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三百九十七章 时机成熟

第三百九十七章 时机成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严复动作挺快,两天后就给李谕拿来了紫砂壶。

    李谕端详半天,问道:“这么个小东西,就值八百两银子?”

    严复拿起壶,给他解释:“这一只壶是用细砂制作,光泽如玉,摸起来十分温润。你看邵氏精巧的做工,壶把、壶钮、壶嘴三点一线;壶盖与壶身非常贴合,各处缝隙都异常均匀。内部的出水口同样对称,并且非常细心地做了倒角处理。”

    果然是行家才能说出道道,李谕再和自己家里的普通茶壶一对比,好像真的区别不小。

    拿起紫砂壶离近了看,还有细细的紫砂,壶底、壶内和壶把的底部都有作者邵氏的印章。

    李谕啧啧说道:“这么贵的东西,我肯定不会拿来喝茶。”

    严复摸了摸胡须,笑道:“非也,如果用来喝茶,其中值得玩味处大了去。”

    他把壶灌满水,与普通茶壶分别向外倒水,问道:“看出不同了吗?”

    李谕指着紫砂壶说:“这一只出水非常顺,圆润有力;而另一只普通茶壶细看之下出水的确很散,软弱无力。”

    严复哈哈大笑:“虎狼之词啊。”

    严复随即又拿出一只小小的茶杯:“好壶当配好碗,这一只建盏,你好生收下,一并送给凤笙兄。”

    严复真的太给面子了,这一只上等建盏价值比紫砂壶都要高不少。

    不过李谕实在不懂,问道:“多少钱?我付给严师傅。”

    “不用,”严复微笑道,“不值几个钱,只要你好好对我家碧城,我就很高兴了,因为人心是无价的。”

    李谕仔细收好:“多谢严师傅垂训。”

    严复说:“怎么样,以后你是不是也要搞点茶具?”

    李谕最起码目前对这些东西还没有太大兴趣:“我还是信奉极简原则,就像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严复来了兴趣:“你还懂得哲学。”

    两人紧接着开始了漫无目的的聊天。

    ——

    近卫昭雪这段时间看到吕碧城不在,挺想接近一下李谕,不过李谕并没有给什么机会。

    她然后只能去青木武官找上级汇报工作,可头山满等人也不在,只留下了一些联络员。

    毕竟现在日俄战争已经打到了关键时候。

    日军虽然攻下了旅顺,不过俄军37万大军已经准备南下。而此时的日本国内已经弹尽粮绝,一点支援都提供不上,在国际资本市场再也融不到一分钱。

    旅顺攻坚战日本的伤亡达到了投入兵力的一半,这个比例是非常恐怖的。

    而此时辽东半岛的日军根本等不到国内的物资支援,于是25万陆军只能北上主动和俄军寻求决战。

    赌,还是在赌。

    总之现在头山满等人已经焦头烂额,全都跑去了东北。

    近卫昭雪没有办法,只能给联络员留下口信后就回去了。

    回到府中时,又看到李谕面带喜色地在书房写信,估计是从天津来了信。

    近卫昭雪心头微微一酸,不过很快恢复,回到了自己卧房。

    的确是吕碧城从天津发过来的信,她着急地询问了李谕的情况:

    “为何染了风寒?快快抓取麻黄、桂枝、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葱白等药,为要为切!”

    李谕立刻回信:“感冒不过六七天,已好,勿念。”

    另外还写了一首余光中的诗: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寄信回来的路上,李谕突然遇见了刘春霖,他已经被点中状元。

    “帝师大人,恭喜!我听说了,您又拿了瑞典的奖。”刘春霖祝贺道。

    李谕也拱手回道:“同喜同喜,阁下高中状元,名扬天下。”

    刘春霖笑道:“帝师才是名扬天下,我不过偏居一隅。这几个月我读了关于帝师的报道,又看了许多译述的西学文章,颇感天地之大,我此刻看到了一个井口。所以我今年准备东渡日本留学。”

    已经中了状元,按说可以等着做官,不过刘春霖还挺有进取心。

    李谕赞道:“状元郎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令人钦佩。”

    刘春霖说:“我应当学习张謇前辈,不然不就读了死书。”

    世人一向嘲讽八股文,但其实到了会试、殿试的级别后,压根不是八股了,要求还是蛮高的,属于集合书法、文学、策论、政治、历史的综合文体。

    尤其晚清最后一届科举题目,甚至出了这种题: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就是要你论证日本和埃及两国的变法,日本学西方为何成功了,埃及却导致“国以不振”,为何失败。

    然后还出了一道关于美国对华工侨民的政策题目。

    总之也算切了当下的时事,尤其是日俄战争的时间点。

    所以能高中者,肯定是要读报纸了解了最近的时事新闻,并且要了解西方历史、政治等。

    当然,科举的局限性还是过大,废除已经是板上钉钉,毕竟一点现代学科都没有。

    刘春霖邀请道:“今日新科进士们要在孔庙举行集会,帝师要不要来观详一二?”

    李谕笑道:“还是算了。”

    刘春霖说:“帝师不用担心大家会攻击西学,实际上,据我所知,三甲前几名都有意东渡留学,而您是最懂西学的,并且京师大学堂也派了几名老师参加。”

    北京孔庙在雍和宫边上,建设的规格非常高,同时紧挨的还有国子监。

    李谕只好答应:“先生上车吧。”

    刘春霖对李谕的这辆汽车一直很好奇,上次有司机专门开车,这回李谕直接自己上了。

    “帝师竟然有这么多技能。”刘春霖大为惊叹。

    李谕说:“开车比骑马简单多了。等你去趟国外,很多观念才会彻底刷新。”

    刘春霖竟有些伤感:“千年文化,终究抵不过钢铁巨兽。”

    李谕连忙安慰说:“我强调过好多次,二者并不冲突。”

    到达孔庙时,榜眼朱汝珍以及探花商衍鎏等人已经等在此地。

    朱汝珍和上一届的朱国桢一样倒霉。

    本来殿试结束,大臣阅卷后送上来名单时,第一名就是朱汝珍。

    结果慈禧再次“以名取人”,看见朱汝珍的名字就很不喜欢,朱是前朝国姓,“珍”又联想到珍妃;再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与康有为、梁启超、洪秀全等人都是老乡。慈禧老觉得广东是她的克星,所以更加不喜欢。

    再一看刘春霖的名字就很好,“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并且是直隶人。

    然后慈禧就把刘春霖点为了状元。

    汽车的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朱汝珍见状笑道:“古人云,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霖兄是春风得意驾车疾。”

    刘春霖也笑道:“多亏帝师大人开车,不然我恐怕还要晚上半个时辰到。”

    朱汝珍他们看到李谕短发、西装的形象多少还是比较惊愕的:“帝师,您真像个洋人!”

    人群中也有民国第一狂人辜鸿铭,辜鸿铭上前问道:“李谕!你怎么也来了?”

    李谕做出开车的动作:“我说我是做了一名司机你信吗?”

    辜鸿铭说:“现在报纸上已经把你捧得如同天上的神仙,我再次钻研了一番你的西学讲义,如今稍有感悟,正准备继续深入学习。”

    探花商衍鎏问道:“辜教习一直在国外,不是一直有学习西学吗?”

    辜鸿铭说:“与李谕比,我在西学尤其是科学上,可是一文不值。”

    辜鸿铭这种大喷子如此说,着实让李谕想不到,笑道:“术业有专攻。”

    这些进士中有好几个会出国留学。二甲三甲中也有几个比较出名的,比如后来作为校长和宋美龄介绍人、当到行政院院长的谭延闿;以及民盟创始人沈钧儒等。

    有意思的是作为晚清的进士,他们很多人最后也成了大清的掘墓人。

    国子监的进士碑林已经把他们的名字刻完,李谕说:“聚在一起不容易,要不合个影吧。”

    刘春霖问道:“这么多人,挤得进照相馆?”

    李谕说:“在这儿就好。”

    他拿出柯达便携式照相机:“大家排个队形。”

    李谕找来一个国子监的学生,给他演示了一会儿如何操作后,来到人群中,但还没来得及说“茄子”,那名学生已经脱手按下。

    将就来吧。

    李谕拿过照相机说:“照片洗出来后,我会送给每个人一张。”

    照片在此时仍是稀罕物,众人顿时十分欣喜,而且一个小盒子竟然就可以拍照,同时感觉到了要深入学习新学的必要。

    离开时,辜鸿铭忍不住赞道:“阁下总有办法感染到别人,简直是传播学的天才。”

    李谕耸耸肩:“感染大家的不是我,是新时代。”

    回到家,过了没多久,就过年了。

    这段时间李谕没啥事,便写写东西,研究研究实验室的器材。

    不过前几年李谕已经写了不少论文,声明足够支撑许久,邀来了名声,做起许多事来才能顺手。

    所以,今年就可以动身前往遥远的西北,挽救一个河西走廊的巨大历史遗憾——敦煌。

    在交通闭塞的时代,这一趟差不多要花去一年的时间,但如果成功,绝对值。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