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第六百零五章 八年前的未解之谜 第六百零五章 八年前的未解之谜
- 大名府衙。
后院。
狄进放下最新的信报。
程琳的行程不断传回,这位使臣入辽十日未到,已经遭到了两次刺客袭杀,围绕着的大规模冲突更不下五次,夜间休息在驿馆内,外面辽人的叫骂声都不绝于耳。
显然辽国内有一批主战派想要阻止这位宋人见到辽帝,另一批人则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称,竭力保护。
冲突已经不是一触即发,而是直接白热化。
但程琳既然还活着,并且一路向北,绕开析津府,抵达中京区域,就说明萧孝穆确实还没有掌控大局。
在狄进的眼中,这位外戚当臣子,基本是完美无瑕,军功显赫,洁身自好,谨守礼法,谦卑度日,后来还能征收赋税,平均徭役,堪称文武双全,难怪被称为“国宝臣”。
唯独有一点,他不够狠!
如果萧孝穆有他妹妹萧耨斤的心狠手辣,那耶律宗真说不定都有谥号了。
当然,如果真是那样,辽圣宗也不会放心这群外戚来日辅佐他的儿子,正是因为看中了萧孝穆的能力和品质,才会容忍萧耨斤的偏执和骄狂。
而现在,这种品质成为了“制约”。
萧孝穆没准备造反,掀翻耶律宗真的皇位,只希望在这位辽帝威望不足的情况下执掌朝纲,平息内乱,对外征伐,将大辽即将衰败的势头遏止住。
可想要做到这一点,恰恰需要快刀斩乱麻,以大不孝之名直接废了耶律宗真,然后另立一个年幼的小皇帝,自己摄政朝堂,再平衡各方利益。
毕竟耶律宗真是十八岁,不是八岁,这个年龄还是太大了,成事不足,但坏事已经有余。
结果萧孝穆却没有对这个亲外甥举起屠刀。
这心一软,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程琳安然抵达中京,便代表着萧孝穆的摄政之路并不顺利。
“如今的局势,是握有一定兵权的权臣,与登基未久威望不足的新帝,形成的一种对峙关系!”
“这种关系下,使臣最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耶律真宗也不蠢,想要他自毁长城,却也困难……”
耶律宗真是历史上的辽兴宗,辽国在他父亲辽圣宗的手里达到国力巅峰,然后在这位手中由盛转衰,御驾亲征被李元昊暴揍,埋了一大坑给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唯一的功绩就是趁火打劫,多讹了宋朝这边十万岁币,然后兴冲冲地祭天立碑,好似干了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壮举。
简而言之,能力平平,没做成什么大事,但也没有真正做出什么损害辽国根基的恶举,所以被评为“蒙业而安”。
这位不是与宋徽宗齐名的天祚皇帝,只要萧孝穆不是逼迫过甚,想让他直接杀了这個舅舅,也不太现实。
狄进想到这里,又拿出一封信件,目露沉吟。
这封信件讲述的,是目前辽地的传言。
太后太妃双双薨逝,罪责推到了宋人身上,怎么联系上的呢?
萧孝穆有言,夏王李德明正在汴京,原西夏世子,现斡鲁朵详稳李元昊,因顾念父子之情,暗中早已降宋,受宋廷指使,阴谋作乱,促成宫变。
如果不了解李元昊的秉性,这种说法还挺唬人,想来不少契丹人都信了,程琳面临的咒骂和刺杀,就有复仇之意。
主辱仆死,更何况是国母太后!
“但辽帝不会信,或者说不能信!”
“假设李元昊已经投靠了辽帝,辽帝会保他么?”
“必须保!”
“不然辽帝身边的亲信,会被萧孝穆用这种罪名,一个个地拿下!”
“但恐怕……保不了!”
“因为李元昊本就不是契丹人,想要洗清谣言,摆脱罪名,天然处于不利的状态!”
“更何况理由是错的,结果却歪打正着,这件事恐怕还没有冤枉李元昊!”
“那场宫变里,李元昊一旦出了力,宫内宫外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总有蛛丝马迹可寻。”
“萧孝穆若是掌控了证据,难道耶律宗真敢冒着大不孝的恶名,庇护一个外人?”
“所以辽庭博弈中,身为党项人的李元昊,会第一个出局!”
“但李元昊不会坐以待毙,他不好过,也不会容许别人得偿所愿,拖着旁人一起死,且置之死地而后生!”
狄进隔岸观火,再加上对局内人的性情皆有了解,看得十分清晰。
全盘考虑后,立刻开始写信。
一封信给机宜司,安排辽国内部谍探成员的行动。
两封信去往河西,交予范仲淹和狄青。
小觑敌人,养虎为患的事情,他从来不做,李元昊即便残废了,也有不小的威胁,如今辽国的内乱就是实证。
这样的人,死在辽地也就罢了,北上荒漠,远渡重洋也算他厉害,想要南下回来,再度逃窜到河西周边发展?
绝不容许!
做完这些安排,狄进耳朵动了动,开口道:“进来吧!”
早已抵达门外,静静等候的杨文才走入,行礼后双手奉上一沓拜帖:“相公!这是大名府多家呈上的拜帖!”
从手中并不算多厚的拜帖数量来看,显然是经历过一场严格的筛选,能邀请他这位北京留守的,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
可即便如此,狄进连看一看的兴致都没有,淡淡地道:“推了吧,我如今没有闲暇顾及这些人情走访!”
正如权知开封府事前,狄进将京畿上下的拜帖,统统拒之门外的道理相同,他这两个职务差遣,都有着明确的政治规划。
前者是官家和太后争斗激烈时的京畿长官,牵一发而动全身,后者是辽国内乱下的北境镇守,肩负御敌守边的重责。
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跟那些当地权贵来来往往,便是八面玲珑,将各种关系打理得再好,又有何用?
分心他顾,本末倒置!
杨文才其实在奉上拜帖时,就觉得这位不会赴约,但身为幕僚,仔细挑选,奉上拜帖却是责任,此时遭到拒绝后,更是将其他的收起,单独抽出一份:“郭府送上了一封拜帖,是郭承寿郭公子亲笔所写,相公可要过目?”
“咦?”
狄进有些诧异,伸手接过,印入眼帘的是一手飘逸潇洒的字体,恰如那身体病弱,但骄傲矜持的翩翩公子:“还真是无邪!他来大名府了?”
郭承寿,字无邪,太原郭家子弟,姑姑郭氏曾是真宗的第一任皇后,郭皇后薨逝,才有了刘娥上位的机会。
最初狄进入晋阳书院学习时,解决了监院郝庆玉之死的案件,与郭承寿结为好友,西昆体的浸淫也多有这位同窗相助,后来到了京师,也得郭承寿的兄长郭承庆接待。
当年对夏战争,狄进经略河东,回并州时,见过这位好友,他当时已经在书院领了一份教习的差事,每日吟诗作对,闲暇时教教学子,生活悠闲,如今怎么来大名府了?
面对询问,杨文才早有准备:“禀相公,大名府本是河朔重镇,连通运河,又升为陪都,驻扎重兵,修建城墙,便吸引了北地各族前来此处贸易,郭氏便是最早入城的一批,一年前原先的郭老郎君病逝了,接替他位置的便是郭公子。”
“这样么……”
狄进依旧有些不解,宋朝大族经商并不是什么见得人的事情,郭氏这种武人勋贵,想要维持家族的体面,也是必然会涉及商道的,只是郭承寿的性格,适合经商么?
杨文才道:“相公恐怕不知,郭氏商行是大名府内数一数二的商行,若非郭无邪屡屡推辞,他也必然是行会会首,地位关键……”
狄进眉头一扬:“以他的性情,这倒是出人意料,莫非也有一位如你这般才干的幕客?”
“相公过誉了!”
杨文才笑道:“不过郭无邪应该是有一位贤内助,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值得庆贺啊!”
“无邪当年身体病弱,一度有孑然一身的想法,如今都已成婚,膝下育有一子,可见身体有了好转,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狄进也露出笑容,目光又是一动:“话说监院郝庆玉之死,当年还有些许疑点,真凶葛老虽然有杀人动机,也交代了完整的杀人过程,我却总觉得幕后有人隐藏,你后来查出什么蛛丝马迹了么?”
杨文才怔了怔:“相公,那案子不是查到了西夏谍细身上么?”
“是最终惊动了西夏谍细!”
狄进当然还记得这位当时身陷囹圄的情况,但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纠正道:“西夏谍细后来出现,不代表他们最初就有参与,只是晋阳书院树大招风,学子非富即贵,引来了谍细的注意,你的追查自然也引发了他们的警惕,便想要将计就计,制造信任危机!”
杨文才仔细想想,有些惭愧地道:“确实如此,属下无能,并未查到什么蛛丝马迹……”
“不必妄自菲薄,你的追查能力,我还是信得过的。”
狄进来到窗边,看向河东的方向,有些感慨:“监院郝庆玉的遇害案,是天圣三年发生的事情,距今已有八年……或许只是我多疑,背后并无什么蹊跷,不然的话,这便是一个未解之谜,恐怕再也寻不到当年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