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四十三章 胜利之声响亮大明 第六百四十三章 胜利之声响亮大明
- 北平的军工厂区,以及金州的军工厂区,随着湖北行省的冶铁中心的落成,也分走了部份的军工产业,例如专门为军队生产水壶的工厂。
军工水壶制造厂的展示房中,摆放了最早出土秦国的军用水壶,随后是唐朝时期的,乃至宋朝时期。
秦朝的军用水壶,外形和后世德国军队使用的军用水壶相仿。
同样的款式,甚至连背带也是类同,秦朝的军用水壶材料使用的是铜,背带则使用的是细铁链,如果去博物馆看过,会给人生出穿越一样的神奇感。
秦朝的囊形铜壶,由能够挺立的内胆和布囊外套两重结构组成,内胆是用硬质的厚皮革制作,或是一件漆木方盒,套在内胆外面的则是柔软的布囊。
之所以能看到的是外观为囊形,却又做成可以扣合的壶身和壶盖,是秦代工匠既想表现外层的囊袋,又不希望告知人们囊内的内胆结构,故而做出如此特殊的处理。
“到了唐朝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加,军队的强盛,不光是兵源,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发展,例如军中普及使用的军用水壶。”
“不过唐朝中期为了防汉人将领,于是在边地大量使用胡人将领,不光为边地胡人带去了丰厚的技术,还有先进的军事组织能力。”
“这些军用水壶,出土的就是胡人军队里的,虽然是胡人军队使用,其实也是唐人生产,所以算唐人的文明,而不是胡人的文明。”
几名兵部官员巡视兵工厂,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工厂的厂长亲自作陪。
工作人员熟练的介绍。
那名年轻人一脸的惋惜道,“可惜唐人自己内乱了起来,而边地的胡人们却靠着继承的成熟的制度,以及先进的军事体系,反倒成为了强大的对手。”
“宋朝的灭亡,虽然自己占了主要的原因,可唐人遗留的外患,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唐朝有多么的富强,留给边地胡人们的遗产就有多么的丰厚,导致当地的生产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果然。
随着工作人员的话术,众人露出沉痛的思考。
这些都是惯例了。
什么事情成为了工作,就没有多少情怀,全凭借着自己。
“我们厂新生产的水壶,属于铸造工艺,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铜料制造,一种是皮质材料压工工艺,与秦朝的水壶一样,这里是暗扣。”
结束了上一段,工作人员立马露出笑容,又介绍起自家的产品。
厅里气氛很好。
刚刚结束了精神上的洗礼,官员们听得很投入,对于不起眼的军用水壶,也重视了起来,没有了先前走马观花的闲散。
厂长心里笑开了花,看来今天的订单跑不了了。
前些日子,花了大价钱请学者们为厂里写的几套话术,效果实在是惊人的很。
“不用水壶的时候,暗扣保障盖子牢牢的固定在壶身,喝水的时候,只需要按下这个暗扣就行了,方便轻松,符合军队的需求。”
“壶盖和水壶扣合处,采用的是分段设计,上下扣合在一侧插入销子,水壶为扁平形,盖子上没有使用秦朝设计的细链条,换成了塞南地区提供的皮带,方便携带并且舒适。”
兵部最后经过商议,下了两万套军用水壶。
厂长笑的合不拢嘴。
只要这次合作的好,就不愁下一次的合作,如果全军都使用上水壶,那就是好几十万套,加上民用和商用的,乃至每年的更换,已然是一笔不小的新兴行业。
辰时。
天已经亮了。
湖北行省大冶铁矿。
湖广行省分家后,大明工局勘探部的工作人员,根据宋朝岳飞留下的记载,岳飞曾经在大冶地区冶炼兵器,在当地探查到了储量高质量高的优质铁矿区。
历史上,此地大规模开采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现代成为武钢的主要矿石供应基地,当下大明商界,已经有了北有密云,南有大冶的说法。
大明工局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以及太子殿下当初的吩咐,大规模发展当地的冶铁行业,已经成为南方主要的铁矿供应基地之一。
特别是十几年前,北平大批的优秀工人南下支援湖北冶铁业的发展,提供了当地经济飞腾的基础,这批优秀的工人们,也在当地安家落户,走上了更高的岗位。
正如后世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向全国输送各行各业的人才,这批人也获得了当时最好的生活待遇,以及更高的岗位退休,有了未来的“东北四省之海南”的闲暇笑谈。
也正因为底蕴雄厚,后世互联网的大发展,在许多人还抱着成见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年轻人们,已经成为了优秀的博主来源,占了半壁江山。
那些头部的主播,甚至大部分来自于东北。
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下,早就已经脱离传统行业的束缚,互联网经济也是一种新的产业经济,并且为普通人带来更多的收益。
能从富裕群体的荷包里掏出钱财,财富的流通,本就是符合自然事物发展的,国外发达地区的互联网行业,早已经是如此了。
宿舍区修建了漂亮的房子。
有成排的两层小楼房,也有四五层高的长条形楼房建筑,锅炉的大量使用,为厂区提供了热量,通过管道为各家各户供暖。
和北平的发展脉络类同,形成半封闭的小社会。
平整的蹴鞠场,竹球场,高大建筑的戏剧院、歌舞院,还有兴起的杂技团、游泳池、射箭社、骑马场,带动了更多的第三行业。
厂区的大门口,告示牌上,新的公告前围满了人。
厂区食堂即将改革。
不再对外免费供应伙食,以比市场低廉的价格,或者直接掏粮票,又或者从厂区购买更便宜的食物劵,半个月后正式开始实施。
与之相对。
各级工人的工钱,十余年来终于有了大规模的涨幅。
最普通工人的工钱,由每个月一元钱涨到了一元贰角钱,涨幅达到了五分之一。
“真是奇了怪了。”
“要么不涨,要么大涨,看不懂啊。”
工人们各自议论着。
人口的集中,带来了新的生态链。
农民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而工人们,特别是这些产业中心,上万的工人们生活工作在一起,消息的流通性是传统社会不能相提并论的。
各式各样的言论在工人群体中诞生,以及流传。
“针对的是农夫们。”
有工头坚定的说道。
“北方大片井制度在南方遇挫,不光导致农业产生的效率低下,也让社会人口的调整遇到阻碍,朝廷需要往边地迁移人口,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不走,朝廷岂不是无计可施。”
有的人摇了摇头。
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无论好不好,工人们的收入变高了。
而食堂的改革,对外释放了部分的消费,仿佛一夜之间,大冶铁矿区内的小摊小贩多了三成不止,并且越开越多,有了不夜城的态势。
夜晚。
工人广场。
厂区组织的男女友谊会,几百名年轻的男女,有些人腼腆的坐在角落里,还有些人在舞厅上跳舞。
工作人员白日搬来的桌子上,不光有瓜果,还有一些奢侈的糖果。
一名大着肚子的妇女,指挥着下面的妇人们。
“李家大娘,你什么时候休产假。”
定期开办的友谊会有成熟的流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活,看着新人们各色各样的神情,她们也见怪不怪,不少人围着李家大娘。
这位三十来岁的妇女,生了五个孩子。
不是旁人。
正是十余年前,密云矿区男女友谊会上,那对相识的年轻女性,因为支建项目的原因,她和才认识不到三个月的相好成亲,来到了湖北。
一晃十余年过去了,当初的少女也变成了少妇。
不过因为生孩子太多,导致工作效率跟不上,无法适合原来的岗位,于是做起了友谊会这些后勤方面的工作。
现在的她没有了那时的羞涩,充满了干练和泼辣。
“别不好意思啊,你看上了谁,主动去和别人说话,大男人怕羞个什么。”李家大娘推着那些半推半就的,脸皮薄的男工们。
男工们仿佛不受力似的,被妇人推得挡不住,低着头走向对面的女性。
许多边地或者内地的传统舞蹈,通过人口的流通,以及信息效率的传播,逐渐在内地流传开来,特别是大明工局的主要厂区的地方,成为了人们交际的表现。
彩色的灯罩衬托下,煤油路灯发出绚丽的光芒。
广场上很热闹。
一对又一对的年轻男女们,羞答答的低声交谈。
那些美丽的女性身旁,总不缺少胆子大的男性工人们,离开了一个,立马赶上来新的人。
在这里灯光耀眼的外部,已经遍地黑暗。
多数的人家已经睡着了。
远处。
田亩边的农舍,人们劳累了一日,早早的歇息,没有工厂的夜生活,更没有北方片井区,军户们的闲暇娱乐,他们有公房提供,不少军户会选择傍晚去那里喝酒。
本来提供给军户们看报的地方,成为了酒铺的场所,哪怕五军都督府多次要求整改,也阻挡不了军户们的习惯使然。
第二日一早。
太阳升起。
农夫们天不亮就已经出门干活,而工厂区的机器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势不可挡。
永乐七年。
秋收过后,粮价继续下跌。
无数辛苦劳动一年的农夫们,他们的收入没有超过去年,可市面上的物价却涨了起来。
工人们住着漂亮的楼房,吃着一日三餐的食物,还有各色各样的活动,家里有众多的商品,穿着漂亮的衣裳,走路都抬着头。
厂区的轮假,导致每天都会有不少的工人进城。
那些工服,工字装等,已经是城里见怪不怪的事物,并且让普通人露出羡慕的目光。
不光工人们的工钱涨了,军人们的军饷也涨了。
包括军户。
农业发展粮票银行再一次的放血,为军户们提供各色低息的长期贷款,修葺他们的房屋,购买农业机器,维护水利设施,以及提供塞南和塞北地区的牲畜。
工厂区新建了一所又一所学校。
大冶铁矿区的分部,甚至试行了第一家托儿所。
工人们生了太多的孩子。
因为太过宽松的产假期,以及产假和哺乳假仍然发放的补贴,导致妇人们愿意生孩子,每家工人有三五个孩子并不足为奇。
而厂区兴办的工厂医馆,不光看病便宜,医药也是低廉的。
良好的伙食,充沛的生活,干净的设施.,让工人们的体魄建康,生下的孩子不缺少营养,能抵抗大自然的侵蚀,茁长的成长。
“预祝伟大的皇帝陛下西征胜利。”
偌大的横幅悬挂起来。
工人广场上。
上万名工人们聚在一起,随着台上的演唱家们一起歌唱那首赞美大明。
“大明天国旗帜迎风飘扬。”
“啊~啊~”
“天下最伟大的文明,多么的光辉。”
“让天下百姓向往。”
“啊~啊~”
“胜利之声响亮大明。”
“赞颂大明。”
“啊~啊~”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
“啊~啊~”
“削平高山,填足洼地,大明人最勤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想的社会让人骄傲。”
孩子们随着大人们唱歌。
妇人抱着婴儿,婴儿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也露出无牙的牙床傻笑。
大明的铁道。
一支又一支的军队接到调令,如期登上火车,前往目的地。
许多超过四十岁的老兵退伍了,或者走上基层的军职,成为军队的顶梁柱。
更多的新兵入营。
他们坐在同样的车厢里,与已经离开军队的老兵一样,看着陌生的景色,满脸的感叹,只不过换了一茬人而已。
传统调动军队耗费的力气,在如今的大明仿佛玩闹一般。
特别是内地。
铁道越发达的地区,军队的规模反而越小。
“为了谁!”
“为了大明。”
士兵们唱起了军歌。
军歌嘹亮,响彻了大明各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