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的怜悯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的怜悯
- “看来你对蒸汽机货车很在乎。”
儿子激动的表现,让朱棣有些诧异,多少年没有看到儿子如此的表现。
载重量九千斤而已,速度也慢,每个时辰才三十八里而已,还没有骑马的速度快,虽然看得出有作用,但也不值得如此的惊讶。
“蒸汽机火车的效率现在还很低,对道路的需求又很高,不过必然是未来的方向。”
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诸多的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果,不但技术上超过东方,并且在社会模式上也远远超过东方。
例如蒸汽机汽车的诞生。
最初的蒸汽机汽车构造非常的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并没有时代的差别。
法国陆军技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1736年,三十八岁的古诺辞职回到了法国,担任法国陆军技术军官。
当时的法国陆军大臣肖瓦兹尔·阿波罗伊斯公爵是兼任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的政府实权人物,他支持古诺的想法,研究用于牵引大炮的蒸汽汽车,并拨了两万利佛尔的资金作为样机试制费用。
古诺花了六年的时间,在1769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
所用的蒸汽机,还是初代的纽克门蒸汽机,并不是第二代瓦特蒸汽机。
第二代瓦特蒸汽机在这一年刚刚发明出来,还没进行投产,并且一个在英国,一个在法国。
蒸汽机的技术并不是难题。
瓦特蒸汽机不算难,纽克门蒸汽机更简陋,难的是机器代替人力,以及机器生产机器的社会模式。
但是法国陆军大臣肖瓦兹尔·阿波罗伊斯公爵被解职了,同样是人亡政息,古诺的后续研究也被停止,半个世纪以后才有了蒸汽机汽车的重见天日。
近现代以前的技术发明,主要是工匠为主,包括蒸汽机的汽车也是如此。
与西方不同的是,如今的大明有朱高炽引导,不会出现中断或者倒退,又或者需要经过自然市场的缓慢发酵,所以使用型的蒸汽机火车,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金州发明的蒸汽机货车,采用的是第二代蒸汽机,效率要比古诺发明的蒸汽机货车更高,实用价值也高,不像纽克门蒸汽机那么耗费煤炭,使用的成本也低了。
简而言之。
金州发明的蒸汽机货车,已经具备了投入市场的基本条件。
朱棣虽然不能理解,可他在工业的道路上,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儿子的,老大说的作用这么大,让他对新的蒸汽机货车也提起了兴趣。
蒸汽机货车装入蒸汽机轮船,由金州的技术人员护送下,通过大海运输到了应天府。
“这就是皇太孙殿下看重的玩意啊。”
几名前来迎接的吏员,看着大箱子,透过木头之间的缝隙往里瞧去,只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走吧。”
“到了京城还怕看不到。”
码头上。
拆开的部件,分别装着的大木箱子,运输到了马车上,然后通过火车运送到了京城。
金州发明的蒸汽机货车,与蒸汽机火车只有一字之差。
蒸汽机火车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在报纸的歌颂下,人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对这个家伙充满了好奇,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逐渐很少出门的朱元璋,也听到了动静。
“难得还有稀罕物。”
朱元璋背驼了一些,比以前看上去要矮不少。
当初新城区的工地没有了,那些老朋友去了天南海北,他们可能在喝酒的时候,偶尔聊起在京城遇到的善谈的小老头。
朱元璋也很想念那段时间。
不过相忘于江湖也算是段美好的缘分。
李道信已经不再插手锦衣卫的事务,陪着朱元璋走在京城的街头。
老京城区的变化不大。
越往外走变化越大,道路修的比当初的直道还要宽广,用的石砖铺成,十分的坚固,中间由铁轨隔开,行人各行一边。
街头有卖茶的,卖甜水的,卖甘蔗的,卖冰饮的等等,提供行人们解渴。
道路尽头的茅房,稍微靠里一些,在前方挂着路牌引导行人。
“听说皇太孙殿下很激动,对此物非常的看重。”
李道信笑道。
“这小子,就喜欢胡闹。”
朱元璋嘴上骂,眼角却在笑。
街道上。
男人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衣裳,各色长衫的,短褂的,还有工字装,中制装,新服等等,妇女也多了起来,穿着各色的衣裙。
从秦汉到唐宋。
漂亮的款式一一被制作出来,甚至为了凸显妇人们的美丽,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因为煤炭的廉价和蜂窝煤的普及,城中许多平民百姓用起了熨斗。
衣服熨烫的跟新的一样。
三三两两的少女结伴成群,手里拿着精美的折扇或者纸扇,身上的挂饰闪闪发光,衬托的活泼可爱。
还有男女同行的。
来来往往的马车也各有款式,外部雕刻的许多图案。
“百姓们过得好啊。”
朱元璋感叹道。
京城的街面上,秩序井然。
两名巡街的巡检丁差威严的走过去,在固定的商铺门口柱子上安装的匣子里,巡检丁差都要勾画自己的名字,每个月尾,巡检司的吏员会更换街道匣子里的点名册。
今天画圈,明天画叉,后天写甲等,让巡检丁差们无法偷懒。
缺一个考勤都会扣钱。
为了避免匣子的丢失,所以特意装在一些商铺的门口。
商铺的伙计们有帮忙照看的意味,而且有了巡检丁差的存在,保障了地方上的安全,商铺们愿意承担这份并不费功夫的事情。
“嘘嘘。”
突然。
远处传来刺耳的竹哨声,听到动静后的人们纷纷望过去,那两名巡检丁差放下手里的事情,急忙往声音处跑去。
从军中退役下来的人,身体素质还在,两腿跑的飞快,没有一会儿,就消失在了街角处。
“黄老爷,我们等一等。”
李道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选择留在原地。
“能有什么事情呢。”
朱元璋也很好奇。
不少的人们跟过去看稀奇。
“别跑。”
“站住。”
几个慌张的人出现了,身后跟着好几名巡检丁差。
有两个被扑倒,与身后的巡检丁差纠缠,还有一个拼命的奔跑,跑的脸色都发白了。
“再跑就开枪了。”
那人仿佛听不懂。
他身后的巡检丁差掏出了短铳,不过繁华的街头,巡检丁差并不敢开枪,短铳的准头可不够好,伤到了路人,他也跟着完蛋。
见吓不住对方,那巡检丁差只能收起短铳,继续跟着追上去。
李道信使了个眼色。
远处。
有人伸出一条腿,绊倒了那跑路的人。
“好小子,真能跑,”
“谢了。”
巡检丁差惊讶的说道,比他还能跑的人,可真是少见了。
“怎么回事?这几个人做什么的?”
刚才帮忙的路人问道。
巡检丁差无奈的摇了摇头:“几名高丽人,偷跑到大明来做工的。”
“哦。”
周围的人们恍然大悟。
高丽和倭国的女佣在大明越来越多,就算是千分之一的几率,她们使尽了各种招数,引来了不少高丽和倭国的男子。
主要是外国的用工便宜,当地的小作坊们,愿意冒着被罚款的风险使用黑工。
前些日子报纸上还报道过,要打击这些现象。
高丽和倭国的女佣使用,已经是底线,不允许有大量外国廉价工人的存在,破坏大明内部的用工秩序。
“真没想到啊。”
朱元璋得知后,一脸的惊奇。
大明的变化,快的都让他认不出来了。
“隔着这么远呢。”
朱元璋没反应过来,实在想不到他们是怎么来到大明的。
“老爷,您久不去海边看过,如今海上的船只可多了,去往朝鲜的船只越多,船上混一些人上去,谁又能知道呢。”
“他们不怕被罚?”
“有些船老大打着多挣一点是一点的想法,而且大海上又如何去查。”
“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
几名高丽人还在挣扎,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大明,已经没有了退路,万万不想被输送回国的。
“还不老实。”
巡检丁差敲了几棍子,才让高丽人不敢挣扎了。
退役人员并不全部是巡检丁差,但是巡检丁差必定是退役人员,根据巡检司的用人规定,招募的对象,必须是从退役军人中招收。
别说在场的有七八个巡检丁差,就算只有一个,也不会畏惧这三名手无寸铁的高丽百姓。
当然了。
如果这几人手里有武器,巡检丁差们也不会客气,迎来的就不是棍子,而是铅子了。
街头一场临时的意外,成为了周围人们今日的话题。
“到底是心向中华的藩国,还是要照顾一二的。”朱元璋怜悯的说道,李道信也点了点头。
许多百姓都无法理解皇太孙。
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
只要认同中华文明的人,就会给予最大的仁德。
不少的国外百姓,倭国不提了,高丽国向来以藩国自居,百姓心向中华文明,皇太孙对他们太严苛了,不过是想来谋个生计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