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冲破星云-> 第三卷地球舰队 292地球之音 第三卷地球舰队 292地球之音
- 格莫夫走到留声机前,戴上了手套,从留声机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张金光闪闪的唱片,举在身前。
“虽然林雨疏精心地掩盖了自己的真实目的,但她想要造出来的东西是不会说谎的。这是我通过自己的手段让当年制造这金唱片的厂家,按照原始的设计数据复刻的。可以说,这张名为地球之声的唱片和旅行者号上携带的一模一样!”
陈飞宇仔细地端详着那张雕刻着地球和人类信息的金盘,喃喃念叨:
“24K镀金涂层,金刚石探针,可以把信息保存十亿年以上,听起来像是人类和宇宙来的一场浪漫约会。但实际上,就算不考虑太阳系屏障的存在,按照旅行者探测器的速度和航迹,到达最近的蛇夫座AC79338恒星也是十万年后的事情。
而且,那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恒星系统。与其说这张金唱片是个探测项目,倒不如说是一场赚足了眼球的作秀。”
格莫夫将金盘放进了一个类似托架的设备中,然后从资料架上取出几个盒子放到了桌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作秀。林雨疏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张金唱片雕刻的内容和录制的信息上头,却没有人去想,这张对材质、尺寸、重量都有准确要求的金盘还有其他作用。”
随后,格莫夫将盒子里的一叠叠手写稿纸取了出来,平铺到桌面上。
“为了搞清楚林雨疏在阿雷西博的时候,发现的可能笼罩着太阳系的屏障的性质,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恶补理论物理的知识。像我这种在专业人士眼中的二把刀,最大的劣势是在基础上的薄弱,如果单纯地搞学术创新,那我注定这辈子都一无是处。
但这种在基础上的薄弱,恰好让我摆脱了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特别是在特定问题的研究上,让我能够突破常规去思考问题。我就这么一边研究着金盘的真实作用,一边连猜带估地去拼凑屏障的数学模型,还真让我凑出了点东西来。”
陈飞宇看着那一叠叠被写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感叹道:
“格莫夫先生,您太谦虚了。我虽然不是理论物理专业的,但还是懂一点,您的这些研究成果已经不比许多专业物理学家差了。”
格莫夫浅笑着摇着头,将一本手稿翻到最后一页,摆到了陈飞宇身前:
“与其说是研究,倒不如说是在猜字谜。在我对屏障属性的无数种揣测里,这个结论是最有意思的。”
陈飞宇逐行研究着那个描述太阳系屏障的数学模型,心中暗暗惊叹于格莫夫的数学能力。他非常惊讶于这位KGB的前特工,二流的情报贩子竟然能用数学形式表达出屏障的基本属性。而且推测出的结论和他通过陀螺知晓的屏障属性的几无二致。
“按照这个模型的解释,太阳系屏障有着两项基本属性。其一是单向过滤和削弱从太阳系内向外辐射的信号。其二,能够阻止某个动能阈值以下的物体飞出屏障。老实讲,格莫夫先生,你的数学能力已经足够让大多数吃专业饭的人汗颜了。”
格莫夫摆了摆手,干笑了几声:
“呵呵,你不用给我戴高帽,我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数的。我的求证过程并非传统科学家们聚沙成塔的积累,而是像套嵌经验公式一般去不停尝试。我之所以会觉得这个数学模型可能是最接近太阳系屏障正确解释的原因是我手里有这个。”
格莫夫走到了放着金盘的托架仪器前,逐一打开了按钮,“嗡嗡嗡”的低鸣声随之响起。
“我仔细研究旅行者号公开的设计资料,整个探测器只有850公斤重,其中绝大多数的重量都分配给了诸如RTG电池、数据天线、科考传感器这些硬性的设备。因此,在当时那个工业条件下,留给林雨疏发挥的空间并不多。
而且林雨疏在旅行者1号延迟发射的时间里,对旅行者1号改装的幅度很小。要不然,就算是那群菜鸟工程师,也会看出端倪来。我在做了很多尝试之后,发现让这张金盘震动起来,可能是最有用且最好实现的方式。”
“震动?为什么是震动?”陈飞宇不解地问道。
格莫夫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递上了一副护目镜。他调大了托架装置上的几个旋钮,金盘立刻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震动幅度。并且在几秒钟之后,原本硬如坚钢的金盘此时却在谐振的作用下软得如一个塑料盘子。
“啪!”
伴随着如玻璃碎裂的脆响,金盘均匀地碎成了无数小块,散落在托架装置上。格莫夫在装置旁的电脑上操作了一番,从打印机里取出一张满是数据的纸递给了陈飞宇。
“当金盘以特定频率震动达到结构上限的临界点时,所发出的电磁波会与屏障发生短时间的耦合效应。如果我选的这个数学模型没错,那在几秒钟之内,那到看不见的屏障就会出现一个足够旅行者1号飞出去的窟窿。”
陈飞宇快速地浏览了那张纸上的震动数据,然后又快步走回资料桌前。在与格莫夫描述屏障的数学模型进行对比演算之后,他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位老者:
“格莫夫先生,你真是个天才!”
格莫夫苦笑了几声:
“你要是知道我在这个猜测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和钱,做了多少次重复试验,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这种金盘我已经震碎了几百个,好在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并且只是镀金的,要不然我早就破产了。”
陈飞宇看着托架仪器上的一堆碎片,长长地叹了口气:
“现在我们基本已经弄明白,为什么旅行者2号被卡在了日求顶层的某处,而旅行者1号会不知所踪了。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那您还进行后续调查了吗?”
格莫夫拿出一个袋子,将他的数学模型论证过程和震动数据资料逐一装入其中。
“在我东拼西凑地完善了这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理论之时,林雨疏已经是诺奖得主,加州理工的终身名誉教授,还回国成了你们的两院院士,是名副其实的大人物了。要继续展开调查,难度就非常大了。
我调查林雨疏,一方面是想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里找到自己的出路,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科学的好奇。当我了解太阳系屏障和旅行者计划的真实目的的时候,对她只有崇拜和敬仰。并且也非常期待看到她公布这个重大发现,完成人生的逆袭。”
说到这里的时候,格莫夫顿了一顿,脸上露出了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羞涩表情。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的话,那这将成为人类科学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说实话,那时候我最期待的事情是,旅行者一号成功证明太阳系屏障存在,我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林雨疏当面肯定我研究的正确性,要是在给我一个签名就算没有任何遗憾了。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回归了正常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估算着旅行者1号将要到达屏障的那几年,我翘首以盼新闻上出现旅行者探测器的消息,我还会不停地在国际天文联合会和NASA的官网上找寻和旅行者计划相关的消息。
但最终什么都没有找到,不过我也并不失望。因为从林雨疏的身上我已经找到了我所需要的生活的勇气。而她和她的旅行者一号还有太阳系屏障都离我太遥远了,远得就像儿时做过的一场印象深刻的梦。
直到林雨疏在星云纪元元年,以ESDC主席的身份,在全世界的面前宣布了带状星云的发现,我立刻意识到在旅行者探测器背后一定还有我难以想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