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智械战争-> 第七卷伽马射线 第325章 院士来了

第七卷伽马射线 第325章 院士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一周以后,机器人说,在土丘下面埋着一些设备,但看不出来是什么设备。

    姜岳升再一次跟着机器人钻进了洞里,他看到机器人已经把那个土丘移走了,而且向下挖了二十多米。

    下面果然有一些看起来像设备的东西,因为外形很规整,中间是一个直径大约五米的圆柱形平台,两面还有长方形的东西。姜岳升在机器人的搀扶下来到了下面,他伸手摸了摸,感觉那个表面的质感比钛合金还结实,他用拳头敲了敲,根本没有共振,就像一个实心的大家伙。

    “继续挖!”姜岳升命令道,“把这里沉积的石头和尘土全部挖出去。”

    一个月以后,机器人向姜岳升报告,说隧洞里的沉积岩和尘土都挖走了,想请姜岳升去看看。

    姜岳升下去一看,简直被惊呆了,因为中间那个圆柱体竟然有三十米高,四周有八个长方形的立柱,也都接近三十米。

    在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有一百五十的巨大穹顶空间。

    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姜岳升在心里笃定地认为,这很可能与伊娜人有关,也许与那艘伊娜人的飞船和十六具遗骨有关。

    为了保密,他让机器人在挖掘的洞口外建一个蔬菜大棚伪装起来。然后让机器人把守大棚,不让任何人类进入。

    他开始让机器人继续在洞里向周边挖掘。

    机器人向周边挖掘,发现了六条支洞,沿着支洞向周边继续挖掘,发现了一些新的空间。在左侧进深三十米的一个洞穴内,挖出了一个半透明的四方立柱,大约有八十厘米见方、高两米,里面看起来是很多密密麻麻排列的蓝色晶体,感觉这些晶体像是被浇筑在一种类似于透明的亚克力的物质里面。

    这个柱子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辨认出一些细节的物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姜岳升用一部保密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妈妈一份,又发给了阿超一份,让他们辨认一下。

    第三天,阿超先回复了,说看不出来这是什么东西。

    一周以后,妈妈回复了,说她查阅了很多资料,认为柱子里面蓝色的东西可能是蓝宝石,那么这个柱子有可能是用蓝宝石作为半导体衬底的量子计算机。

    因为华夏国的科学院有一个团队,研究蓝宝石量子芯片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无法制造大口径的晶圆,集成度始终不高等问题。

    所以,目前科学院那边最多也只能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比特位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96位。

    而且江玉还给姜岳升传过来一张科学院搞的蓝宝石量子芯片的照片。

    姜岳升对比着看了一下,感觉似乎有点相似之处。

    姜岳升于是便与阿超商量,能不能把华夏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请来,让他们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阿超认为可以。

    因为阿超的知识其实都是来自于人类,它的能力主要是筛选和关联的能力远远超越人类。所以,人类没有公开发布过的东西,它是不可能了解的。

    出于谨慎,姜岳升把那些照片用一个保密邮箱发给了科学院的涂院长。说在火星发现了一个远古的设备,想请科学院的专家鉴定一下。

    三个月后,华夏国的一艘隐身飞船秘密地降落在了环赤道铁路公司的一个基地上。

    华夏国的量子计算机泰斗级人物冯院士带队,一共七位院士和七位博士一行十五人,秘密来到了环赤道铁路公司的一个保密的地下基地。

    第二天,姜岳升便亲自带着这十五位科学家,悄悄地来到了那个八百多米深的地下洞穴。

    当冯院士看到了那个半透明的柱子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双手抚摸着柱子的边缘,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柱子里面那些蓝色的有序排列的晶体很久,才慢慢地转过身。

    “我数了一下,这是一台至少三百万个比特位的蓝宝石量子计算机,保守地说,是人类最高水平算力的十亿倍。”冯院士有些哽咽地说。

    “啊……”

    周围的人一片哗然,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个里面的每一个单元不是一个比特,而是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比特,”冯院士哽咽着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有可能是我们的计算速度的,千亿倍、亿亿倍,甚至亿亿亿亿倍!”

    “啊……”

    周围又泛起一阵议论声,然后就开始变得死一般地沉寂。

    开始有人东张西望,环顾四周。

    “我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外围的设备,真正核心的设备在大厅的中间,但是现在根本看不出来里面是什么东西。”冯院士说。

    “冯院士,要不我们先用年代测量仪估算一下这里形成的年代吧?”一位搞考古的院士说。

    “好的,先测一下吧。”

    一个博士生从背后的包里拿出了一个仪器,然后从周围的墙壁上刮下一些样品放在仪器上。

    “两千零六十万年前左右!”博士生向大家报告。

    “两千年前?”一位院士激动地问?

    “陆院士,不是两千年,是两千万年前!”那位博士生强调了一下“万”字。

    “什么?”陆院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

    “陆院士,确实是两千万年前!”博士生故意把“万”字说得很重。

    “我不信!”陆院士摘下花镜,凑到仪器前仔细观看。

    他看到的确实“两千零六十万年前”。

    “你的仪器会不会有问题?”陆院士说着,从自己的头上使劲拔下来几根头发,伸手交给博士生。

    博士生把陆院士的头发放在仪器上,仪器很快就显示出:“一年内”。

    陆院士又从鞋底扣下来一块橡胶放在仪器上,仪器便显示:“四年内”。

    “这样吧,姜总,我们这次来也不能拆解这个东西,我们要把这里所有能采样的东西都采样,然后在用扫描仪把这里的空间都记录下来,”冯院士说,“然后我们在您的基地里住下,把采样的东西寄回去,我们这里等待化验结果。”

    “可以,冯院士,我全力配合你们!”姜岳升说。

    “姜总,你说我就在这里住下,行不行?”冯院士陪着笑脸问。

    “行是肯定行,但是这里这么阴暗,对身体不好呀!”姜岳升一脸忧虑地说。

    “我们两个陪着冯院士!”旁边走过来两个博士生,笑着对姜岳升说。

    “哦……那当然好,我让人在这里增加一些灯光!”姜岳升说。

    “不行,姜总,要增加灯光只能在我们搭起的帐篷里,我担心这里有什么东西对光线敏感!”冯院士说。

    “好的,我让机器人运来两顶帐篷,然后在帐篷里增加一些亮度。”姜岳升说。

    “可以,那就麻烦姜总了!”冯院士说。

    “姜总,我也想住在这里,也给我搞一顶帐篷吧!”陆院士凑过来说。

    “姜总,我也住这里!”又过来一个院士说。

    “姜总,我也住这里!”

    最后,七位院士都决定住在这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