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21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 第821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
- 在接下来的大概半个小时里面,唐林天只觉得自己整个人晕晕乎乎的。
飘了。
两脚离地了。
以京航大学数学专业的水平,能请到佩雷尔曼这个级别的学者来做报告,就已经属于值得张灯结彩庆祝的事情了。
结果常浩南转头就给他整了这么大个活。
基本相当于一個人上一秒还在为吃饱饭而发愁,下一秒突然得知自己是世界首富的儿子。
这个形容毫不夸张。
就现在这个情况,如果常浩南愿意的话,唐林天大概不会在乎诸如辈分之类细枝末节的问题……
总之,当后者重新清醒过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常浩南的办公室了。
完全不记得中间发生了什么。
“常教授。”
唐林天说话的时候,仍然觉得心脏跳的很厉害,因此说到一半还特地缓了一下:
“这个成果……大概……什么时候……”
作为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在自己身上刻下的印记。
但此时此刻,如果生活能有个快进键,那唐林天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按下去。
实在等不及了……
庞加莱猜想啊……
哪怕他不是个数学教授,也知道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跟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齐名、困扰了全世界数学家一个多世纪的难题(实际上庞加莱猜想的意义要更高,但那两个实在是太出圈了)。
要是在京航被解决了……
不说其它。
就昨天开报告会的那个阶梯教室,直接就能晋升为数学圣地——
别问,问就是解决庞加莱猜想的灵感,就是在这个地方碰撞出来的。
而唐林天作为在任京航校长,那绝对也是与有荣焉。
“不太好说。”
常浩南摇了摇头回答道:
“数学上的事情,最耗时间的往往不一定最困难的部分。”
他倒是理解唐林天的心情,不过由于当前理论水平的等级LV3不足以开启项目,所以庞加莱猜想并没有直接通过系统来解决,也就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只能说,就世纪之交这会的超算性能来说,他自己定下的预期是3-4个月。
“也是,也是……”
虽然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但唐林天还是连连点头:
“研究了一个世纪都没解决的问题,肯定不会简单……”
这个话题告一段落之后,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兴奋劲仍然没过的唐林天其实还是有点坐不住,但是在常浩南面前,总不能上蹿下跳发泄一番。
于是在坐立难安地呆了几分钟之后,他终于耐不住性子站起身:
“我去把孟教授找过来,聊一下你们项目的事情吧。”
常浩南刚想说那不是打个电话就行么,何必专门跑一趟。
结果抬起头来就看到唐林天几乎是一蹦一跳走出门的背影……
“唉……”
他叹了口气,放下正准备去拿电话听筒的手,笑着摇了摇头。
大概40分钟后,看上去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唐林天总算带着孟震远一起,回到了常浩南的办公室。
而在听到常浩南竟然已经找到了自己课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孟震远的反应……
基本也跟刚才的唐林天差不太多。
这一次,有了经验的常浩南也没打扰对面两个,只是自顾自地忙着手头的事情。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孟震远总算也回过神来。
“不是,常总,这……这是真的?”
常浩南直接被逗乐了:
“那是当然。”
他把视线从电脑屏幕上挪开,看向沙发上坐着的两人:
“难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不不不……我当然相信常教授……”
孟震远搓了搓手。
显然,虽然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但他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还是受到了一些冲击:
“天呐……”
孟震远又感慨了一声,然后看向常浩南,诚恳地说道:
“常总,既然这个问题是您解决的,那您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购置的设备或者器材?我可以用这个项目的经费帮您解决!”
这确实是不大不小的麻烦——
孟震远手里的那个课题是个纵向课题,对于经费的管理比横向要严格不少。
至少不可能像常浩南和华夏石油管道局签的协议一样,如果提前做完项目,就在结题把经费按照人员开支补贴的名义一字型给付了。
对于纵向课题来说,如果你申请的经费没用完,不仅不会得到奖励,甚至还有可能会挨批。
逻辑也很简单——
花不完你当初申请那么多干什么?
但即便如此,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也绝不会有人真的先想好怎么花钱,然后再按照计划金额去弄钱。
而一定是尽可能多地弄到经费,然后再找地方花。
所以,到了每年年末,以及项目快要结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突击花钱的情况——
当然,这绝对算是幸福的烦恼。
对于绝大多数课题组来说,麻烦都是钱不够用,而不是花不完……
不过,孟震远眼下面临的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过去的所有经验。
他根本不是剩了些钱需要花出去,而是连一分都没花就要结题了。
“嗯……有多少?”
常浩南倒也不准备客气,毕竟这课题相当于就是他搞定的。
“三年,每年20万。”
孟震远回答道。
“那好像也不够干啥……”
常浩南单手扶额。
其实,60万经费的项目放在2000年绝对算是大项目了。
只不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终,他决定先跳过这个话题:
“算了,先留着吧,反正结题最快也得等到今年年末,等我有哪块需要花钱的时候,再跟你联系。”
……
经费问题只能算个题外话。
重点还是项目本身。
接下来,常浩南用大概两个小时,给孟震远和唐林天介绍了自己改良之后的流形学习算法,以及使用这种算法对多波段光谱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的思路。
简单来说,在传感器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数据太少而是数据太多。
以至于根本无法分辨其中哪些有用,哪些无用。
而流形学习技术,就可以从一张充斥着以兆乃至吉计数信息量的雷达成像图当中,精确提取出所需要的特定数据,以进行分析。
当然,这只是诸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个而已。
如果计算机性能够强,那么也可以实现诸如人脸识别、图像搜索之类的高级功能。
“听上去非常……完美。”
在常浩南介绍完之后,孟震远觉得自己几乎已经被这个精妙的方法所折服了:
“不过,还有个问题……”
“我们的卫星还有一个多月才会发射……虽然我也认为这个思路可行,但总归还是需要进行测试……”
说到底,还是前者的动作有点太快了。
“嗯……确实。”
常浩南点了点头:
“卫星把数据传回来可能需要三月了,而且地质信息要做校核的话,还得等现地勘探的结果出来,效率实在有点低……”
他相信自己开发出的算法肯定不会有错。
但要想优化出足够好的效果,还是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来进行比对调参。
靠资源二号01一颗卫星,配合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几十号人,恐怕效率很难满足要求。
“反正只要是遥测数据就可以,那要不然让科学院那两架里尔S也加入进来?”
旁边的唐林天提议道。
80年代中期,华夏从美国进口过两架里尔S/II公务机平台的电子侦察机,后来挂在科学院的名下。
除了军用以外,也会执行一些科学测绘方面的任务。
常浩南摆摆手:
“这块的短板是现地勘测的效率不行,哪怕多两架飞机也……”
说到这里,他突然眼前一亮。
说到底,流形学习算法的功能是特征提取。
那就不一定要把目光局限在地质信息上面。
对地侦察、战场监视、目标识别……
也是一个道理的嘛。
而且因为建筑和车辆之类的目标可控,甚至都能省去数据校核的功夫。
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绝佳的试验平台——
已经首飞了的空警200。
虽然那部厘米波雷达在对地探测时精度有限,不能跟正经的合成孔径雷达相比,但考虑到巨大的天线面积和功率,如果只是用作技术验证,应该问题不大。
而且,还是一石二鸟。
除了给高光谱遥感设备做验证以外,也是在给华夏未来的战场指挥机、综合侦察机、或者战略侦察卫星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