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七百零三章 英雄惜英雄 第七百零三章 英雄惜英雄
- “队长,那人到底什么来头?”
与那行人分开后,武忠明领着自己的队伍继续往别的地方搜寻,他们此次受命出营,带了不少的物资,除了食物之外,刚才的短兵相接消耗的军备并不多。
每队三十人,这段时日陆续出营扫荡残寇,到底还是死了一个同袍,还有两名受了伤。这也是武忠明脾气越来越大的原因,都说军中汉子鲁莽,其实也是环境使然。
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最为直接的手段,磨磨唧唧的才是害了自己,或者害了同袍。
看到对方不是自己的人,不需要多余的言语,第一时间消灭对方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如此,容错率就会很低,杀错了也就杀错了。胜利者不被指责,成王败寇,全天下通用。
“不知道。”武忠明摇了摇头,他也很迷茫,“军中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气氛了?打仗成为了贵人的儿戏?”
武忠明原以为对方只是普通的贵人,心中有些怨言,不愿意多谈,以免兄弟们心里不爽,影响了氛围。
“那人会不会是哪位大将军的儿子?”一名士兵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又如何?”武忠明皱起了眉头,“就算是皇帝的儿子,在我们眼中也只有战场上才能算是敌人!其他时候管他是天王老子都没用!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不用管!”
众人闻言都默默点头,队长虽然平时脾气暴躁,但对待他们如同自己的亲兄弟一般,这也是为什么他的队伍在战场上最为凶猛的原因。
在军中待久了都知道一个道理——不怕死的兵才是好兵。
可是谁能不怕死?
不怕死最后都是为了活,武忠明这样的头,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最好的需求。
武忠明也清楚军中关于自己的一些舆论,什么自己身后有人,不能与那些正途的军官相提并论,人们向来讨厌走后门的人。
没有抱怨,与同袍们一起训练,做的比谁都好,把人当做自己的亲兄弟,长久的坚持下来,人心是肉长的,兄弟们就服气自己了。
随便外面怎么说,队伍里自己说的算,兄弟们也愿意听自己的。
不久后,又荡平了一伙溃兵,回到大营,武忠明将手里那名受伤的同袍送到了军医处,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中。他心中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般。
这种感觉让他的眉头紧皱着,心中也有些烦躁。
最近有些不顺利,遇到的溃兵都是抵抗坚决的,不是埋头就跑,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减员了四人,武忠明虽然舍不得军功,也不愿意用兄弟们的性命来铸就自己的前程,所以打算向上面的人递交申请。
全队伤亡四名,现在的形势,营区会同意他们留营休整。
此时。
“队长。”一名士兵走了进来,“将军召见。”
武忠明一愣,随后点了点头,“知道了。”
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地跟着士兵来到了大将军的帐篷中。这里与其他的帐篷不同,规模更大一些,而且守卫也更加森严。
武忠明心中更加忐忑了,不知道将军找自己干什么。
会不会是因为是伤亡的问题,一个队就伤亡了四人,虽然战功不菲,可上面怎么看待他就不清楚了。
进入帐篷后,武忠明见到了将军。将军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正看着一份地图。他见武忠明进来后便招了招手,“来这边坐。”
武忠明心中更加忐忑了,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自乱阵脚。
“你这次出去扫荡残寇表现不错。”将军开口笑道,“但我听说你前几日遇到了位贵人?”
武忠明心中一惊,没想到这件事这么快就传到了将军的耳中,“那人与众不同,身边诸军拱卫,一看就是来历不凡,标下不知对方来历,所以什么都没有说,也很快离开了对方。”
将军点了点头,亲切的拍了拍武忠明的肩膀。
人啊,运气才是最重要的。
杀敌的功劳,永远不如被贵人看重。
“忠明啊,你要知道,我们虽然随皇上亲征,可咱们是后娘养的。”将军笑眯眯的说道。
武忠明所在的大营是缅甸都司的军队,大部分来自于明军,还有少部分吸收的当地精锐。
明军预计有五十万的规模,真正上战场的不到二十万,能直面杀敌的大概是五万,顶多不超过十万,战功是宝贵的,缅甸都司军队的头是赵宏,在征倭大军里影响力微弱,捞不到大功的机会,只剩了打扫战场的边角料。
就是这样的细琐功夫,也让几万缅甸都司军强迫了头,否则等于白来了,毛都没有捞到。
武忠明靠着赵宏的关照,大功占不到,清扫残寇的微小功劳还是能有保障的,如果一切顺利,回去后可以升为哨官,也就是顶级的基层军官。
后面就算是熬资历也能熬到中级军官,要是能捞到战功,成为守备或者游击将军也不是不可能,至于达到赵宏的地位,那不是一般人可以运作出来的,哪怕是赵宏也还不够格。
制度是人来施行,提拔最后还是私人。
武忠明身后到底有个都督赵宏,如果是普通的士兵,顶多熬到哨官级别,气运超凡成为守备,这就是无形的天花板。
都知道白起是士兵发家,可秦国几百年也只出了一个白起。
所以工业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变革,的确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地主贵族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工厂主,还有许多的人靠着拼搏也能出头。
犹如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些新兴大佬永远是有背景的人,但普通人也的确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走上了更高的位置。
但是大明立国将要六十年,北平系都成为了昨日黄花,军队的阶层越来越稳定,包括制度上也是如此,商行的构架也逐渐的固化。
二十年打造根基,十几年群雄并起,很难再有小商行发展为大商行,那些内地、高丽发展起来的大商行,不再给后起之秀们机会。
暹罗,缅甸等地区的善后,当地的商行没有兴起,反倒是高丽与内地的商行大肆吞并当地的利益,乃至倭国的战争,两地的商行早已经在外虎视眈眈。
高丽商行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内地的商人们要么是没有重视高丽,要么是还没有转换思维,所以给了高丽商行崛起的机会。
高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好些小商人垄断了高丽的贸易,摇身一变,成为了不下于国内商行的巨贾,这个新模式已经被人们所熟悉,如今别的地区不会再有这样的运气了。
例如倭国,战事还在准备前,各大商行已经开始私下瓜分地方利益。
合众、合记、联记.
缅甸都司军队是偏军,营区里比较简单,京营营区早就被各势力踏破了门坎,包括大明工局的代表。
简而言之,这些事物武忠明的身份接触不到,更不明白其中的讲究。
“你遇到的贵人是皇孙,也就是太子殿下的次子,如今那次子看中了你,点了你的名去当他的侍卫,这是你的福气。”
武忠明愣住了。
情不自禁的张大嘴巴,心里五味杂陈。
说不高兴那是矫情,都督赵宏不也是因为太子的关系么,自己能得到皇孙的喜爱,传了出去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可是武忠明心底也有丝失落。
他杀敌无数,建功立业,可也比不过贵人的一个招手。
见到武忠明的茫然,那人还以为武忠明失了分寸不知所措,笑道:“你去了皇孙那里也好,记得多为咱们多说些好话。”
武忠明愣愣的点点头。
朱能带领前军大杀四方,张辅护卫皇帝,卢震与赵安负责善后,朱高煦带领侄儿朱瞻墉打扫战场并随时准备接应朱能的前军。
为了锻炼侄儿以及顾虑侄儿的安全,朱高煦可谓是煞费苦心。
初次上战场的朱瞻墉非常的兴奋。
虽然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经历战争,更像是儿戏一般,朱瞻墉非常的愉快的接受了,他又不傻,非要去用性命赌一赌。
如此周密的安排,朱瞻墉也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军队如何布置,规划,行军,后勤种种,亲力亲为的朱瞻墉心中有了清晰的认知,比纸上谈兵多了一层见识,明白真正的战场以及军队士兵并不是木偶,同样是人,同样怕死。
武忠明调到了朱瞻墉身边,朱瞻墉怎么会缺少侍卫呢,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武忠明没有接触到皇孙,只不过是巡逻站岗的小兵罢了。
渡过了一段时期,武忠明忍不住后悔了。
早知道如此,不如不来。
可既然来了,又由不得他后悔,只能耐着性子,熬着每一天,做好自己的事情。
是金子就会发光。
朱能大军与海军汇合,近十万大军休整倭国京都,与朱棣书信后,抽调数万精锐士兵,以及从后方军队里补充部分,集结十万大军趁胜追击。
稳打稳扎,也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扫荡京都周围的反抗势力,成为赵安的职责,朱高煦要留在朱棣身边,耐不住性子的朱瞻墉求到了叔叔面前,朱高煦推诿不过,只能把朱瞻墉送到了赵安处。
赵安可不敢大意,又不敢把皇孙空置起来,只能找一些看起来安全的地方让皇孙去执行扫荡的军令。
说来也巧。
或者是躲藏当地的败寇,又或者是从其他地方流窜来的败寇,正好遇到了朱瞻墉一行人,全副武装的侍卫们拱卫着朱瞻墉。
朱瞻墉如何会把那些丢盔弃甲的败兵放在眼里,亲自带着人们去追杀。
其中有个胆大的,竟然想要回头拼死一搏,其他的侍卫没有反应及时,唯独武忠明远处放了一火铳,竟然打中了那人,等朱瞻墉冲到对方面前的时候,那人已经倒地身亡。
朱瞻墉没有因为武忠明的善作主张而发怒,他很有自知之明,相反,他露出了笑容,再一次赞扬了武忠明。
武忠明见到皇孙这样的性格也很无语。
说他胡闹吧,却又很懂分寸。
说他亲民吧,这位皇孙平日里没有丝毫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的读书气派,颇有些豪杰之风,但实际上又没有欺负小民的行为。
这样性格古怪的皇室子弟,武忠明心中十分的无语。
但是皇孙很大方。
回去后就提拔了武忠明,虽然职务没变,级别却从队长提拔到了哨官。当然,朱瞻墉没有这个权力,但是他开了口,将军们谁会因为一个哨官的事情为难皇孙呢。
好吧,看在哨官的份上,武忠明对皇孙大有好感。
与武忠明一样的侍卫有很多,虽然皇孙从来没有拉拢他们,但是皇孙做事率性而为,却行事有度,加上出手大方,赏罚公正,军中的人心竟然越来越高。
“今日放假,一起喝酒去?”
朱瞻墉考虑侍卫们多日来的劳苦,告诉侍卫们他这段时间留在京都,哪里也不会去,放了侍卫们的假,让侍卫们轮休。
不光如此,还赏了每名侍卫十元钱。
有升职,有奖金,还有假期,哪个侍卫不开心。
与武忠明一样,同样是军户二代的郑雒,山东人,比他大一岁,也是哨官级别了,还一样是朱瞻墉从别处军队调来的军人。
两人不光火器玩的精通,弓马俱通,上过学校,家境富余。
“好。”
武忠明痛快的答应,两人背景相似,有不少的共同话题,很好奇郑雒这样内地的军户平日是什么样的,郑雒也很好奇海外军户们的日常。
两人觥筹交错,武忠明描述海外庄园的生活,听闻武忠明的庄园里有许多的奴仆,郑雒很是羡慕。
听到郑雒的老子养了三个女佣,生了七八个庶子,武忠明也很是佩服。
“等战事结束了,我回去自己的驻地,大概还要升一级。”到了最后,郑雒得意的说道。
“巧了不是。”
武忠明平静的回复:“小弟大概也是如此。”
郑雒愣了愣,明白了对方也有跟脚,畅快的大笑了起来,结交之意更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