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72章 见证华夏速度

第1272章 见证华夏速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常院士……”

    赵福元把视线从地图上收回来:

    “这……也是您事先就计算好的?”

    快舟一号当然不是导弹,实际就连作为原型的东风31,目标也不可能是关岛。

    但是,能趁着这样一个没人敢逼逼赖赖的机会,让关岛美军感受一下被火箭洗头的快感,还是让人不免心中暗爽。

    反正这会儿的火箭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定义中的领空上界(100km),再说也不是真的越过了你领海节点内的正上方,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说法的。

    “事先算好倒也不至于……”

    常浩南拽过一张纸,擦了擦手心渗出来的汗水:

    “我就是寻思着,这个场面大多数人应该都没亲眼看过,所以给他们一个欣赏的机会……”

    旁边的周平建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

    “那你人还怪好的嘞……”

    “……”

    随着飞行高度的进一步提升,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含量迅速降低,不再具备产生任何可见尾迹的条件基础。

    因此,漂亮的水母云实际只持续了不长的时间便消失无踪。

    而说话之间,火箭已经飞到了第二个测控区域的正中心。

    “长江五号报告,二级发动机关机,开始进行速度增量控制调整!”

    相比于完全为了提升速度和高度的一级火箭,芯二级在继续推进箭体的同时,也需要在开始进行能量管理并减小入轨误差。

    但固体火箭的燃烧工况从理论上就不可能完全稳定,因此,核准和调整轨道精度的工作只能留在后两个滑翔段来进行。

    电脑屏幕上,几组之前一直保持稳定的参数开始飞速跳跃,远望五号回传的目标飞行轨迹也随之发生了连续几次近乎微不可查的偏移。

    到了这个高度,光学设备已经无法观测到太多细节,只剩下一颗被固定在整流罩内部三级火箭上的摄像头仍然能捕捉到一个几乎完全黑暗的画面。

    但即便缺乏背景参照,却仍然能够看出火箭的姿态正在发生变化。

    实际上,按照常浩南的设计,快舟一号会在整个入轨过程中进行两轮轨迹校准,保证第一次入轨就实现最为理想的精度,而不再需要卫星本身做出后续调整。

    不过,因为远望系列测量船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过执行这样的任务,所以暂时还不能提供动力段飞行轨迹与理想轨迹之间的详细对比数据。

    只能通过最后的轨道参数评估整个飞行过程的能量管理效果。

    “抛整流罩!”

    随着这声口令落下,一道灼人眼球的白光从原本昏暗的摄像头画面中心劈开,将渔船一号卫星的本体暴露在了太空环境当中。

    大约十秒钟后,二三级火箭分离,三级火箭几乎同时点火,星箭组合体的飞行姿态由斜向上慢慢变为横向。

    而电脑屏幕上,代表着卫星高度的数字变化速度开始放缓。

    401.20.

    401.21.

    401.22.

    ……

    相比于可以进行一次关机的液体发动机,固体三级火箭必须在一次相对短促的工作中将卫星直接推入预设轨道。

    如果类比一下,就是在倒车入库的时候要求一把进库,而且还必须维持一定的速度。

    那误差自然就会大一些。

    过去的入轨算法,相当于最初代版本的自动泊车,也就是生硬地记住“xx秒打x圈方向盘、油门开到x度”,然后重复操作。

    而快舟一号上所测试的新型入轨算法,则相当于一个传感器和算力都拉满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时计算出最合适的操作,实现复杂情况下的精准停车……

    终于,在漫长的几分钟过后。

    那个数字缓缓跳动到了401.28km。

    三级火箭此时仍然保留着一定的残存推力,但此时的卫星,却已经不再需要这些多余的能量了。

    “星箭分离!”

    在卫星脱锁的一刹那,高度数据发生了最后一次跳动,并最终停留在401.30km的位置上。

    这一个瞬间,常浩南清楚地听到,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气声。

    401.30km,正好是预计两个小时之后40396号太空碎片的高度。

    也是本次发射的目标轨道高度。

    “长江四号报告,目标确定入轨,轨道高度401.30km,误差小于0.01km……”

    话音未落,无线电通话的两边,就同时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

    相比于华夏这边的一片沸腾,太平洋对面的情况,可就没有这样乐观了。

    在急火攻心失去意识之后,格里芬局长整整在医院躺了两天。

    结果在恢复意识并完成身体检查之后,听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华夏正在面向全球直播“太空渔船”项目的执行情况。

    好在他也算是有了些心理准备,没有因此而再次晕过去。

    而是让迈耶赶紧打开病房里的电视。

    对于此次直播,华夏方面明显是不惜血本。

    除了现场采访的中文记者以外,在转播时甚至还给配了英文的同声传译,生怕海外观众听不懂。

    “我现在是在琼省东北部的临时火箭发射场,就在刚刚,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周平建总指挥已经向我们确认,任务卫星已经成功入轨,大约10分钟后,星载摄像机就将开启,届时全球观众都将在第一时间看到渔船一号捕获太空垃圾的场景……”

    显然,这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刺激的一场直播。

    在距离地面400km的地方,捕捉一条每秒钟可以飞行将近8公里的“飞鱼”。

    格里芬此时脑子还有点不太好使,看着现场记者身后杂草丛生的背景,微微皱了皱眉:

    “这是航天发射场?”

    “呃……是的。”

    迈耶点了点头:

    “大概半个小时之前,他们在这里用一台发射车,发射了一枚……大概算是火箭的东西,全程直播。”

    这个说法让格里芬的表情更加迷惑了:

    “什么叫做大概算是火箭?”

    还没等迈耶组织好语言,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一闪,便按照惯例开始回顾整个发射过程中的精彩画面。

    而第一幕,自然就是从倒计时到发射。

    然后,这个问题也就无需回答了。

    格里芬亲眼看到了那枚被称为快舟一号的火箭被弹射出筒,然后点火爬升,然后调整轨道……

    有那么一瞬间,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处在昏迷当中了。

    直到整个回顾过程临近尾声,代表发射任务成功的标志性音乐响起,才总算如梦方醒。

    “华夏人绝对不是两天前才决定要进行这次发射的……他们恐怕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现在的发射窗口,而前面那些动作都是迷惑我们的障眼法……”

    格里芬的思维瞬间通畅,一边说着,一边挣扎着想要下床:

    “快把外套拿过来,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NASA去……”

    “华夏人估计在后面两到三天之内就要启动正式的捕获行动,必须在那之前给出一些回应……”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阻止华夏方面的动作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那剩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尽可能挽回一些舆论影响。

    比如在官方网站上公开有关40396号碎片的详细信息,或是宣布允许华夏在整个捕获过程中共享NASA遍布全球的测控网络等等。

    不管这些动作是否真的有用,都至少可以给外界一种“我跟华夏两个合力解决危机”的感觉。

    而不是像个瘫子一样毫无反应。

    他在脑子里大概过了一下,如果效率够高的话,这些动作只需要6-8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应该来得及!

    然而,直到格里芬脱掉病号服的外套,旁边的迈耶都仍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帮我把外套拿来……没听见么?”

    格里芬皱了皱眉,语气中也带上了些许恼火。

    “可是……”

    迈耶的动作极为僵硬,好像手脚都不听使唤一样:

    “可是按照华夏方面此前的预告,他们将在……”

    说到这里,他抬手看了看时间:

    “将在大概15分钟后开始执行捕获流程,预计两个小时以内完成全部任务……”

    “……”

    格里芬的动作也停了下来,脸上一副活见鬼的表情:

    “发射之后15分钟就开始执行任务?”

    “虽然我也觉得非常夸张,但是他们在节目最开始的预告里就是这么写的。”

    迈耶的声音则有些嘶哑。

    就在二人四目相对,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时候,电视里重新传出了主持人的声音:

    “渔船一号卫星已经与地面取得了信号连接,各项任务载荷均进入正常工作,让我们马上把信号切回京城航天控制中心,由他们给出星载摄像机捕捉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

    话音落下,音乐中断。

    电视屏幕一阵闪烁,最终出现了一个模糊且略微过曝的视频画面。

    从左侧泛着弧光的水蓝色星球不难看出,这正是由一颗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所拍摄。

    格里芬强压下心中的惊骇,快步来到电视机前,想要仔细看看能否从中找出什么破绽。

    同时嘴里还小声嘟囔着:

    “如果是摄影棚里面模拟出来的场景,那么在光照特征上难免会出现破绽……”

    然而,不细看还好。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光影效果不仅毫无破绽,甚至在镜头最中间,还依稀能看出有一个正处在高速旋转当中的物体。

    由于此处背对太阳,所以没有反光。

    但仍然不难辨认出,那正是UARS卫星的一张太阳能帆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