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五百零九章 朱棣的疑问

第五百零九章 朱棣的疑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哈密新军的守备去了一趟嘉峪关。

    穿过大沙漠的勘探部的队伍,得知消息后,与守备一同返回,行程一千三百里,驼队每日行六七十里路,走了整整二十天的时间。

    队伍规模小,又不是大军出行,等于轻装上阵,如果是大军行军,时间需要更久。

    如果是为军队运送物资的民夫,则需要的时间就更久。

    “铁道何时通车?”

    “预计年底。”

    勘探人员属于西域行省铁道工程部,因此答得上来。

    “二十日,足够我从西安到北平,算上来回都能有两趟。”守备感叹道。

    随着蒸汽机火车头工厂的产能,已经不是稀罕物。

    甚至嘉峪关每隔三日都会有一趟蒸汽机火车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铁道马车被淘汰。

    维护铁道马车的成本,是维护蒸汽机火车的至少十倍。

    “如果不是铁道总部的调动,大量的老工人调去了应天府,可能现在就已经通车。”

    工作人员笑道。

    “京城到底是京城。”守备点点头。

    “也不只是京城的原因。”

    已经看到了嘉峪关的影子,一行人松了口气,心情大好,路上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哈密与亦力把里太大了,如果不是适合种棉花,棉花产量和质量比内地要好,实在是无利可图。”

    工作人员摇头说道。

    “我听你们说过,不是有不少矿产么。”

    守备好奇的问道。

    “山西勘探出来的矿产,含硫又少,开采又方便,主要是不可海量,至今没有探到头,还有塞南的几处矿区。”

    工作人员认为光这些地区的矿,就足够大明用好几百年都用不完,开采成本又低。

    守备内心无言。

    太大了。

    哈密、亦力把里以及鬼力赤汗所在区域的以南地区,面积高达近两百万平方公里。

    但是在十九世纪全世界人口大增长时期,却只有一百余万人口,这百余万人口里,还包括了六十万汉人,清末时期也才刚超过两百万人口。

    人口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但整整两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却只有数十万的人口,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什么?”

    守备见到了总营长,被透漏的消息惊呆了。

    他们的营区要撤回来。

    “先看一看到底是哪些人要破坏地区的稳定,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朱能闯了进来,一脸的笑容。

    “都督。”

    守备急忙行礼,没想到都督也在。

    朱能回了军礼。

    “我们不怕正面作战,但是形势不同,鬼力赤不是庸人,对于他们是要用心对待的。”

    游击战的概念是后世提出来的,但游击战的现实自古就有。

    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

    北方靠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南方部分地区则靠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有‘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还’的民谣。

    “我们撤走了,安克帖木儿问起如何说?”

    “不要紧,我们已经派人去通知他,让他防备一二,至于他听不听,我看啊,他的小心思还是很多的。”

    朱能很平静的说道。

    自从他们驻军哈密,虽然脱脱一直靠向大明,唯独安可帖木儿摇摆不定。

    他愿意归顺大明,但不愿意大明的军队入住哈密。

    哈密的铁道还有几个月就要通车,其实嘉峪关以北的路段已经可以通车了,但是并没有开放。

    朱能收到了消息。

    鬼力赤要袭扰他们在哈密的驻点,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新军虽然只有四百余人,但是朱能相信他们的战斗力。

    正面作战,借助营地防守,哪怕数倍敌人都不惧。

    可游击就是命门了。

    朱能不想赌,直接撤回那一小营新军,除非安克帖木儿同意明军大举进驻哈密。

    在朱能的身边有名陌生人。

    “这位是军商联合办的管事……”

    随着朱能的介绍,他身旁那位有些微胖的中年人,嘴巴很大,笑容里看得见大门牙。

    “军商联合办?”

    守备只知道军工联合办,军商联合办还是因为马王宣的原因,因为军商联合办就是马王宣组建的。

    守备第一次见到军商联合办的人,这组织是做什么用的?

    带着疑问。

    守备和那中年人一起返回了哈密。

    ……

    京城。

    在工人进城的活动后,让所有人大开眼界,原来还能这样,虽然已经过去了许久,但市井之间还有讨论。

    朱高炽松了口气。

    六月的炎热天气过去,朱元璋活的好好的,看来历史到底有些改变了。

    围绕着粮点的改革,朱棣与六部官员进行讨论,关注着应天府施行的情况。

    应天府和北平不一样。

    整个北平行省最初才两百万人口,而应天府行省有上千万人口,是北平的五倍之多。

    而且北平军户所占比例也高,与应天府行省的局面是截然不同的。

    在北平行省的粮点改革顺利,除了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从农业人口中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也有北平行省人口环境的原因。

    “根据洪武二十六年的清册,全国民户一千零六十五万两千八百七十户。”

    “除去城市厢坊,乡间的里甲有近十万甲,以地方官府的组织力度,是无力控制的。”

    户部尚书郁新对于粮点的试行,充满了担忧。

    “新旧混合。”

    朱高炽说道,“粮点的试行,主要还是围绕粮商,对于地方方面,仍然维持旧状。”

    而且朱高炽也不相信官员们的统计。

    因为大明太大了。

    这里少一点,那里少一点,合起来就是惊人的数字。

    官府人手本来就不够,如何能落实清册的政策,加上为了自己的政绩,肯定是往少了报。

    本来是一万的,报个八九千,官府还能留个余额,相当于地方官府的小金库。

    明初的时候水分还小一点。

    那么到了明中后期,这个水分就变成了海份了。

    听到皇太孙没有不讲理,没有要求一味的强干,郁新内心松了口气。

    前番皇太孙在京城的大动作惊呆了所有人。

    也让所有人认清了事实。

    这位皇太孙的确敢干,也有实力干他想要做的事情,更让人无语的是,如此荒唐的事情,圣人和太子竟然不阻止。

    朱高炽也知道。

    地方上组织关系不变,那么控制全国粮食产量等于失去了至少一半的预期。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需要因地制宜,恰到好处,过之不及。

    “虽然现在不变,不代表未来不变,户部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五年内会一步到位。”

    朱高炽强调道。

    郁新没有拒绝。

    随着铁道的扩建,人们都知道时代不同了,对于地方的管控力有了质的变化。

    以前地方上的模式也会改变。

    朱高炽没有觉得意外。

    大明的读书人虽然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但不是他们比谁傻,更不是不懂经济道理。

    能想出开中法,让南北经济互动,达成优良的内需模式,已经证明了当下人们对经济的认知深度不低。

    朱棣见粮点的问题没有了疑问,于是问向蹇义。

    蹇义拿出吏部的章程。

    “这是推选出来的内阁名单,请太子过目。”

    朱棣从太监手里接过来。

    名单上的人,除了有北平的老人外,还有朱棣在应天府吸收的人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还有吏部关于调派北平的名册。”

    治理国家离不开人才,北平模式已经定为推往全国的方向,需要大量熟悉北平模式的官员。

    朱棣要求吏部选派官员去北平,同时把北平的官员调去各地。

    不但是为北平模式推动打下根基,也是加强他的威望的手段,尽快的消除皇太孙一系的影响力。

    朱棣和官员们讨论的时候,朱高炽看着吏部提交的内阁名单人员,里面有不少的熟人。

    从高往下的改革,远远比从下往上的改革要轻易,但自上而下也离不开自下而上,互有所补。

    卫所军户的改革,以及工厂的兴起,都是自下而上,而内阁的促成,则是自上而下。

    从内阁撬动六部,在由六部撬动天下。

    例如学校。

    朱高炽离开了武英殿后,让人请来了解缙,这位自己去了北平,又跟随朱高炽南下的读书人。

    解缙在内阁名单中。

    不是解缙最有才。

    而是当下的形势,无论是才能,资历,所处的位置,都让解缙最适合。

    朱高炽要在改变天下府学和国子监。

    学校在农村是办不了的。

    学校只能有社学,也就是地方大户们办立的。

    因为农村人口太分散,唯独城市可以。同样城市的人口集中,让学校的兴起有了底蕴。

    所以大明各地都有府学,州学,县学,乃至最高学府国子监。

    根据朱高炽的要求,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需要含括北平学校的新教材。

    同时在京城,北平,各创办一所专门培育教书先生的学校,以及培训机构。

    “科举还是要慎重。”朱棣突然来了。

    “太子。”

    解缙连忙行礼,朱棣摆了摆手。

    “科举不会取消。”朱高炽笑道。

    乃至后世的英国,一直为他们创造了文官考试制度,取消了原来的当官制度而得意,认为他们的先进性。

    科举从来不是毒瘤。

    不发展才是毒瘤。

    朱棣见朱高炽懂得轻重,没有在关系学校的事,问起了朱高炽打算如何在西域动手。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