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87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第87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孔明对于世家这个阶段的变化兴致勃勃,随即将这几个名词提笔记到了自己的小笔记上。
最终又沉思了一下之后加上了一句“因其势而利诱”。
庞统也伸过头来看孔明写的什么,然后微微沉思后,指着这句话摇头道:
“还需先令其慑主公三尺剑之威,如此方好行事。”
孔明也认同点点头:
“观其脉络,应是魏晋之后,这隋唐应该就已经在着手抑制豪强部曲,如此方能断世家之基。”
是的,在孔明看来,这世家豪姓能从武帝时候兴起,贯穿三五百年,历经兵乱而不倒,其根本便是在乡间兼并的土地与招揽的乡勇部曲门客。
从“两家”变“一家”,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这一群人的结局。
庞统也出言猜测:
“这唐虽无远见看我汉旧事,然距其不过数十年的乱世定有警醒。”
“那开隋应该就有抑世家之举措。”
光幕说的简略,因此他们只能靠自己猜,不过在庞统看来,那杨坚被称为异类,能说明啥?
妥妥的明君之兆啊!否则要是如他那两个儿子一般,恐怕这隋连两世都撑不到。
孔明也赞同,随即目光转到了募兵制三个字上,这个他当然懂,招怀无以自业者为部曲,即为募兵。
故而略有好奇:“也不知这强唐时的兵制究竟如何?”
毕竟在孔明看来,拼杀战斗之前,先决庙算。
后勤粮草、兵员素质好坏、将军水平的高低等都属于庙算的范畴。
这唐朝武功兴盛至此,且经历长久乱世,定然也是有一套独有的兵制。
“真想亲眼看看啊…”孔明感叹。
“确实。”张飞同样感叹:“俺也真想亲眼看看这世家有多造孽,才造出来这个黄巢。”
孔明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保持沉默。
……
“同赴一口锅……”
贞观君臣们念叨着这句话,从中品味出了凛然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恨意。
而如魏征,此时背上冷汗已经涔涔而下。
他崇儒家,偏王道,对上不假颜色,一直以为自己无愧于天下与君。
但此时才忽然惊觉:在被压迫的百姓眼中,他魏征,也许和那些渎职之官并无差别。
甘露殿中众人抿嘴不言,对接下来要观看的内容心里也有了猜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咱们都熟悉,诗名是什么?《不第后赋菊》。
不第,即落榜,年轻时的黄巢赴长安,想要和晚唐勋贵们同流合污,参加科举落榜之后的愤懑方有此作。
黄巢是私盐贩子出身,但说实话这个身份在京兆府屁都算不上,聚集在京兆府附近的门阀士族互相吹捧互相结亲,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圈子。
这是一堵看不见的幕墙,如果说安史之乱前是个透明的钢化玻璃的话,晚唐时候基本就是钛合金加固了。
怀揣着想要和晚唐勋贵们同流合污想法而来的黄巢被无情打脸,于是走之前就写诗放狠话:
俺还会回来的!
对于这首诗长安的勋贵们都是当笑话看,只是他们没想到不过十年,黄巢说到做到,轮到他把满朝公卿当笑话看了。
黄巢之所以能这么大怨气,也跟当时的极其黑暗的吏治分不开关系,举几个例子。
武宗时,有一年秋天有了蝗灾,自东向西,所过皆赤地,而当时任京兆尹的杨知至如此上奏:
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这个奏折但凡是个正常人看了都要啐一口,但“宰相皆贺”。
宣宗时,崔荛以进士入官场,后来出任陕西观察使,当时陕西旱灾,百姓前来诉苦。
崔荛指着院子里的树说叶子还在这儿呢,何旱之有?随即将百姓乱棍打出。
后来崔荛与节度使生怨被逐,天旱大渴,于是去百姓家里讨水喝。
百姓倒心善:“以溺饮之”,溺就是尿。
古代糖尿病属于富贵病,百姓应该是没让崔观察使尝到甜头。
懿宗时更有意思,裘甫起义搞得东南大乱,懿宗听群臣举荐召见王式询问怎么办。
王式回答很简单:给我兵,必破贼。
懿宗身边的太监不同意:发兵花的钱太多了。
王式不敢怠慢,长篇大论了迅速破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了懿宗。
但懿宗被说服没用,这位皇帝看着宦官说:“还是给王式调兵比较好。”
太监这才同意。
懿宗之后是僖宗即位,这是唐朝最为多才多艺的皇帝。
赛马、射箭、舞剑、赌鹅、听曲儿、蹴鞠、斗鸡、走狗无一不精,并尤其擅长马球。
僖宗曾沾沾自喜的跟戏子石野猪说:要是科举当中有马球科的话,朕必高中榜首!
石野猪也是妙人,回道:要是遇上了尧舜做主考官,恐怕陛下就要被流放了。
僖宗美滋滋的做他的马球状元梦的时候,黄巢已经度过了起义后的危机,正在朝长安进发呢。】
相较来说,李世民的反应出乎众臣子预料的平静。
一方面是因为长孙皇后在此,并且双手紧紧握着李世民手掌,让他发作不得。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早有预料,毕竟对李世民来说南北朝并不遥远,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他比这后世更加清楚。
皇朝末世什么的李世民自己门清,从上到下基本就如光幕所说:同流合污。
而且再说了,他李世民连那李隆基都管不到,更遑论后面的不晓得多少辈的、被士族门阀锁死的子孙了。
但即使这样,不嘴两句李世民心里也不舒坦:
“这公卿宰相,当天子为三岁小儿不成?”
蝗虫慑于圣威抱棘自死这种鬼话,李世民一个字儿都不信,毕竟他是亲口吞过的。
相较之下他更相信世家们会抱棘自死。
嗯,前提得是他李世民手握长刀在背后看着。
再说了,这武宗还以灭佛留名于世,不知是昏君还是明君,但至少可以肯定不是傻子。
而继续往后看。
“这崔荛,在其位而无能,活该受百姓折辱。”
魏征直球骂了一句,犹不解气,道:
“堪比晋惠帝。”
这话房玄龄就不太赞同了:
“晋惠帝乃先天有缺,昏庸之言尚能理解。”
“如这崔荛之辈,生长于甲第朱门,中科举而不晓旱情,殊为无智,乃是庸恶之官!”
李世勣小心道:“彼辈被节度使驱逐,定是因其无能!”
杜如晦玩味的打量了一下,这三位同僚不就是刚被光幕提点忤逆上意强求山东大姓之女的嘛?
不过紧接着杜如晦便想起,自己不在其中许是因为早亡,以及儿子还卷入谋反…
于是一时间杜如晦心情也沉重了起来。
至于后面两个,李世民简单点评:
“这懿宗……宦官与大姓共治李唐之天下乎?”
“这僖宗……朕此前只知其弃长安而逃成都。”
“还不知晓其竟如此多才多艺!”
“与他相比,刘阿斗都算是圣贤之君了!”
虽然早有预料,虽然告诉自己这都事出有因,但说到最后李世民就再次感觉到太阳穴在突突跳。
差点又犯头风了!
……
刘备狠狠打了一喷嚏,瞧了瞧天色感觉今天也不冷啊?奇怪。
心中念叨着,刘备也同样评价唐僖宗:
“成都多闭塞,这位唐天子来此,恐怕这一身所学无用武之地矣。”
此时的刘备也是想起来了刘禅:
“阿斗能不败坏成都,多赖孔明教导有方。”
“阿斗承主公仁善心性,非臣之功也。”孔明推辞,不敢居功。
就比如阿斗对那名为黄皓的宦官也只是宠信。
但这唐懿宗简直是唯宦官马首是瞻了。
而且想到后世那频频被点名的完颜构,若是按光幕所说的穿越之法与阿斗互换。
可能那岳飞将军会喜笑颜开,而他诸葛亮……
不敢想!孔明摇摇头,那也太可怕了。
庞统细细读了两遍黄巢的菊赋,也是略有佩服:
“这盛唐文治武功颇有一套,即便如这样的造反……”
斟酌了一下,庞统还是换了个说谓:
“即使如这样的起义头领,依然文采斐然,辞藻虽不甚华丽,然其中意境却如山岳巍然。”
对这个糜竺倒是有自己的理解:
“多半是彼时纸价低廉,寒门白身读经书都要比我等此时要简单不少。”
“且行卷之风大兴后,即便不遇科举,彼此拜访多半也会走行卷之仪。”
“如此整个大唐风气自然尚文,以行卷代替名刺,但凡读书,无不赋诗。”
众人一起点头,感觉糜竺说的很有道理,也多半会成为现实。
佩服之余,刘备拍着自己三弟肩膀道:
“翼德尚需努力。”
张飞满脸问号,迷惑的看着自己的兄长。
刘备一笑,简单道:
“若是翼德真能复大汉之西域,驱除胡虏。”
“莫非还要再来立马勒铭?”
张飞陷入沉思,虽然立马勒铭很帅吧,但好似这黄巢的我花开后百花杀更有气势啊。
【黄巢的起兵称得上是顺势而为,因为这时候唐朝确实到了该埋的地步了。
这一年宦官专权,吏治腐败;这一年藩镇割据,战事不利;这一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王仙芝率先起事,次年黄巢聚拢千人响应。
被大唐勋贵和士族门阀折腾了几十年的百姓从者云集,两人很快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
唐庭首先是镇压,但因为王仙芝与黄巢互相呼应非常能跑,以及朝廷拨款不足,而且节度使本人也觉得打农民没啥油水,所以平叛进行的很不顺利。
既然打不下来那就招安吧,唐僖宗派人给王仙芝传话,只要听话,咱们就可以同流合污啦!
王仙芝意动,黄巢反对,两人还打了一架,并最终分道扬镳,不再遥相呼应。
两人不能合力的结果就是王仙芝兵败被杀,黄巢成了起义军唯一的头领,被推举了一个冲天大将军的名号。
不得不说黄巢还是比较有头脑的,面对各路节度使的围剿一边逃跑一边南下,最终攻破了广州,打算在这里安稳发展,找机会给唐庭开个大眼儿。
只是那时南方开发的还是不太行,水土不服加疫病爆发,死了上万人后起义军人心思动。
最终为了稳定人心,黄巢宣布北伐,喊出了“诛杀贪官污吏”的口号,领军北上。
随后的黄巢大军也不是很顺利,连克永州、衡州、潭州、江陵等地,但是在荆门大败,还是靠着诈降以及重金贿赂节度使才得以逃出生天奔逃江西。
次年黄巢在江西再次大败,于是再次诈降,并再次重金贿赂节度使,从而得以再一次逃出生天奔逃浙江。
浙江之后的黄巢顺利进入到了人生第二阶段,连战连克,大杀四方,仅仅半年之后就接连攻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
众人只见光幕上代表着黄巢的红色本来就快要消失,结果在极短时间内如燎原之火,变的无比壮大。
而且这片红色犹如一个醒目的箭头,直指长安!
3.6K,一般如果前一天不够的话第二天一定会补上的,晚上再尽力多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