于是就只剩下战争一种选择了。

    客观看待的话,周长风认为这同样称不上合理,须知战争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无疑是最耗费资源的下策,许多时候完全可以用更少的代价达成目标。

    本国鼎盛时,如此强硬的外交态度倒还好,反而能鼓舞人心;但当本国衰落时,继续这么强硬就是在加速灭亡了。

    宋明二者之极端显然是不可取的,磅礴的战争实力固然能振奋军民,可这是“死劲”,而灵活的外交手段能起的则是四两拨千斤之妙用,此曰“化劲”。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应用得当,方可于外交博弈中占得上风。

    这一天的晌午时分,紫禁城,文华殿。

    追溯历史的话,首创于永乐年间的内阁通常于文渊阁办公理事,这个规矩在后明也一直沿用下来,因为文渊阁的位置和规制等级确实适合作为内阁大学士们的工作地点。

    不过在宪政之后,重组的内阁就搬到文华殿了。

    由于现代国家的政务数量远超古代,所以内阁成员数量至少也有十几人,空间有限的文渊阁因为还要负责藏书所以显得有些拥挤。

    文华殿原本是用来讲习经筵的地方,不过如今几乎用不着,于是干脆就搬到这儿了。

    虽然有「复设丞相,总管参画机务;置内阁辅臣十二,共参机务。」之例,但内阁辅臣不一定是十二人,许多时候会稍多一些。

    与英国内阁成员们享有chancellor、minister、lord、secretary等称号相近的是,大明的内阁辅臣们同样沿用了从前的习惯,即额外加衔为大学士。

    奉天殿大学士主管人事工作,即人事阁臣;

    华盖殿大学士主管财政工作,即财政阁臣;

    谨身殿大学士主管民政工作,即民政阁臣;

    文华殿大学士主管外交工作,即外务阁臣;

    武英殿大学士主管国防工作,即国防阁臣;

    这五位内阁辅臣最为重要,被称之为“上五相”,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内阁成员,比如负责教育的、水利的、卫生的、交通的等等,他们统一加衔为文渊阁大学士。

    内阁以丞相为首,不对谘政院(议会)负责,只对皇帝负责。

    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内阁虽然不用在乎谘政院,但是却受都察院的监督。

    这是不同于典型二元君宪制度的一个特殊之处,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这是当年新党在妥协的时候做出的最后努力。

    此外,中国传统的封驳之权和封还执奏之权也得到了沿用,前者由六科给事中掌握、后者由内阁首辅(丞相)掌握。

    「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须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须驳正之。」二者并称,即为封驳。

    此刻在文华殿东次间的一个议事厅中,几名阁臣正在进行日常的交流讨论。

    “目前来看,英国人抱怨归抱怨,实质上的手段却是不敢动的。”

    “如今的苗头还是很好的,不过也可能是时日太短,各方态度尚不明确,再过些日子吧。最迟…国联大会时也该明确了。”

    华盖殿大学士、财相李光远一边翻着册子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的确,此事是急不来的,依去年的构想所述,不妨在出口物资上做做文章。”

    “只局限于战略物资吧,这样指向性更明晰。”文华殿大学士、外相余慎华抿了一口茶水,“现在世界局势又不安稳起来了哦,佛郎机那片地方闹腾起来了,看这架势没个两、三年平息不下来。”

    李光远只揪住了他的后半句话,说道:“前些天你们说不掺和为佳,闷头卖东西便是,现今看来英法两国也是那般想的。”

    话题一下子调转到了伊比利亚半岛。

    “大抵又是所谓的‘不干涉政策’,冷眼相看西班牙内斗。”

    “那也说不准,假使德国人亲自下场了呢?英法必然坐不住啊。”

    如果德社帮助共和军夺取了最终胜利,那法国就会面临东西两面包夹芝士,法国人自然不敢冒这个险,而这也有违英国“均势外交”的国策。

    忽然,余慎华转头看向了身旁的国防大臣,开口问道:“军部觉着有必要派人去参观一二么?”

    后者看着温文尔雅,乍看之下完全是学者模样。

    正在翻阅文件的林羲微微颔首,随口回道:“自然得去,一步有利无害的闲棋嘛。”

    话题稍稍有些发散了,不过大家很快就将之挪回了正题。

    他们在一番商讨以后再度确定了以前的构想,即英国对大明进行石油进口的限制加以针锋相对的反击,反向限制三大军事战略物资的出口。

    层层加码,一个不行再加一个,乃至直接单方面向英法的眼中钉德社降价加大出口。

    其一是桐油,作为一种自古以来就被百姓广泛应用的东西,家具、船只、油布、油纸等等都少不得它。

    而其具备的耐高温、耐腐蚀、不导电、快速干燥的特性使之在工业生产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以不同油类制成的油漆,大豆油漆要41小时才能干燥、亚麻仁油要28小时、苏子油要18小时,而桐油仅需7小时。

    同时其亦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之一,以防锈漆为代表的上百种产品都需要它才能生产,其地位可见一斑。

    而且因为世界各国对油桐的引种大多以失败告终,或者说成效不大,所以大明在桐油出口上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年产量高达全世界总量的90%,剩下的10%则主要为乌拉圭和阿根廷,而且品质不如中国出产的。

    近三年来,大明每年的桐油出口量基本在九万吨与十万吨左右徘徊,可以说世界各国的机器与工业产品中都有它的存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