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强明-> 六十二章不迁了! 六十二章不迁了!
- “公田和皇庄!”魏明微笑吐出几个字。
朱棣和道衍听完,两人面面相觑,都没有明白魏明的意思。
公田两人都知道,这的确是高祖皇帝的手笔。高祖皇帝认为,各地官府应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毕竟老朱自己住在紫禁城里,都还要亲自耕作,种点稻谷、茶叶什么的来吃用。
朕身为皇帝都是如此勤俭,你们这些做官的还想要偷懒?
于是,老朱一道旨意下去,直接给各地衙门划分了不少的公田,让衙门自己种地补贴开销。
而由于是衙门自己划分的,所以这些公田几乎都是当地最好的田亩,都是能够产出最高的上等水田。
朱元璋也是想当然,他以为给了各地衙门公田,那些当官的就会去种地。真实的情况是,这些衙门的官员根本会亲自去种地,他们有的是手段将种地这件事分摊到百姓头上。
而百姓凭白无故地要多付出劳动,却没有丝毫收益,自然不会用心种地。几乎都是到公田上随便糊弄几下,然后便回家了。
这样的情况下,公田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产出。
当地官员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本来就对皇上让他们种地不满,现在公田没有收成他们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也不会真的靠这些田里的产出吃饭。
皇庄的情况也差不多。
老朱或许是小时候被饿怕了,担心将来的子孙吃不上饭,在全国各地圈下大量的土地作为皇庄。
皇庄的所有产出都是皇帝的,但种地劳作这些事情,却是百姓的。
百姓当然不会认真对待,和公田一样,每年春耕的时候都是随便糊弄几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皱了皱眉头,朱棣不解地问道:“这公田和江南士绅有什么关系?”
“皇上可知道士绅是如何拿捏百姓,让百姓不得不依附他们,以至于让当地百姓只认当地士绅大族,而不认朝廷王法的吗?”魏明露出淡淡的笑容,问了一句。
“他们是怎么做的?”不等朱棣开口,道衍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见朱棣看向他,道衍连忙解释:“贫僧也曾为此困惑许久,一直都想不通其中的关隘。现在听到这小子提起,一时之间失态,还请皇上见谅。”
“哈哈哈,无妨。”朱棣笑着摆摆手,说道:“朕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一起听听这小子怎么说。”
魏明面对两人期盼的目光,点头说道:“士绅的依仗,就是土地。”
“每一个士绅大族,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手里必然有着当地大量的土地。而且士绅对土地的渴求是没有止境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土地弄到手里。”
“比如说,他们会趁着丰年的时候拼命压低粮价,让百姓的收益减少;又会在荒年的时候,拼命抬高粮价。这一来一去,几乎就能够把百姓的财富掏空。他们就会逼迫那些在荒年维持不了生计的百姓,将土地贱卖给他们。”
“甚至就连婚丧嫁娶,这些士绅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趁此机会谋夺百姓手里的土地。”
朱棣听得眉头皱起,不解地问道:“按照你的说法,那百姓应该恨士绅才对,怎么又会听他们的呢?”
“因为士绅的手段更加高明啊!”魏明淡淡一笑,继续说道:“就拿荒年来说,士绅并不会直接让百姓把土地给他们。土地可是百姓的命根子,谁都不会轻易撒手的。但是他们可以变通一下,比如通过借钱的方式,表面上是把钱借给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实际上却是驴打滚的高利贷。九出十三,只要百姓向他们借钱,那就不可能偿还得上,最终只能够把土地抵押给士绅!”
“而且从始至终,钱是百姓主动借的,这些士绅反而成了好人。甚至在百姓失去土地之后,士绅还会好心地把土地租给他们种。”
“如此一来,士绅就成了百姓全家衣食所系,又怎么会不听他们的呢?”
朱棣倒吸口凉气,他听了魏明的解释这才明白,原来士绅是用土地把百姓和他们绑在一起的。
“百姓一家的衣食住行,甚至是生老病死都和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情况,他们是选择听士绅的,还是选择听朝廷的?”
“这些蠹虫,通通该杀!”朱棣没有想到士绅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对付百姓的,这几乎完全把百姓的身家性命都捏在士绅手里,也难怪士绅在江南如此根深蒂固。
“这些士绅下欺压百姓,上勾结官员,侵吞大明以肥己,的确是该杀!”魏明笑了笑点头,语气一转说道:“不过现在他们把自己和百姓绑在一起,将百姓作为挡箭牌,想要动他们并不容易。”
道衍深吸口气,他现在是真的相信魏明有办法解决士绅。至少在士绅与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关系上,他就没有魏明看得清楚。
“想要把士绅和百姓分开......需要公田和皇庄?”道衍好像明白了什么,十分意外地看着魏明。
“不错。”魏明点点头,随后继续说道:“既然士绅的依仗是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而皇上手里有着大量的公田和皇庄,若是能够把这些百姓都吸引到皇上这边,那么自然不会再有人愿意为士绅挡箭,自然不攻自破!”
“这......恐怕没有如此简单吧?”道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本在他看来难如登天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而举地被魏明给解决了?
“当然不会如此简单。”魏明淡淡一笑,继续说道:“这些士绅之所以能够随意地拿捏百姓,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绝大多数百姓都不识字。士绅让他们签订一个契约,他们都不知道契约上写的是什么,就稀里糊涂地画押了。”
“而朝廷的政令也是通过公告传递下去的,百姓不识字就只能够依靠识字的士绅来给他们解释政令。士绅掌握了话语权,哪怕是对百姓有利的政令,在他们的歪曲成盘剥百姓。”
“所以想要真正的瓦解士绅,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要先让大量的百姓识字之后,才有可能。”
“让百姓都识字?这恐怕不可能吧。”道衍还是保留着对读书人的敬畏,他想都没想就摇头。
魏明呵呵一笑道:“短时间内让所有百姓识字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皇上可以让少部分百姓先开始识字。”
“难道要选一些百姓出来,教他们识字?”朱棣听得连连摇头,他觉得这个办法不现实。
魏明摇头道:“不用选,只要皇上让那些租种公田和皇庄百姓的孩子有机会读书写字。不出十年,士绅就再也不可能在百姓当中一手遮天。”
“不错。”朱棣笑着点头,显然对魏明的话很满意。
魏明连忙趁热打铁说道:“而且,这些人是靠着皇上给他们土地,他们才能够衣食无忧。皇上又让他们有机会读书,将来必然对皇上感恩戴德。谁要是还想要诋毁皇上,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皇上还怕几个小小的士绅么?”
“哈哈哈......”朱棣高兴地禁不住大笑起来,好像已经看到士绅一蹶不振,就此没落的场景。
“而皇上需要付出的,就只是公田和皇庄的土地而已。”魏明继续说道:“现在大量的公田和皇庄都基本上处于半荒废状态,还不如拿出来租给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只要把赋税定的足够低,臣相信会有大量的百姓愿意来租的。”
朱棣重重点头,大手一挥说道:“天下都是朕的,朕还有什么舍不得?朝廷的赋税是三成,那朕就只收他们两成的租子。至于赋税嘛......这是朕的土地,当然不用交赋税了。”
只收两成......魏明惊讶地看了朱棣一眼,这位还真是对百姓非常大方啊!别说是只收两成租子了,就算是收三成,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都要疯狂。
以魏明知道的,那些士绅租给百姓的土地,一般都会收五成的租子。过分一点的,甚至会收到七成。
“臣替百姓,感谢皇上的仁德!”魏明连忙躬身一拜。
没错,魏明就是在为自己揽功。功劳这个东西,有时候要往外推,就好像刚才魏明把功劳推到朱元璋头上一样。有时候又要往自己身上揽,就好像现在这样。
这一推一揽,运用之妙完全存乎一心。
若是魏明忙活了半天,什么好处都捞不到,那么他忙活这么多干什么?
“很好,魏明你没有让朕失望,为朕解决了这个心头之患!”朱棣狠狠地吐出一口气,长久以来积压的怨愤好像都随着这口气消散一空。
“臣只是提出一点浅见而已,没有贻笑大方,就是臣的幸运了。”魏明矜持地一笑,一副完全不敢居功的样子。
但其实当朱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魏明的功劳就被他记在心里了。
道衍眼神呆滞地望着魏明,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地过分的小子,手段竟然如此老辣。庖丁解牛一样,以无间入有隙。悄然无声之间,就把士绅和百姓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轻而易举地分开。
正巧,这个时候朱棣注意到了道衍的失神,不由地轻笑着问道:“和尚,你看魏明怎么样?”
“很厉害!”道衍下意识点头,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朝着朱棣躬身一拜,说道:“恭喜皇上得此贤良之才。”
“哈哈哈!”朱棣非常高兴地大笑起来。
魏明在一旁笑眯眯的不说话,这个时候无论他说什么多不合适。最好的办法就是闭上嘴巴,等着道衍夸赞自己。
甚至魏明都觉得道衍那颗光头顺眼了一点,至少他还知道在皇上面前夸赞自己,说明他眼光还是不错的嘛。
“迁都一事......”朱棣目光冰冷地看向大殿外面,本来他拿江南士绅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够灰溜溜地想要迁都回北平,来个眼不见为净。
但是现在既然他有办法收拾这些士绅了,那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他朱棣征战无数,连靖难之役这么艰难的境地都被他闯过来了。江南士绅竟然还想要把他从京城挤出去,朱棣怎么能够咽下这口气?
“迁都一事暂时搁置。”朱棣抬头看向魏明,沉声说道:“既然办法是你提出来的,交给别人朕也不放心,就一并交给你来办。此事重大,不要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皇上除此毒瘤。”魏明立刻拱手回道。
道衍抬头看了魏明一眼,摇头叹道:“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这些士绅不仅拿捏百姓。朝中不少高官都是出自他们当中,还需要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