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1980我的导演生涯-> 第五十八章 拉拢 第五十八章 拉拢
- 《少林寺》剧组虽然在郑州当地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但其中并不包括剧组的伙食。
不是当地小气,而是剧组第一天动用的群演着实不少,上百个群演,加上几十个工人,还有剧组的百十号人,人吃马嚼的,一天就要一百块钱。
这年头,地方财政也不宽裕啊。
如果换其他剧组,群演的晚饭可能就免掉了,但韩平不会。
一来左右不过一顿晚饭,要不了多少钱;二来这些群演都是附近的老乡,家里过的苦,在剧组吃饭也算改善生活;三来群演们都很淳朴,没戏拍的时候还会给剧组帮忙。
就冲这几点,韩平都不会缺了他们一顿吃的。
再者,左右不过是米饭、面条、馒头这些普通的大锅饭,尽可管饱。
休息后,剧组分成两拨人,一拨人吃饭,一拨人帮着收拾现场。
韩平也没有闲着,他在看着后勤将摄影器材收好后,又帮着打饭。
“都不要抢,人人有份。”
“今晚吃面条,管饱。”
韩平撸起袖子,捞上一勺面条到对面演员的碗里。
“谢谢导演。”
“谢谢导演。”
剧组人员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轮到自己的时候还会礼貌地说声谢谢。
当张鑫彦端着碗来打饭时,韩平都愣住了。
“张制片,北方的面条你能吃得惯吗?要不我让厨师师傅给你做一顿米饭,再炒两个小菜?”
人家怎么说也是代表香江电影公司来的制片人,伙食太差也不好,即使不用厂里吩咐,韩平也不会傻到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吃大锅饭。
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表现的对大锅饭很感兴趣。
“不用。”张鑫彦摆摆手,指着面条笑着说:“我在香江的时候也吃面,不过是吃车仔面。”
车仔面是香江的一种低价特色面食,属粤菜,其起源于50年代,是香江市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
贩卖车仔面的木头车中放置金属造的“煮食格”,分别装有汤汁、面条和配料,可自由选择面条,配料和汤汁。
韩平见他坚持,也不再劝。将面打到他碗里后,又舀了一勺菜盖在面条上面。
“我们北方人吃面没有那么讲究,面条和菜扮在一起,再倒点醋进去,加个大蒜,完美!”
“咦,是这种吃法吗?那我可得试一试。”张鑫彦听他说得有趣,馋虫也被勾起来。
韩平给他打完饭后,又给自己盛了一碗面条,接着将勺子交给其他人,陪着张鑫彦去导演组的帐篷里吃饭。
帐篷里有一张桌子,还有几把椅子,两人端上桌,边吃边聊。
张鑫彦学着韩平咬一口大蒜,然后就着面条吃下肚。
吃下肚后,那种滋味让他眼前一亮,“嘶,韩导,你说的这种吃法不错,很有滋味。”
“是吧,我们北方人有句俗语,吃面不吃蒜,滋味少一半。”韩平说完,自己也吃了一大口。
也不知道两人是饿了,还是一起吃有食欲。
之后两人没在说话,只听见他们唏哩呼噜吃面的声音。
很快,张鑫彦碗里的面条见底,他放下碗筷擦了擦嘴,感慨道:“过瘾,我上回吃得这么过瘾已经是十几年前了。”
“张制片这是鲍鱼燕窝吃腻了,偶尔吃点百姓饭觉得新奇。”韩平捂着肚子,靠在椅子上胡咧咧。
张鑫彦也不恼怒,他开怀一笑,挠头道:“哈哈,我这情况好像还真像你说的。”
笑过后,他又试探道:“韩导也羡慕香江生活吗?”
“很正常,谁都想过顿顿大鱼大肉的日子。”韩平面色平静,毫不讳言。
“我就知道韩导这样的青年才俊不会甘于这样的平淡生活。”张鑫彦开怀大笑后,主动邀请:“韩导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长城电影公司?我们公司也有几十年历史,在香江的地位并不比燕影厂差多少。只要韩导愿意加盟,一切都好商量。”
“感谢张制片和贵公司的看重。”韩平先是感谢一番,接着又果断拒绝:“不过燕影厂培养了我,我又怎么能离开呢、”
张鑫彦并不死心,反而开始用利益诱惑韩平:“不可否认燕影厂是大厂,实力雄厚,完全当得起内地第一制片厂。只是在内地拍片不自由,限制颇多,不像在香江,想拍什么都行。再说待遇,我可是听说韩导拍电影没有片酬一说,只有工资是吧?”
“张制片了解的真透彻。”
这点是确实存在的,韩平也没法否认。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国内的电影人见识到国内和国外在片酬的差距后,肯定不会满足于拿死工资。
不早做改变的话,优秀的影视行业人才都要去香江那边了。
前世不少演员为什么去混港圈,利益也是重要因素。
张鑫彦嘴角一挑,伸出两根指头,“多的我不敢说,香江的导演最次也是按照电影的制作经费拿片酬。就说这部《少林寺》,如果我拍,最少拿经费的百分之二十。”
“那些大明星更了不得,就说那个程龙,就是《师弟出马》的男主角。这部戏在香江票房大爆,在宝岛和东南亚也卖得好,你猜现在他的个人单片片酬有多少?”
“多少?”韩平很配合的问了一嘴。
张鑫彦说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在450万到500万港元之间!”
他的语气酸溜溜的,在香江,还是演员片酬高啊!
“这么高?”韩平也有些不淡定了。
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初,按照此时的汇率,程龙的片酬换算成本币岂不是要一百万到一百二十五万?
他的收入呢?一个月几十块!
国内目前成本最高的一部电影还不到这个数呢。
哦,《少林寺》倒是超过了,可也不能这么算啊。
酸了,韩平是真酸了。
他想着自己要是穿越到香江,恐怕早就吃香喝辣的了。
不过,他也就是这么一想。真要在香江,他这么年轻,又无财无势的,谁会让他当导演?
也就是在国内,在燕影厂,碰到一个有雄心的好领导,才能平步青云,从一个道具师做到电影导演。
这么一想,他的心态又变得从容许多。
张鑫彦以为韩平动心了,便加了一把劲,“哈哈,这还不算高。香江经济越来越好,电影票房与日俱增,导演和演员们的片酬也在增加。以韩导的能力,拍上几部电影练练手,百万片酬,千尺豪宅,香车美人都是唾手可得。”
“香江的电影公司支持导演拍文艺片吗?”韩平突然问道。
张鑫彦不解道:“文艺片?现在香江是商业片的天下,文艺片拍一部,扑一部,谁还拍文艺片?”
韩平摸了摸鼻子,掩饰尴尬:“我就想拍文艺片?”
“啊?”张鑫彦面色古怪,你一个拍商业片起家的,竟然想拍文艺片?
韩平正色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嘛。商业片能拿高票房不假,文艺片也能拿奖啊!”
“这……”张鑫彦哭笑不得地竖起大拇指:“韩导好志气。”
他这个老导演都不敢想冲奖,这个年轻人就敢想,果然是年轻啊!
随后他也不再劝,反而聊起其他话题。
他相信随着韩平不断碰壁,终究会幡然醒悟,奖项虽好,但没有票房实在啊!
……
剧组晚上休息的地方也是当地提供的,当然剧组也有付钱。
普通的招待所住不下剧组上百号人,当地便联系了一处营房让他们暂住。
这处营房是每年民兵集训的住所,房子坚固,除了条件差点,没别的毛病。
剧组众人也没有挑三拣四的人,只要不住在野外,大家便很满意了。
晚上,韩平打水洗脚的时候,恰巧碰到刚洗完头的丁岚。
“韩导。”
丁岚穿着花色衬衣,下身是蓝色喇叭裙,白皙的大腿露在外面,晃得韩平眼睛犯晕。
韩平瞄了眼后,将注意力方在她的头发上,“刚洗完头发?”
“嗯,几天没洗,头发灰扑扑的。”丁岚低下头,羞涩地回答道。
到底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韩平只觉眼前风景美不胜收,有心细细欣赏,却又觉得不合适。
“咳。”他干咳一声掩饰尴尬,接着便又温柔地提醒道:“晚上气温还有些低,注意保暖别着凉了。”
“谢谢导演,我……我先走了。”丁岚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鞠躬后端着盆子飞快地跑掉了。
韩平摇摇头,只觉得好笑,“我又不会吃人,有这么可怕吗?”
将刚才的美好收进心底,他也不耽误时间,进了水房后,接上一盆热水,然后回到自己的宿舍。
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住,也算是对他这个导演的有待吧,虽然他并不需要。
洗完脚后,韩平没有立刻睡觉而是拿起笔和本子,写写画画起来。
他在为今天的拍摄做个总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差了,有些东西你不写出来,记在心里,下次保不准还会犯。
前世他也有这个习惯,不敢说对他的导演能力有多么大的提高,却能保证他的下限。
忙完这些后,韩平才熄灯睡觉。
明天的拍摄同样不轻松,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