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六十四章 洗清嫌疑,不调查了?这可不行!

第六十四章 洗清嫌疑,不调查了?这可不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孙兴利问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是罗勇军的蒙日-安培方程论证完成了。

    他满脸写着不可置信。

    “这怎么可能!”

    “罗勇军,老罗?那个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

    “几万块小项目?”

    “研究解的光滑性,扩大边界需求?”

    孙兴利呆立在原地好半天。

    他实在是太惊讶了。

    数学学院任何一个教职工,听到消息也会一样惊讶。

    这个研究项目,可是数学学院的一大八卦!

    去年的时候,罗勇军申请了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项目,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有些人手里没有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也没有省级资助项目时,就会申请一個学校内部资助的项目过渡。

    学校项目资助经费一般只有几万块。

    罗勇军的项目之所以会出名,是因为他在项目申请期间碰到了科技大学的陈教授发表论文。

    陈教授的研究内容,也是对蒙日-安培方程进行论证。

    他的研究成果去掉了解的光滑性‘两个区域一致凸’的需求,还降低了边界的光滑性需求,证明了自然边界条件下,蒙日-安培方程的整体光滑性。

    这就是尴尬的地方。

    罗勇军要继续申请经费,就必须要修改研究内容,他的修改就是在陈教授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

    学术界有个共识是,一个研究刚刚取得质的突破,再想有质的突破,难度就会呈现几何倍率提升。

    蒙日-安培方程相关研究,每一次提升间隔时间都超过20年。

    所以学校根本不批他的项目。

    后来罗勇军闹了一通,还牵扯到了苏东大学的副校长张秋生,才终于拿到了几万块钱的经费。

    经费具体数字就不清楚了,但肯定不多。

    这样的项目当然不会被看好,学校里几乎没有人相信罗勇军能够完成研究。

    现在……

    “完成了?”

    “真完成了?不会是在骗我吧?”孙兴利猛然反应过来,问向张硕道,“是不是你?肯定是你,对吧?你帮他完成的,老罗没有这个水平!”

    “那你就小看罗老师了!”

    张硕说的很认真,“我当然也有贡献,但也只是最后说了一些想法,实际上,罗老师已经完成大部分了。”

    这是实话。

    他在后续研究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有贡献,但前期是罗勇军一个人完成的,他知道项目的时候,完成度就已经接近50%了。

    罗勇军激动过后变得正常很多,他马上提醒孙兴利道,“可不能说出去!”

    “我也准备投稿《数学年刊》,审稿通过再说……”

    《数学年刊》,数学四大刊之一,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与高等研究院合作出版的双月刊。

    科技大学陈教授的论文就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罗勇军也准备投稿数学年刊,就有意思了。

    “嗯、嗯。”

    孙兴利只能呆愣愣的点头了。

    他也知道不能传出去,因为事情太过于‘离谱’,估计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

    罗勇军的研究中,张硕也有很大收获。

    首先,系统任务栏多出一个,再加上已提交的任务,就等于空出了两个太任务栏。

    他也感觉轻松很多。

    另外,混个一作也不错。

    那可是要投稿到《数学年刊》上的论文,一作不比通讯作者,但某种程度来说,也能算是并列的了。

    一般高水平的论文都是有好几个作者,大部分作者并不是挂名,是真正对研究有贡献。

    比如,科技大学陈教授的论文,就有多达五个作者。

    他有一个研究团队,是进行的合作研究。

    大部分研究项目都是如此。

    数学的研究,很多也是一个团队来完成。

    有句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更不用说,每一个加入项目的都是聪明人。

    他们一起相互交流探讨,研究完成的概率就会更大。

    如果是一个人,也许碰到一个小问题,就被卡住了,而同样的问题,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很快就会解决。

    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性。

    张硕回了宿舍。

    这几天时间倒是不累,但一直氪金想研究还是很费脑子的。

    他躺在床上,打开了手机通讯软件,就发现又有了一大堆的信息。

    这种情况都已经习惯了,他会回复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心情的时候也会和同学朋友说上几句。

    今天的信息有些奇怪——

    李刘双悦:“我今天去综合办公室找了调查组的人,和他们说,我知道你的硕士论文很早就完成了。”

    “你不用担心了,调查很快就有结果了。”

    孟浩(同学):“我给调查组发邮件了,证明伱没有抄袭,你的论文呢很早就完成了。他们还给我打电话确认身份,我怕什么?确认就确认!”

    张建(同学):“张硕,我和调查组说了,你没问题,还有老师过来问,我当面就说,我为我说的话负责!

    就算上了法庭,我也去当证人!”

    同学群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讨论,都在说着综合办公室、检举、邮件的事情。

    张硕问了下情况才知道,是东港大学成立的临时调查组,在大学的校内网发布了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上说,有谁知道论文抄袭事件的情况,可以直接到综合办公室反应。

    如果不想公开身份,可以发信息到指定邮箱,到时候,就会调查组的人沟通询问。

    在校内,就会有调查组的人沟通上门。

    校外,也会电话沟通。

    这是公开征集论文抄袭事件的线索。

    在东港大学里,张硕的人缘还不错,同学朋友也有一大堆,再加上网上闹得舆论纷纷,一些知道情况的人都发了邮件。

    综合办公室去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不想公开露面。

    李刘双悦是很特殊的一个,她去综合办公室和调查组的人聊了一通,说自己知道张硕论文提前完成,还说了一大堆黄慧的坏话。

    小学妹的做法让张硕感觉很暖心,他关心了一下对方的学业以及毕业论文问题,和她聊了头半个多小时。

    等放下了手机以后,张硕也感觉非常的欣慰。

    论文抄袭,一直是身上的污点。

    现在终于能洗清了。

    ……

    第二天上午,东港大学就发布了公开信息,他们进行了重新调查,确定张硕的论文是提前完成的。

    这就洗清了抄袭嫌疑。

    东港大学还同时宣布,要恢复张硕的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这则公告,让网络舆论再次沸腾。

    #东港大学宣布调查结果#,快速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很多人都纷纷发表评论,“这件事一出来就知道,张硕肯定没有抄袭!”

    “能发表顶刊的博士生,硕士论文会抄袭?世纪玩笑!”

    “没有舆论这一波,估计东港大学根本不会重新调查,也许张硕一辈子都会背着这个污点。”

    “现在网络舆论一出现,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没有舆论,事情就解决不了。”

    “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舆论没出现的时候,东港大学就不知道重新调查?他们第一次调查到底是在干什么?”

    “他们内部肯定知道有问题,但没有压力,根本不会有人管……”

    就和行政主任田俊的判断一样,事件本身会成为东港大学的污点,给大学的名声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当然,事情还没有解决,东港大学的压力还在。

    伴随着舆论的火热,一大堆人发评论催促调查组发布详细结果,毫无意外的牵扯一个名字——

    黄慧。

    调查组确定张硕的毕业论文没有抄袭,那么抄袭的一方必定就是黄慧了。

    调查公告里没有提到黄慧,为什么呢?

    难道不调查了?

    这可不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