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76 第七十六章

76 第七十六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听完上面的这段光幕内容,朱樉不禁摇头晃脑,嘲笑道:“看吧,当我都知道朱棣打仗一定绕背的时候,老四这招绕背击之就不好用啦!”

    朱棡也点头:“若是此时,何福像曹国公和武定侯那般阴险,除了放人以外,还团团放了地雷的话,老四……”

    朱元璋额角青筋暴起:“两个龟儿瞎逼逼些什么!再放地雷,朝廷的人要怎么办?”

    朱樉:“哎呀,只要有想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撇撇嘴,“爹你只是不舍得老四交代在那里啦!”

    他一副我已经看穿爹你的偏心的犀利模样。

    【贼围上数重!

    基本上就是这么个状态↓,满身大汉了属于是——

    人人人人

    人朱棣人

    人人人人】

    杨士奇与蹇义:?

    虽然他们知道谐音梗,比如说,最近广为流传的茹尚书与如夫人……但谐音梗这么让人有画面感,还是比较少见的。

    他们忍不住扫了眼朱棣。

    突然发现,原本正和朱棣衣衫纠缠的朱权,默默退后了几步。

    其余站在燕王周围的人,也各自自觉地退开了几步。

    朱棣一时之间,真如鹤立鸡群。

    朱棣:习惯了。

    【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冲不起来就废了大半。

    被人流包裹的感觉,各位友友们节假日出行应该是深有感触的,步行都比骑共享单车灵活得多,因为□□的坐具本身也得你分心去控制——何况马匹不是坦克那样的死物,它是活着的。

    看到近在咫尺的长矛等工具,马儿的心灵也没那么坚强。】

    朱棣双眼一亮,立刻想起了自己对未来机动力量的设想:“这坦克,莫非就是未来的战车?”

    被朱棣这么一提,朱元璋也自脑海里捕捉到一个画面。

    “之前后辈放天津港视频的时候,好些巨大的箱子,似乎有被什么东西拖着在地面动……”

    朱棣也恍然:“不错!他们既然能用铁臂将箱子从地面抬起来,自然也能用铁做的东西,将箱子拉在地面拖,这样说来,这坦克,莫非也是铁做的?这样好,铁做的东西,刀枪不入!这岂非天下之大,尽可来去?”

    其余将军,一时也陷入了燕王所描述的画境之中。

    唯有李景隆,撇了撇嘴,不以为然:

    刀枪不入算什么?人家用导弹!

    【靖难之路就要到此为止了吗?

    面对这四面埋伏、人浪无穷、十死无生的境地,燕王朱棣,终要折戟于此吗?

    不,他再一次的,发现了那黑暗里的微光!

    那微光,源自战场的西南角。

    那里,忽然出现了一丝空隙。

    是他本在进攻德州左军的爱将朱能,见他形势危急,领兵奋力向后军东北角搏杀而去!

    人人人人人■

    人↙朱棣人人↖朱能

    □人人人人

    这一波侧翼攻击很是猛烈,吸的德州后军士卒不自主的往东北角(黑色方块处)聚集支援。

    相对的,西南角(白色方块处)人少了,出现了空隙。

    好朱能!

    上下一心,将士用命,何愁大业不成?!

    想必此时此刻,朱棣心中的振奋与喜悦,笔墨亦难书!】

    傅友德飞速思量:“这朱能,能分兵来后军救你,也就是说,此时一定有一个人,能够牵制整个左军,想必就是燕王您的二儿子,朱高煦了。真是了不得的少年英才啊!”

    “谬赞,”朱棣嘴上谦虚,脸上却呈现出一种红光满面的快乐来,“颖国公真是谬赞,那不过一个有些勇力的小儿罢了……”

    “嗯,还不一定是那小儿呢。”朱樉在旁悠悠道,“反正是不是的,都是猜测不是吗,史书上又没写,都被你的好圣孙删光啦。”

    朱棣:“……”

    从红光满面到脸色如墨。

    也不过一瞬间的事情罢了。

    朱樉此时还不罢休,继续说:

    “偏心爷爷只会爱自己的孙子,不要装得你对自己儿子很爱的样子啦……”

    朱樉是在说朱棣和朱瞻基吗?

    看他那幽怨的模样啊,他明明是在借此说彼,借着朱棣的事情,说屡屡被老爹忽视与打压的自己呢。

    【拥有非凡战场嗅觉的朱棣,在生机甫一出现,便发觉并紧拽住了它。

    那一刻,燕王身上闪耀的,可不止是无上的智慧之芒,还有随之而来,骁勇到让人胆寒的武神之姿!

    他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跟随的亲卫因马匹受伤无法脱困,燕王竟悍然回头,复又冲入阵中,用力一拔,裹挟那亲卫至自己马上,再度杀穿德州后军而出。

    何等英雄!何等豪情!

    如何不叫人心潮澎湃,如何不叫人心悦诚服?

    张飞也好,关羽也罢,岳飞、吕布、项羽——古来话本里对武将最高的想象,万军从中取你项上人头的桥段也不过如此。

    他们杀人,朱棣救人!

    勇冠三军已然无法准确的描述此时的燕王。

    也许,已到了上这首诗的时候了: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朱大将军!】

    “好!”朱元璋脱口而出,“既浅白易懂、朗朗上口,又气势磅礴,豪情纵横!不知是哪位诗人文华如练,写出了这句诗?原句应该不是朱大将军吧。原诗说的那位将军,定也是个英雄人物,否则,何以配上这首诗?”

    虽然不能与那位英雄人物结识一番,但有了这首诗为纽带,“朱大将军”朱棣,便也感觉,自己与那位将军,隔着时间与历史,遥遥望了一眼。

    接着,朱棣叹了一口气。

    尽管这一整段,都在说他的英雄才干,但他现在在惦念的,却是注定将要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张玉啊……

    他的左膀右臂!

    【朱棣冲出后军包围后并没有即刻回营,他重新组织身边的骑兵,反复冲击着敌人。

    如此,缠斗到日暮西斜,何福等人收兵。朱棣随手抓了一个幸运朝廷兵,审讯一番后才得知,原来燕军本部兵马早已退去了。

    朱棣这才带着小弟回营。】

    朱棡脱口而出:“这是打了半天把主帅丢下了吗?”

    朱樉:“也不奇怪吧,之前不是已经被丢下一回,事后还迷路了吗?”

    朱橚:“是的,迷路中还又捡到了几个同样迷路的士兵……最后还是四哥靠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成功回去了耶。”

    朱棡这时想想,也点头:“不错,是不奇怪。他小弟还靠他回去救呢。”

    朱樉最后用一句话结束这次的吐槽:“照这个发展下去,五征漠北,他的手下也全靠他去救吧。”

    【我们此前提过,本次东昌之战的作战人数依然十分庞大,双方仍是几十里的大阵仗。

    朱棣在浦东自然不知道浦西的张玉在干什么。他们只能凭借彼此的默契行事——

    然而,向来配合无间,心意相通的张玉,这一回却没能越过千重万重的人群,读懂他似乎无所不能的燕王的困境。

    隔着史书的短短一行字,我们不知晓,发出进攻指令的张玉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是过于相信他的燕王能完成夹击任务的缘故吗?

    是过于担心他的燕王有危险于是去吸引火力吗?

    是因为压不住骄兵鼓噪的燕军吗?

    还是他诡诈的对手何福指挥前军也卖了破绽,让他误以为战机已到,时不可待呢?

    没有答案了。

    只有张玉杀入德州本阵,一路连杀百数十人的耀目,和他再次过程中,不慎被火器所击,阵亡当场的黯然。

    张玉58岁的生命,伴随着那如火似血的落日余晖,永远停驻于了东昌。他的魂魄也许会顺着沙场的血水,没入会通河,沿着灉水一路向西南而去,汇入黄河,最终回到他的出生之地开封吧。】

    朱棣的心情复杂极了。

    悬挂在头顶上,名为“张玉之死”的利剑,终于落下来的。

    真是一道剑锋,在他心上狠狠砍了一刀。

    痛煞也!

    【张玉字世美,出仕元廷,官至正二品枢密知院。

    元亡后,他随着北元逃亡于漠北,直到洪武18年,归降于朝廷。

    他前半生的辉煌已不可考,在明廷初露峥嵘是在洪武21年的捕鱼儿海战役,因功得授济南卫副千户。

    洪武24年,他从征塞外,参与了傅友德主导、朱棣策应的黑松林之战。

    傅友德两次佯退,欺骗元军落入包围圈。

    张玉因第一次佯退反戈元军的功劳,受到了重视,并在第二次佯退后,升迁燕山左护卫,转而跟着燕王的明军后续部队。

    洪武24年7月,燕王和张玉一路,在辽阔的大兴安岭树海中,循着元人的蛛丝马迹,过鸦寒山,磨镰海子(洮儿河与大兴安岭之间的湖泊,接近哈尔滨那个纬度),追至黑松林,熊皮山,终于追上了兀刺罕部,并大破之!

    那一战,是他们配合无间的伊始。

    八年后,他毅然跟着他的王,他认定的皇者踏上了造反这条不归之路。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当朱棣回营得知他的死讯时,恸哭不已。后来回到北平,朱棣对左右部将又道:胜负兵家常事,不足计。所恨,艰难之际,失张玉良辅耳。吾迄今,寝不帖席,食不下咽。

    言罢,又是潸然泪下。身边的将士也跟着痛哭不已。

    朱棣最终追封张玉为荣国公,认为他是靖难首功之人,谥号“忠显”,又带他进了太庙,成了唯三跟着自己的文臣武将。

    朱棣死后,朱高炽追封他为河间王,改谥“忠武”,这是最顶级的谥号。

    张玉的儿子张辅承袭父亲之职位,因安南之功加封英国公,一路传至第九世张世泽,在北京城死于李自成的军队刀下,陪着崇祯一起与明朝走向灭亡。】:,,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