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377章 天命在北

第377章 天命在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茅庐的木门被缓缓推开,刘备随后便从中走出,在院中等候的关羽徐庶两人顿时看去,然后他们就愣住了,他们在刘备的脸上,看到了明显的无奈和失望。

    看这模样,此次交谈的结果,似乎并不怎么喜人啊。

    徐庶与关羽面面相觑,随后一同迎上去,他们从门里看去,可以看到诸葛亮正摇着扇子慢慢饮茶,神情淡然且平静。

    关羽皱起眉来:“大哥,如何?”

    徐庶也面有疑惑:“陛下?”

    刘备停下脚步,先看了两人一眼,随后又回头看了一眼屋中,摇了摇头,就往前行去。

    关羽徐庶也只得跟上。

    待走远了些,刘备才叹息一声开口说话:“朕已向这位卧龙发出邀请,若他愿意,大可在我汉国居以高位享食俸禄。”

    徐庶闻言,更是疑惑:“那他又是如何回应呢?”

    刘备看向徐庶,苦笑一声:“他说,屋中之对已经是他给出的答案,既有答案,则他本人便已无用,也就不必窃居汉国空食俸禄,而此方略对与不对用与不用,皆看汉国自己取舍抉择了。”

    院中一片安静,这个结果,让关羽和徐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好一会儿,关羽看向徐庶:“元直不是说,只要陛下愿意亲往,陈明志向,那么他一定会愿意跟随吗?”

    徐庶一下尴尬起来,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只能说,他的确是这么想的。

    以他对诸葛亮的了解,有这么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对方应该不会拒绝才对,说到底士人一生所学,多是追求事业而已,诸葛亮也不例外。

    虽然说蜀汉这个台子不那么稳当,但放眼天下,也没什么别的好去处了。

    他疑惑的看了一眼屋中的那个身影,心道难道你就真的愿意一辈子归隐山林吗?

    眼看徐庶无言以对的尴尬模样,刘备最终还是为他打了个圆场。

    “云长倒也不必质问,元直也是一番好意而已,怨不得他,是朕不配而已”

    刘备话语中的幽怨,关羽和徐庶都能明显听得出来。

    此行,确实让刘备十分失望和愠怒,失望的地方不是这位“卧龙”拒绝了自己,而是他想象的寻访大才为蜀国逆转局面的希望落空了,事实证明这位“卧龙”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到这种事情。

    当然,失望归失望,刘备还是愿意放下身段招引人才的,哪怕这家伙断言蜀国最多只有十年很让自己不舒服。

    可自己都已经如此诚意了,这诸葛亮还是拒绝了自己,这就让刘备有些不高兴了,当然他也不会因此就发作什么,权当没来过就是了。

    刘备可以不在意,但是徐庶却不甘愿就这么算了,随后他就问起诸葛亮究竟是献出如何方略。

    刘备虽然已经无心逗留,但还是耐着性子陈述了屋中的对话。

    这番话说出之后,徐庶直接就沉默了。

    他忽然就有些意识到,为什么诸葛亮会拒绝在蜀汉出仕了,这番对答已经足够说明诸葛亮对汉吴两国未来的悲观态度了。

    可是,他还是无法理解,在他的认知里,诸葛亮从来不是那种屈服命运的人,反而是更愿意去抗争命运的人,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绝不会知难而退。

    只是徐庶并没有想过一个事情,或许在诸葛亮眼里,这其实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事情了。

    “主公在此稍待,容臣下亲自与他一叙!”

    徐庶立即向刘备请示起来,如今天下局势危如累卵,这种局面已经让他对自己深感无力,若说有谁能有希望扭转局势的话,他能想到的人也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

    就算诸葛亮已经明言拒绝了,他也还是要做最后一番努力。

    刘备其实已经对诸葛亮失望了,但是看到徐庶这恳切的模样,他还是叹了口气答应下来。

    徐庶不再多言,立即转身往屋中行去,而当他迈入屋中,就看到诸葛亮已经沏好新茶,显然是预料到徐庶必定会再度前来。

    “元直且安坐,你我许久未见,今日正好叙旧。”诸葛亮微微笑着往对面一引,示意徐庶坐下。

    徐庶皱起眉头,虽然心中有些急切,但还是坐了下去:“吾主在外等候,可没有太多时间供我叙旧,我只想问,孔明你为何会拒绝了吾主之请?”

    诸葛亮仍是不慌不忙,笑道:“元直为何以为我一定会答应呢。”

    徐庶肃然道:“因为吾主有匡扶社稷之志,因为吾主有仁义爱民之德,因为北有恶贼危害天下,难道这些还不足以打动孔明兄吗?”

    诸葛亮闻言,神色仍然镇定,只是摇头:“元直,汉帝已降,社稷早亡了。”

    徐庶不以为然:“吾主正是中山靖王之后,纵然前帝不在,吾主亦能顺应法理匡扶社稷,吾主既在,则大汉未亡。”

    诸葛亮无奈一笑,这种法理性的问题,倒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无非只是各执一词而已。

    说到底,这也不过就是个借口,如果自己愿意出仕,那蜀汉在自己眼里自然就是有法理的。

    既然徐庶非要询问到底,诸葛亮也就直言相告了:“元直,事不可为而已。”

    徐庶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沉声答道:“如何不可为,如今吴汉两国结盟合作,只要勤于练兵,精于治民,总能一点点挽回局面,只是我才能浅薄不足以应付艰难,唯有孔明兄可担此大任而已。”

    诸葛亮饮下茶水,看向徐庶,微微一叹:“元直何必自欺欺人,你当真觉得还有希望吗?”

    徐庶一下僵住,嘴巴微微张开。

    突然被这么一反问,他才猛然惊觉,自己似乎没有认真回想过这个问题,但随后他就审视内心。

    这一下内心得出的答案,让他沉默了。

    连他自己,都说不出还有一丝希望的话。

    但他仍是不甘:“世事维艰,总归要做的,孔明兄若是愿意出山,便也不强求结果,但求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听天命?”诸葛亮闻言,只是无奈叹息:“元直,可天命就在北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