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 第313章 返回青山县 第313章 返回青山县
- 这位姓何的书生十分精明,“无利不起早”这句话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以前他们在书院时,这位也从未搭理过他和顾文海、顾文澈。
他们和白景洲虽然都是农家子,但白景洲有一点和他们不一样——白景洲受过皇帝陛下的嘉奖。
虽然白景洲是个低调性子,从未主动宣扬过自己立下的那些功劳、受到的皇帝嘉奖,但消息灵通的人总有他们的门路,知道自己同窗当中的哪些人需要结交,哪些人绝不能惹。
至于白景山、顾文海、顾文澈这三个,在何姓书生看来,他们都只是与白景洲沾亲带故的普通农家子,根本没有让他费心的价值。
若这次他们中了秀才,这位应该也会纡尊降贵和他们说几句话,毕竟能中秀才的人就算出身不行,以后也未必就不能步入官场。
现在看这位何姓书生的态度,他和顾文海大概率已经落榜。
果不其然,白景山的推断很快得到验证,白家村的五个童生,中了秀才的就只有白景洲和白里正的大孙子白耀恒,其他三人全都遗憾落榜。
顾文萱安慰垂头丧气的顾文海三人,“都别灰心,你们还都年轻着呢。今年没考过,后年再来一次便是。”
房有福也道:“没错,你们能在十几岁的年纪考中童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反正童试是三年两次,乡试、会试却是三年一次,他们今年没能考过,回去之后努力个两年,两年之后再考一次也是一样,并不会耽误他们参加乡试。
三人不想影响白景洲和白耀恒的好心情,于是强打精神,努力让自己笑的没那么僵硬、勉强。
白景洲拍拍三人的肩,“做什么笑那么难看?不高兴就尽管表现出来,我和耀恒能理解你们心情不好。”
三人被他这么一说,心情竟莫名没那么沉重了,这会儿你再让他们摆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他们也摆不出来了。
一行人步行回到顾文萱新买的大宅子,避开回屋自己调整心情的顾文海等人,顾文萱私下问白景洲,“他们后年就能考过?”
白景洲也不敢打包票,只说:“没有意外情况的话。”
大家一起探讨学问的次数很多,所以白景洲对另外三人的水平也是心知肚明,他们眼下很不巧的正好属于那种中了和没中都不奇怪的水平,努力个两年,再来时考中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顾文萱松了口气,“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她这回可算是开眼了,送这些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去参加考试时,她居然看到了好几个头发花白、脸上一堆褶子的老童生。
他们都这把年纪了,不仅身体素质变差了,记忆力也跟不上了,居然还不死心的在这条路上继续走着,顾文萱都不知道自己该佩服他们还是该同情他们的家人了。
她看着他们走路都拖拖沓沓、没什么活力,但却还是要拼命去挤科举那根独木桥的那样子,心情还是蛮复杂的。
但凡有的选,她都不希望自己弟弟、自己弟弟的妻子儿女将来也过这种把一切都压在科举这根独木桥上的日子。
当天下午,所有秀才都被叫去了学事司,聆听学事司主官、大名府知府的教导和鼓励。
第二天,准备好行囊的顾文萱一行人赶早出城,返回他们的故乡青山县。
抵达县城后,白景洲和白耀恒去了一趟县衙,拜见他们青山县的父母官彭县令。
两人以后都要在县学挂名,接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并在县学领每月六斗(折合七十五斤)的廪米。
除了食廪(国家供给衣食),两人还可以享受免丁税、政治司法特权、使用奴仆,以及穿长衫、冠方巾、踏长靴等特殊待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免丁税并不是免田税,大燕吸取前朝的亡国教训,只给了被赐予爵位的开国元老一定数额田亩的免田税福利。
其他人,包括入朝为官的进士老爷们,以及后期被赐封爵位的朝廷新贵们,都是没有免田税这项福利的。
而所谓免丁税,则是指秀才不光自己不用服徭役,而且还可以连带免了家里两个男丁的徭役,这就省了一大笔钱。
至于政治司法特权,是指当一个人获得了秀才功名,官员就会对他以礼相待,他可以见官不跪,即使犯法,地方官也须先报学官才能处理他,并且还不得像对待一般百姓一样,对他施用刑具。
使用奴仆这点之前也有提及,如果某户人家没有有功名的人,这户人家就只能通过签订劳动契书的方式雇人帮忙做工,不能购买奴仆,使用签了死契的下人。
除此之外,在府、州、县学挂名的岁考成绩优异者,衙门还另有饼果、红包、纸笔赠送。
虽然质量和数量都要看当地衙门的财政状况以及当地父母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但这项福利却依然很受学子们欢迎。
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扬名的大好机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一项福利。
另外到了科举考试时,当地官府按惯例还会给他们组织欢送会,敲锣打鼓的送他们去赶考。
若地方官出手大方,学子们甚至还能被邀请赴宴,并在宴席结束后得到衙门赠送的一些盘缠,在出发时享受到衙门提供的仆役、车马等其他福利。
正所谓,“国家恩典,惟养士为最隆。一入庠序,便自清高:乡邻敬重,不敢欺凌;官府优崇,不肯辱贱;差徭概州县包当,词讼各衙门存体;岁考搭棚、饼果、花红、纸笔,何者非民脂民膏;科年酒席、彩乐、夫马、盘缠,一切皆荣名荣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考取功名带来的阶级跃迁和巨大利益,在古代真不是吹的。
和白景洲打算继续回书院读书不同,白耀恒已经和家里人商量好,只要他中了秀才,他就从他之前就读的私人学塾转出,以后都待在县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