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

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感冒咳嗽在中医圣手眼中,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只听了孩子几声咳嗽,然后看了几眼,施今墨便开出了方子,自信道:“如果三天不好,我施某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行医。”

    李谕自然信得过,笑道:“有劳先生。”

    施今墨亲自登门,一方面是因为李谕名气太大,二来他身为同盟会成员,要回报一下李谕。

    此时凤铃又火急火燎买回来一些日本“仁丹”。

    李谕看到就感觉头大,没想到这东西已经从上海流传到了京城。

    施今墨同样皱了皱眉,轻声告诫说:“这种毫无用处的药物,还是少买为妙。”

    李谕说:“如今日本人大肆宣传,江南地区已开始大卖特卖。”

    施今墨叹了口气:“庸医害人,庸药更害人。”

    李谕说:“最好有一种本土药对抗这种日本庸药。”

    施今墨说:“当然有,长春堂孙老道的避瘟散比日本的这款什么‘仁丹’不知道好多少。”

    李谕很少生病,还真不知道这些老字号药店的独门秘方。

    李谕说:“那我们联系长春堂,早点推广告打开销路。”

    施今墨道:“要是销路真的好,恐怕还要再建个药厂。”

    李谕不当回事:“该建就建,只要不让小鬼子赚到钱,好处就远不止钱这么简单。”

    施今墨说:“我认识长春堂孙老道,回头我就给他提一嘴。”

    此后长春堂的这款药在对抗日本仁丹时效果非常好,谁叫小鬼子学了中国这么多年,中药仅学了一点点皮毛。

    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属于是。

    ——

    最近的北京城非常热闹,前脚宋教仁他们成立了国党,另一边袁世凯也示意章太炎、杨度、张謇等人把几个小党组成大党,好与之对抗。

    甚至梁启超也被拉了进去。

    现在梁启超对袁世凯很有信心,愿意替他卖卖力。

    有这几个人坐镇,袁世凯在文化领域聚集了很强的力量。可惜他们只把政党当成一个工具,终究没法和宋教仁角力。

    宋教仁像一个儒将,不擅长革命,但组织能力惊人,在共和体制下,袁世凯还真斗不过他。

    梁启超并不热衷政党事务,有空的时候就被李谕拉去清华学校。

    反正以后要送孩子过去上学,梁启超想瞅瞅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厉害的。

    李谕开着汽车出发,梁启超说:“疏才真阔气,我在日本时,只见大商人天天开得起汽车。听他们说,开不了几里地就要花好多钱。莫不成北京城里开车费用低?”

    李谕说:“应该和日本国差不多,油价都很贵。”

    梁启超说:“我前几日碰见范旭东,顺便捐了一千大洋,他说你送给他了一辆汽车,可压根舍不得开。”

    李谕道:“我开车多完全是当做人肉宣传器,让更多国人知道汽车这么个东西罢了,希望国人对机械有更多的认知,从而投身到相关的技术研发中。”

    “疏才考虑得竟然这么多,”梁启超又指着前面说,“从西直门到清华园,来回有40里地,汽油费大概多少钱?”

    李谕说:“这辆车百公里油耗在15升左右,按照目前的价格,来回一趟差不多需要一个大洋。”

    梁启超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一个来回,一个大洋就没了?!”

    李谕说:“要是以后油价贵了,一个来回可能得两个大洋。”

    梁启超啧啧道:“原本我想买辆小汽车,经疏才这么一说,我看还是算了!”

    李谕轻松说:“你早晚都会买,汽车是大势所趋。”

    “想想我们曾经还是天朝上国,应该物产丰饶才对,为何会没有油?”梁启超叹道,然后说,“不对,我记得听张謇说过,陕西有个油矿。”

    李谕说:“陕西的延长油矿产油太少,而且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只能求助美国的美孚公司代为开采。”

    梁启超听了大摇其头:“宁可不采,也不能让洋人插手。”

    延长油矿在民国时期一直是稀稀拉拉的产油状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体上看,国内的油还是要全部仰仗进口。

    李谕说:“没油的国家多了去,但没油不代表没有办法,这件事尚且不值得忧虑。”

    梁启超说:“疏才是科学旷世奇才,看你的科普文章,还介绍物质能够转变来转变去,有你在,说不定能把水变成油。”

    李谕笑道:“我要有那本事,就成神仙了。”

    李谕提前给唐国安校长和周诒春教务长发了电报,他们知道梁启超来,必然要迎接一下。

    唐国安见到国学大师梁启超很高兴:“听说北京大学想与章太炎先生接洽,我们清华学校如果有任公坐镇,也不输他们嘛!”

    ——两边已经开始较劲了。

    李谕说:“我在学校里任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国学方面的确弱。不管怎么说,单纯学科学是不全面的,还要培养足够的人文精神。”

    李谕又搬出此前引用过的薄世宁那句名言:“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

    梁启超听了鼓掌道:“说得太好了!疏才精通科学,竟然不忘国学,令我对你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其实章太炎对李谕有那么强的好感,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国人太自卑,对洋人擅长的科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对自己的文化则太缺少自信。

    ——旁边的日本也差不多,他们做得甚至更绝,几乎要全盘西化。

    唐国安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留美,的确在国学上有所松懈。好在现在任公来了。”

    梁启超说:“有我还不够。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唐国安说:“我们会认真吸纳先生建议。”

    周诒春问道:“任公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什么?”

    梁启超说:“对于莘莘学子,我认为应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而做人要做个君子,所以演讲题目就是《君子》。”

    历史上这场演讲是1914年做的,不过李谕让许多学校的进度都提前了,这时候让梁启超来讲,没有任何问题。

    梁启超国学功底很强,演讲的内容是文言文,借用了《周易》乾坤两卦关于君子的论述。

    其中有一句话最振聋发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没错,这就是清华校训的由来。

    演讲结束后,梁启超忍不住好奇研究了研究李谕的手搓无线电。

    不过他没什么物理基础,电容和电阻都分不清,只是拨弄了拨弄调频旋钮,听到广播里传出音乐时,异常激动:“即便播放靡靡之音,在这种先进的器材中播放出来,也是象征希望的光明之音!”

    李谕则说:“下一次运动会,可以把广播用起来。”

    唐国安问道:“怎么用?”

    李谕出主意说:“传递运动员消息,顺便读一点激励的稿子。”

    唐国安说:“妙!我再订购几个大喇叭,放在操场各处。”

    ——

    回到家后没几天,章太炎来找李谕道别,他要北上奉天。

    李谕说:“东北如今的发展非常不错,太炎先生一定会有所收获。”

    章太炎直接坦诚说:“我现在是一位马前卒,大总统让我去为今后的正式选举做点铺垫,我就去。顺便还能积累点政治经验,对我而言,好处很多。”

    章太炎和梁启超一样,现在对袁信心满满,对自己也信心满满。

    李谕说:“东三省有很不错的产业基础,搞好的话,实业的发展潜力甚至超过京津地区。”

    章太炎叹道:“两百多年来,前清朝廷一直把东北闲置,到处是荒地,要做的事太多。”

    李谕说:“如今东三省人口已经不缺,要是能垦荒几年,然后整顿整顿币值和市场,潜力无穷。”

    章太炎算了算:“我虽然没有具体做过官,但看古籍,也知道这些事没个几年做不成。”

    李谕点点头:“三五年只能见个初效。”

    章太炎说:“我就干他三五十年!”

    李谕无奈道:“只能祝太炎先生一路顺风。”

    章太炎真把自己的“东三省筹边使”当回事去做了,到了东北就开始实地调查,又是搞资源勘查、又是绘制边境详图,准备在摸清东三省家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发方案。

    他也算民国最早想搞东北大开发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章太炎对开发东三省实业有了很大信心。

    不久后,他在给袁大总统的计划书中便强调,东三省实业开发的关键有二,一有足够的资金,二是必须建立起能够保障物流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

    想法肯定没问题。

    但章太炎很快就会吃没有官场经验的大亏。

    他这种搞学问的人,压根接受不了官场潜规则还有各种阳奉阴违。

    要不了几个月他就会发现再好的计划,也只能落在纸面上。

    永远只是计划。

    ——

    太炎先生走后,北大工科教务长胡仁源又请李谕到北大讲一讲手搓无线电这个当下最热门的课程。

    刚进北大校门,李谕就感觉变了样,年轻的章士钊笑盈盈道:“疏才兄,别来无恙。”

    胡仁源给李谕介绍:“这位是新校长。”

    李谕以前和他见过面,握手道:“章校长。”

    从他的任命看,就知道北大的“新旧之争”已经拉开序幕。

    从蔡元培任教育部长开始,就一直不同意严复的这个校长之位,因为是袁世凯直接任命,流程上有问题。

    所以教育部准备以严复吸鸦片为由,示意其辞职,即新旧斗争的开始。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教育部赶走严复,鸦片只是一个表面借口。

    真正的原因是,就目前看,严复的来头、名气都比蔡元培大,所以根本不服教育部管理。

    另外,外界一直传闻当年京师大学堂有个六万元的存折,存在华俄道胜银行。存折延续在京师大学堂的历任监督手中,自然应该落在严复手里。

    但实际上,这个存折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因为存折上一个子儿都没有。

    本来这六万元是清室拿出来投资在满洲铁路上的,结果这笔款项经由某个王公转手,被吞没了。他拿了道胜银行一个存折,钱却没有交。

    华俄道胜银行毕竟有清廷股份,所以碍于清室面子,不好否认是空头存折,但想取钱是取不到的。

    还记得之前提到严复从华俄道胜银行借了七万两吗,其实他就是拿着这个空头存折,然后凭自己的面子借出来的钱。

    但教育部并不知道这些事。

    最终严复气得留下空头存折辞职走人。

    北大第一次新旧之争,是争的领导权。

    新上任的章士钊只是个过渡人选,因为他现在与同盟会有点矛盾,又不算袁世凯的人。

    李谕讲完无线电课程后,新校长章士钊和胡仁源又把李谕叫到办公室。

    章士钊说:“疏才兄,你是不是几天前刚和太炎先生见过面?”

    李谕点点头:“他临去奉天前和我见了一面。”

    胡仁源遗憾道:“已经走了?”

    李谕问道:“你们找太炎先生做什么?”

    胡仁源说:“我们想请太炎先生的门下弟子到学校任教。”

    ——这就是接下来的新旧之争。北大准备起用新人,把以前严复以及前清的旧人替换掉。

    章士钊补充说:“疏才兄颜面大,能不能帮着请来几位?”

    李谕疑惑道:“我不懂国学,哪有什么颜面?”

    “您与太炎先生以朋友论,这就足够,”章士钊说,“大家都知道太炎先生心高气傲,他看得上的人没几个。就算看得上,也免不了被骂几句。唯独疏才兄,太炎先生不仅看得上,而且不骂,甚至常常夸赞。普天之下这样的人,绝不会超过三个。”

    李谕笑道:“我不被骂,是因为游离于政坛之外,不然肯定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章士钊道:“那这件事?”

    李谕说:“我尽力而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