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032章:赵祯:朕应该强势一些(求追读)

第0032章:赵祯:朕应该强势一些(求追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三月初四。

    午后,垂拱殿。

    御案上摞起两叠奏疏。

    高约近二尺的那一摞,主张废除新政期间建设的州学县学,改造为书局。

    高约半尺的那一摞,主张保留州学县学,继续投入经费,使得民间更多穷苦人家有书可读。

    官员们大多都支持废除州学县学。

    理由基本为两点。

    其一,为朝廷节省开支;其二,这是彻底废除新法的一种体现。

    赵祯思索一番后,内心其实是倾向于保留的。

    他已被苏良那句‘放眼千年看世界’所影响。

    从长远眼光来看——

    庠序之教,功在千秋。别的能省,但教化之钱绝不可省。

    但是,当下的反对的声音太多了。

    主要原因还是:朝廷没钱。

    当下,大宋的国库并不富裕。

    开支项太多。

    三司使张方平多次表示自己恨不得将一文钱掰成两半花,但仍然不够用。

    一想到这里。

    赵祯便再次陷入纠结中。

    赵祯揉了揉太阳穴,突然想起一句话:朝堂之事,答案或在民间。

    此话,还是苏良说的。

    “茂则,备马车,朕要出宫。”

    ……

    半个时辰后。

    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衫的赵祯与张茂则出现在一座名为“贾家茶馆”的大堂中。

    周围有十余名便衣护卫,安全无虞。

    汴京城读书人甚多,且喜欢议论朝政。

    很多家中有钱的书生闲来无事,便总喜欢泡在茶馆中,高谈阔论。

    这座位于御街道东侧的贾家茶馆,便是很多读书人讨论政事的据点。

    每日下午都是格外热闹。

    州学县学的废立争论已在朝堂传开。

    民间百姓自然也会议论。

    赵祯刚坐下,周围一群书生的议论便已进入白热化。

    一位身材瘦长的中年书生,高声道:“那些新政期间建立起的州学县学必定会被废弃,因为范公新政损害的是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后者自然不愿新政还遗留有成果。而咱官家一向虚心纳谏,定然会听从多数官员的意见。”

    “非也,非也。你莫忘了,朝堂上的杜相公、丁副使还有欧阳学士都是支持保留的。”另外一名青年书生反驳道。

    “他们支持又如何?若新政没有终止,或许还可维持。但现在,州学县学废立的关键在于朝廷愿不愿意花这笔钱。前两年,我们与西夏打仗,消耗甚多,去年年底又追加了岁币,三司根本没有那么多闲钱!”又一人站起来说道。

    “没有闲钱?官员俸禄削减一成,用半年时间,什么都有了!”一个看着也就十七八岁的青年带着一脸怒气说道。

    中年书生摇了摇头。

    “年轻人,我朝向来主张君王与士大夫官员共治天下,官员的利益自然是首位的,新政为何失败,诸位难道不清楚吗?”

    其话语刚落,一旁一位老者便站起身来。

    “许三郎,莫要瞎说,我朝虽崇尚言论自由,但你也不能说没谱的事情,官家的心里还是有百姓的,在未曾建设这些州学县学前,百姓不也能正常过日子吗?”

    “正常过日子?底层百姓只能叫活命。”

    “科举是穷苦百姓改命的唯一机会,而州学县学是能够参加科举的保障,若无机会读书认字,那穷人的孩子如何出头?”

    “依照这样的趋势,恐怕十年以后,官户的儿子还是官户,农户的儿子还是农户,乞丐的儿子只能是乞丐。那些当官的,真拿我们百姓当人看吗?”

    “官家身在深宫,只知汴京繁华,却不知偏远穷县卖儿鬻女,食不果腹,我大宋看似繁华,实则是外强中干,官家除了占个‘仁’字,还有什么功绩?”

    说罢,那名叫做许三郎的男子便拂袖离去。

    大堂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也太敢说了!

    这时。

    刚才那個十七八岁的青年突然开口道:“官家太仁,有时也不是好事,咱们官家若强硬一些,没准儿此事以及朝堂的很多事就不会日日讨论而难有结果了!”

    听到此话,很多人都陷入沉思中。

    此刻。

    赵祯的脸色也是阴晴不定。

    一旁的张茂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一只手按着桌子,生怕官家一恼火,将桌子掀了。

    片刻后,赵祯的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的“仁”并不是好事。

    他心知,百姓所讲的“仁”已不是“仁”,而是“软”了。

    自亲政以来,他一直都很谨慎。

    做事如履薄冰,瞻前顾后。

    处处听取朝臣的意见。

    一直坚信江山稳固比开疆扩土更重要。

    他比谁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比谁都想将西夏击溃,比谁都想让辽国变成大宋的养马之地。

    但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说过这种话。

    他活得其实也很压抑。

    他怕犯错,怕一旦犯错,便是国之大错,无法挽回,成为千古罪人,甚至是亡国之君。

    这时,赵祯的脑海里突然又浮现苏良所讲的一句话:

    “但凡天下雄主,既能虚心纳谏,也能圣裁独断,秦皇汉武皆是如此。”

    想到此处,赵祯有一种甚是轻松的感觉。

    “仁若无用,便应展现帝王气势!”赵祯喃喃道,突然知晓自己该如何做了。

    ……

    临近黄昏,赵祯回到了皇宫。

    刚坐下,便发现了苏良呈上的奏疏,他不由得来了兴趣。

    他猜测,苏良定然是支持保留州学县学的。

    他打开一看,不由得面露狂喜。

    苏良的奏疏可总结为一句话:留之,盗寇减,民不反,国无内忧之患。

    此条理由,简直是绝了。

    赵祯直接兴奋地站了起来。

    贾昌朝等官员主张废除州学县学的最有力理由便是朝廷无钱。

    而苏良讲,若穷苦人家无庠序教化,大概率会被迫成长为盗贼、流民。

    镇压流民和盗贼可是比建设州学县学花钱多了!

    而这几年,大宋境内流民造反的事情时有发生,是个大麻烦。

    参与者皆是不识字的穷苦百姓。

    赵祯轻捋胡须,笑容满面。

    “这个苏景明,真乃奇才也,朕就缺这么一个强硬的理由了!”

    赵祯望向殿外金黄的夕阳,一股雄主之气油然而生。

    其喃喃道:“朕即使让三司砸锅卖铁,也不绝不让一座州学县学倒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