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第一七六章 从远考虑

第一七六章 从远考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朱立锲的斜后方就是飞行社的社长与几名教员,那社长忙不迭地答复道:“统共六架,这双翼机三架,还有一架另一型的,单翼机也有一架,教员三人。”

    “境况如何?学生们可愿来?”

    “来、当然来,大家兴致可高了,络绎不绝。”

    “僧多粥少。”朱立锲评价了四个字,接着询问道:“若再要扩大,须得多少钱?”

    那社长不免讶然,心中暗喜,连忙道:“这种双翼练习机四万圆便可拿下,此外算算人工和零部件的钱,扩大的话…先得要三十万,往后每年都得不下十五万。”

    闻言,朱立锲没吭声,他微微颔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近十年是大明高等学校建设的井喷期,他记得去年统计数据是979所,在读学生超过87万。

    即使只有部分高校设立了飞行社,可要扩大它们却也是不小的开支,要知道大明去年的财政支出不过242亿圆,其中军费才61亿圆而已。

    短暂的纠结后,他很快就在心中笃定了这个打算,这项投入是很划得来的。

    起因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大都督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关于对英美等国的航空后备力量的评估。

    除了航空工业之外,关于飞行员的储备数量与训练潜力也相当关键。

    毕竟,光有飞机没人来开也不行。

    与报告一同附上的还有建议,大明可能缺乏足够的训练基地来培养新飞行员,倘若战端开启以后遭遇长时间惨烈消耗,恐怕会面临缺人堪用的境地,因而提议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予以加强。

    对此,皇太子似乎比皇帝还要重视,后者于是就直接命他全权操办。

    这方面的预料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这个认知完全正确。

    历史上德国人计划在战争爆发之前培养出10万名合格飞行员,可最终只来得及培养了2.8万人。

    虽然他们的素质不俗,但无法承受多年大战的损失。等到了战争末期,尽管德国飞机年产量高达三万多架,可已经缺乏足够合格的飞行员了,并且严重缺乏训练燃油。

    东瀛之地同样面临如此窘况,由于资源和体量太小只能走精兵路线,他们对飞行员的选拔极其严苛。比如选拔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报名者超过1500人,录取者仅有70人,成功毕业者才25人。

    战争爆发前,他们全部的合格飞行员还不及7000人,这些人的技艺极为精湛,战斗机飞行员的格斗能力极强,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的命中率也非常夸张。

    然而,几轮战役将他们消耗殆尽以后,日本航空力量的战力就迅速下降了。

    现在的大明虽然看似仍处于安逸宁静的和平之中,但一众肉食者都很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安宁罢了。

    就此潜在问题,兵部空军处提出了新建两座大型飞行员训练基地的草案。

    拟先投入3亿圆进行前期建设,地点分别在济南和西安。

    预计每座基地部署60架初级教练机、30架高级教练机、20架现役作战飞机,以及250名飞行教官和理论教官,最大化供给、保障训练工作。

    飞行员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为期七个月的理论学习,然后才是十一个月的飞行训练。

    前者包括航空发展史、飞行原理、飞机结构、弹道学,飞机型号辩识,飞行条令等等;同时,还要进行体能训练。

    在那以后,基地将会综合学员们的成绩和个人意愿进行机型分配,然后便可进行正式飞行训练了,要求每人都得掌握两种机型,总计飞行时长在250小时左右,毕业即授予少尉军衔。

    这个计划得到了朱立锲的批准。

    但还没完,他认为这还不够,既然是往坏的方面考虑,那何不再深远一些?

    英美等发达工业国的生活水平高,民间有许多飞行俱乐部,故而不少平民都是经验丰富的业余飞行员。

    战时,如果征召他们的话,训练时间会更短,便于快速扩充航空力量的规模。

    而大明则不然,去民间飞行社开飞机只是纨绔或富家子弟才能享受的高端娱乐活动。

    因此,朱立锲打算在这方面做文章,选定一部分高校,有飞行社的扩大、没有的就创设。

    文化水平较高的学生们的接受与学习能力强,即使只是在空闲时间开一会飞机,几年下来也至少能入门。

    以后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进行高级飞行训练和战斗训练了。

    如此,即可在相当程度上扩充大明的潜在飞行员数量与后备航空力量。

    “殿下,兵部空军处有要事请示。”

    “拿来看看。”

    在下榻的地方,接过电文并认真翻阅了一遍以后,面带思虑的朱立锲站在窗前权衡了起来。

    空军处近来正在考虑航空发动机的问题,作为人类工业的结晶之一,航发可以说是象征一国工业水准的参照物。

    重量、出力、油耗、可靠性等等方面都得满足要求,不可谓不苛刻。

    作为后发国家,大明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起初,基本是引进西方国家的产品并加以仿制,法国的诺姆-罗纳、德国的宝马、美国的普-惠皆有。

    之后则开始尝试自行设计,并逐渐追到了第二梯队,但航空发动机依旧是大明的两个技术短板中最碍事的一个。

    空军处希望能在大战之前再引进几种目前最先进的航发,毕竟战争时期这条路就断了。

    逆向仿制?低效且不靠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还是得尽量引入完整的图纸和工程样板。

    目前大家相中了普-惠公司的R-1830-76“双黄蜂”、14缸、1200匹马力;以及莱特R-1820-25“旋风”、9缸、1000匹马力。

    直接提要求的话,虽然美国人会答应卖发动机,但是引进全套生产图纸则不太可能。

    这可是如今的一流风冷星形发动机,美国人要卖图纸也只会卖老旧型号的,而那些七、八百匹马力的引擎大明已经自产了三种了,不稀罕。

    虽然德国人也有一千多匹马力的星形发动机,可综合性能要稍逊一些,他们更精于液冷V形发动机。

    “这等事也得我来定夺么?施个小计便是。”朱立锲侧首对侍从令道:“如此,使馆过些天组织宴席时,故作不经意向美国人透露个假消息,再筹备个空壳飞机公司,以打造新式大客机为由直接向那俩公司购买生产授权,大抵如此。”

    语毕,他想了想,觉得没有遗漏,便继续道:“好,明日的行程是……”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