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家功业->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对于曹操的默契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对于曹操的默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潘隐一走,刘虞如约而至。

    他瘦骨嶙峋,双眼凹陷,拄着拐,不断咳嗽,一步步走来。

    刘辩看着他,神情有些复杂。

    在便宜老爹遗留的三公中,刘辩最看好的就是刘虞,这个人品行端正,能力也不错,又是皇室宗亲。

    刘辩一度希望他接替杨彪,成为第二任丞相。

    但这个人又有着十分清晰的缺点,缺乏魄力,行事优柔,一味的主张‘和为贵’。

    “微臣参见陛下。”刘虞有些艰难的行礼。

    刘辩轻叹一声,道:“朕已经答应卿家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了,何必大冷天还亲自跑一趟。”

    “谢陛下。”

    刘虞坚持行礼,而后才道:“陛下,辽东须有得力武将镇守,臣以为,公孙度能够胜任。这次来,是请辞。”

    刘辩深深皱眉,平静的注视着刘虞。

    刘虞虽然病入膏肓,没有多久可活,但依照上位者不到死是不会放弃权力天然性格特点。

    刘虞没死就想辞官,那便是另有要求了。

    小桥上平静了一阵子,刘虞再次抬手,道:“陛下,臣举荐曹操任大司马。”

    刘辩已经猜到了,站在桥头,目光转向桥下的小河,鱼儿已经消失,河水一片平静。

    对于曹操,刘辩自然是寄寓了很大的期望,但又不希望他走的太快,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曹操来办。

    “陛下是担心尚书台反对?臣有办法劝说他们同意。”刘虞见刘辩久久不言,再次开口道。

    刘辩余光一扫,盯着他枯槁的面容,情知他或许熬不过今冬,心里又是一叹。

    这人世间最大的不舍,无疑是生离死别。

    刘辩不想皇甫嵩死,不想卢植死,不想朱儁死,可一个个的都走了。

    现在,轮到刘虞了。

    刘虞一死,灵帝留下的老臣基本就绝了,朝堂上都将是新面孔了。

    “陛下,丞相到了。”这时,潘隐走了过来。

    刘辩点点头,再次往小河里抛鱼饵。

    荀彧走过来,见刘虞也在,有些意外,还是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刘辩嗯了一声,道:“是关于那五斗米教的事?”

    荀彧抬着手,正色道:“陛下,五斗米教已涉入朝廷,甚至渗入禁军,在外更是聚众十万,须尽早处置,臣特来请旨。”

    不等刘辩说话,刘虞突然插话,道:“十万众,丞相打算怎么处置?”

    荀彧侧身对刘虞见礼,以示尊重,而后道:“我以为,先擒头目,拿到入教名单,清理禁军、朝廷之人,而后禁绝五斗米教,驱散那些教众。”

    刘虞形容枯木,面无表情,道:“要是已走漏风声,拿不到名单,那十万众闹事,丞相作何应对?”

    荀彧明显察觉刘虞话里有话,果断道:“是以,当先发制人,迅速行动,不给任何人机会!”

    刘虞微微摇头,与刘辩道:“陛下,丞相设想是好,可不够周全。此事如行兵打仗,万不可大意,臣已不堪大用,举荐曹操接任接掌大司马府。”

    荀彧神情微变,没想到,刘虞是这个目的。

    “丞相怎么看?”刘辩专注的喂鱼,随口的道。

    “臣反对!”

    荀彧异常干脆,道:“陛下,曹操在诸多征讨叛逆的战事中,有非常多的可疑之处,这些一点没有查清楚之前,臣反对曹操执掌大司马府。”

    刘虞冷哼一声,道:“我方才说了,丞相不懂行兵打仗,战场瞬息万变,除了局内人,外人根本看不清楚。你们怀疑曹操,可曹操哪次没有平定叛乱?从青州到冀州,再到豫州,他的军功,当世何人可比?你们安心坐着吃饭喝茶,清闲阔淡,他们是拿着性命在搏杀,结果反是你们怀疑他们,欲杀之后快?丞相,道德文章写的不错,可文章是给别人看的,道德还须自身有。”

    刘虞的话,不能说不客气,甚至是相当刻薄,如同当面开大辱骂了。

    荀彧养气功夫足够,脸上丝毫不见怒色,平静的道:“刘公,伱凭什么担保,那曹操是忠臣,而不是奸邪?”

    刘虞剧烈咳嗽两声,而后道:“皇甫嵩,卢植都信任于他,着力培养。陛下更是力保数次,方才让曹操平灭青州黄巾,抚定冀州黑山军,这次更是剿除董卓,平复豫、徐二州。这番功绩空前,如何在丞相眼里就是奸邪了?”

    荀彧慢慢直起身,收起了对刘虞的那份尊敬,淡淡道:“王莽。”

    刘虞双眼怒睁,刚要说话,又剧烈咳嗽起来。

    王莽大概是东汉一朝最为忌讳,也最为警惕的存在。

    王莽凭借着无可比拟的声望,居然篡位称帝了!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最重要的是,当时朝野以及世家大族是鼎力支持的,之所以事败,是他推行的各项改革使得天下大乱,继而被推翻。

    但凡他不那么激进,哪怕是混吃等死,现在皇帝必然还是姓王!

    刘辩也轻轻转头,望着荀彧。

    他对荀彧最多的印象,大概就是历史上的曹操要称王,荀彧极力反对,最终曹操还是称王,而荀彧‘病死’。

    有人经常给曹操辩解,说曹操一生是汉臣,可实际上,并不是。

    高祖皇帝临终前,与众臣杀白马盟约:非刘不王,非功不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当曹操称王那一刻,已经不是汉臣了。

    反倒是荀彧,一身为汉臣,到死都在反对曹操称王。

    旋即,刘辩又看向刘虞。

    这位老臣在剧烈咳嗽,仿佛下一刻就会倒下,再也起不来。

    “陛下!”

    刘虞再次直起身,枯槁的脸上有一丝丝涨红,大声道:“仅凭一句王莽,便要杀良将,无异于毁我大汉江山社稷,臣请陛下明鉴!”

    荀彧见着刘虞这般情形,似也有些不忍,缓和道:“陛下,非是臣有私心,曹操身上疑点颇多,还是等查清为好,否则朝野难以信服,恐多生事端。”

    刘虞冷笑一声,道:“朝野?丞相说的是颍川党吗?以老夫看来,十个曹操,也比不过一个颍川党!党争是亡国祸根,春秋战国数百年,丞相读书比老夫多,须老夫与你举例百十吗?”

    荀彧被一句‘颍川党’堵的是哑口无言,一个字发不出来。

    他抬头看向刘辩,迎着刘辩的目光,慢慢低头,沉默再三,道:“陛下,臣……”

    “好了,”

    刘辩摆了摆手,笑着道:“也没什么好争的,曹操的事,这也一直在查,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朕还是信他的。这样吧,调他为右司马的计划不变。他不会是大司马,但可以统管大司马府的事务。二位卿家,这样如何?”

    荀彧犹豫着,没办法说出反对声。

    刘虞想了想,抬手道:“微臣谢陛下。”

    解决了曹操的事,刘辩迅速转移话题,道:“丞相,五斗米教,你想好怎么处置了?”

    荀彧暗中吸了口气,也只能放下曹操的事,抬手道:“是。臣认为应当速战速决,不宜拖延。”

    刘辩想了又想,道:“可以处置,但不是封禁。我朝对于积极向上的宗教,还是秉持宽容之策。一切宗教,只要合乎律法,便允准传教、发展。丞相处理这件事,要有理有据,不可一刀切,不能波及无辜,不能伤害宗教的未来发展。”

    荀彧仔细品味着刘辩的话,片刻后,道:“是,臣明白了。”

    刘辩点点头,而后看向刘虞。

    荀彧似乎有所明悟,抬手道:“臣,告退。”

    刘辩目送着荀彧的背影,与潘隐道:“搬两把椅子来,朕与刘卿家坐一会儿。”

    刘虞本来还想说话,闻言只能躬身。

    不多时,两把椅子摆在小桥上,刘辩坐在桥边,刘虞稍后一点。

    刘辩看着手里的鱼饵,道:“卿家觉得,除了曹操,何人还能担任大司马?”

    刘虞闻言一怔,继而有些愣神。

    他仔细算了算,仿佛除了曹操外,还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

    虽然当今陛下继位后,着力提拔‘年轻人’,可明显还没有人有足够的资格,担任大司马。

    再看尚书台,荀彧,荀攸,钟繇都是年轻后辈,在声望上,相比灵帝时的那些人,都差的太远!

    “朕需要时间。”刘辩扔着鱼饵道。

    刘虞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

    “刘备不日入京,卿家有空,提携他一下。”刘辩道。

    刘虞听懂了,想起了卢植临终前提携曹操的事,继而道:“臣明白了。刘备宽仁,知兵坚韧,是合乎大司马的人选。”

    “卿家,”

    刘辩忽然回头,目光怪异的道:“在朕看来,曹操其实是适合丞相,但早年前,他与朕有约定,为功业愿跃马疆场,而不是文官一路。”

    刘虞也知道这件事,沉吟一阵,道:“陛下,是想再设大将军?”

    刘辩眉头一挑,笑了笑,转过头,道:“不会。朕随口一说。公孙度倒也合适去辽东,最多是疥癣之疾,但至少能为朝廷拖延出四五年时间。至于曹操,卿家的奏本朕看过了,也查过了,他的那些钱粮出处……没查出来。”

    连陛下都没查出来?

    刘虞脸色微变,沉声道:“陛下,曹操之能,当今天下无出其右,不能不用,但也需警惕把控,放在洛阳是为最恰当之选。”

    刘辩神情古怪起来。

    在不知不觉间,君臣、尚书台与大司马府、朝野达成了对曹操‘无比警惕’的默契。

    另一边,尚书台里在召开秘密会议。

    等众人听完荀彧的转述,钟繇若有所思的道:“陛下还是有意立国教的,只是这五斗米教太过不堪,所以看不上。”

    荀攸道:“那便先礼后兵,将宗教这一块交给礼曹、太常寺来管,命他发布管理细则,而后要求五斗米教交出会众名单,而后是钱粮进出账簿。”

    陈宫在一旁静静听着,道:“那,对那十万教众,该如何处置?”

    十万人,可不是小数目,一旦闹起来,就是大事!

    洛阳京畿之地,一个不好就后果难料,是在座都背不起的黑锅。

    “先诛首恶!”

    荀彧语气果断,道:“先抓了张鲁等人,而后命他们认罪,解散五斗米教,对于顽固不从者,杀鸡儆猴。”

    陈宫还是觉得不妥,道:“丞相,还须有万全之策。禁军、羽林军必须确保不会被裹挟生变,而后是朝廷百官。”

    禁军要是生变,那简直不可想象!

    但对于这一点,荀彧一点都不担心,他不相信宫里会对五斗米教一点没有警觉,也不信那张鲁能够策动禁军!

    “是须以防万一,”

    荀彧道:“羽林军是归于大司马府,我待会儿再去见大司马,请他配合。”

    陈宫这才放心,道:“丞相,此事须密,万不可走漏风声。”

    荀彧与陈宫见了很多次,这才发现,这个人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点头道:“好。公达,你去太常寺,与他们说,要他们迅速发文给五斗米教,三天之内,必须交出来。陈宫,你命人监视五斗米教,尤其是张鲁等人,他们的行踪一定要查仔细,不可大意!”

    “遵命!”荀攸,陈宫立即应道。

    “还有一个事。”钟繇抬头与荀彧对视道。

    荀彧旋即沉吟起来,道:“那卢氏与陛下没什么关系。”

    “那太后呢?”钟繇道。

    张鲁的五斗米教之所以能发展迅猛到这种程度,就是因为那张鲁之母卢氏进宫为何太后治病,得了何太后的欢喜,而今还住在宫里。

    要是他们这边对张鲁动手,何太后突然插手进来,他们怎么办?

    荀攸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冷声道:“我看,先找机会,将那卢氏抓了,事后如果何太后追问,再放出来便是!”

    陈宫皱眉,却又没有反驳。

    荀攸与荀彧不同,与荀彧说话,只要有理有据,当面直喷都行。可荀攸不一样,这个人会记仇,会报复!

    钟繇摇头,道:“不可!这件事事关重大,万不可横生枝节!”

    左思右想,钟繇与荀彧道:“我看,还是与太后明言为好。”

    荀攸直接反对,道:“太后听不进,反而走漏风声又当如何?”

    荀彧见他们又要吵起来,打断他们道:“还有三天的准备时间,莫要着急,太后届时真的插手,我来应对。”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