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6章 强留人,问国祚【求追读】 第6章 强留人,问国祚【求追读】
- 作为一个普通人,刘宽听了朱元璋的许诺,怦然心动。
老朱的许诺等于让他一夜暴富,什么都有了。
但贪婪并没有压过刘宽的理智。
他很清楚,要在大明造一座跨江大桥有多困难,必须先发展很多前置科技,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才可能成功。
他若是夸言应下这事,留在大明,等老朱发现几十年内都不可能造出跨江大桥,甚至他都不会造桥,必不会对他客气。
想到这里,刘宽道:“多谢陛下赏识,可惜我不会造桥。”
朱元璋听了也不意外,问:“那你会什么?”
刘宽正要开口,忽的心中一动,道:“我在后世是个读书人,尚在学习,因此几乎什么都不会。”
刘宽并不算说谎,他虽毕业有几年了,但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通过网络,获得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知识,但懂得实际操作的却很少。
朱元璋道:“你既是读书人,总知晓史事吧?可知我大明享国多少年?”
就算朱元璋问,刘宽也准备说这事。
当然,他是有要求的。
他道:“我可以告诉陛下后世所传大明历史,但请陛下答应我一件事。”
“何事?”
刘宽道:“我或许可以跟这大桥一起回到六百年后,为了不被抛下,故此不能离开大桥,至少不能离开与大桥相连的公路。”
“因此,希望陛下允许我呆在大桥上,另外每日送些食物、饮水过来。”
说这话时,刘宽有注意到一旁朱标向他打眼色,他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
待他说完,朱元璋忽然笑起来,“原来刘公子不能离开这大桥,那就简单了。”
简单了?
什么简单了?
刘宽一时有点蒙。
接着他就见朱元璋一挥手,道:“沐英、蓝玉,带刘公子到楼江门城楼上去。”
蓝玉嘿嘿笑着抓住了刘宽的一只胳膊。
另一边,沐英则道:“陛下既有命令,刘公子最好不要反抗,免得遭罪。”
说完示意蓝玉与他一起“扶”刘宽上马。
刘宽见朱元璋摆驾往城里走,终于明白了——这老朱就是要将他留在大明!不让他走!
再见朱标在一旁叹了口气,刘宽也明白方才朱标为什么打眼色了——多半是朱标还未跟朱元璋说他“不能”离开大桥的事。
结果他自己说了。
‘我大意了啊!’
被沐英、蓝玉弄上马匹后,刘宽不禁后悔地一拍大腿。
但他也没太过着急、慌乱。
实际上,刘宽潜意识中,认为他和大桥再穿回现代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他心里对留在大明并不是那么排斥。
他看过不少历史类网络小说,尤其喜爱明朝背景的,不止一次地幻想过自身穿越大明后的事情。
如今也算是另类地实现梦想了。
楼江门就在大桥公路南端附近,不一会儿,刘宽就跟着朱元璋、朱标到了城门楼的第二层上。
朱元璋让其他文武大臣、亲军都待在下面,又让沐英、蓝玉守住楼梯口,如此上面便只剩他、朱标以及刘宽了。
朱元璋凭栏眺望了下跨江大桥,不禁赞叹道:“如此大桥,真是壮观啊。咱想着,既然老天让它来到大明,必然不会再送走它。刘公子以为呢?”
刘宽微不可察地瞥了下嘴,道:“穿越属于神秘事件,谁也说不准。”
“穿越?”朱元璋好奇地问。
刘宽道:“像我这样,在六百年后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却忽然到了条件艰苦的明朝,这就叫穿越。”
“后世经常有人穿越?”朱元璋又问。
刘宽道:“都是小说故事中的戏言,就跟你们这时话本中的仙缘一般,没谁真正遇到过。”
朱元璋听了笑道,“这不正说明即使有人穿越,也没谁穿越回去吗?否则的话,便不只是将穿越当作戏言了。”
刘宽忍不住道:“也许其他穿越者也像我这般,被陛下强留下了。”
听刘宽话中暗藏嘲讽,朱标忍不住紧张起来,怕刘宽被责罚,已经做好了求情准备。
谁知朱元璋却哈哈一笑,道:“刘公子也说了,穿越如同仙缘,极为难得。如今刘公子和这大桥既出现在大明,便是咱大明的造化,咱自然要牢牢抓住。”
说罢,朱元璋面向朱标,道:“传朕旨意,让工部与应天府用绳索将这跨江大桥桥墩绑住,绳索牵至岸上,固定死了。北岸也如此办理。”
朱标之前听过这话,倒没再惊讶,应了声便去传旨。
刘宽则满脸愕然。
朱元璋笑看着刘宽,解释道:“咱想着,既然这大桥可能会溜回去,咱把它绑住,固定在大明的土地上,它应该就跑不了了。”
刘宽回过神来,不仅暗叹:这老朱也太狠了。
同时,他也明白,老朱说这话有威胁他的意思。
大桥都能绑着不让走,要对付人,老朱手段肯定更多。
‘看来我八成是回不去了。’刘宽心道。
这时,朱元璋又道:“刘公子也不要想着回去的事了,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你留在大明为咱效力,咱保你荣华富贵。”
听这话,刘宽顺势道:“我要是留在大明,自然会为陛下效力。但我不要陛下许诺的荣华富贵,而是希望陛下承诺,只要我不背叛陛下、不背叛大明,陛下便不可对我动杀心。”
朱元璋对刘宽的话颇感意外,双眼微眯之后,他点头道:“好,朕答应你,只要你不背叛朕,不背叛大明,朕便不杀你。”
不知有意无意,朱元璋将刘宽的要求稍改了下,从不动杀心变成了不杀刘宽。
刘宽注意到了,但并没有纠正。
因为他觉得,朱元璋更改承诺的具体内容,正说明了重视这一承诺。
当然,他也知道,若他真犯了朱元璋的忌讳,朱元璋绝不会被所谓承诺困住——历史上的老朱该动手杀人时可没手软过。
但有承诺总比没承诺好,且对刘宽还有个心理安慰作用。
聊到这里,眼见朱标传完旨意上来,朱元璋便道:“如今刘公子总可以告诉咱,大明享国多少年了吧?”
刘宽没拐弯抹角,直接道:“两百七十六年。”
“才两百七十六年?”朱元璋皱眉,“竟连赵宋都不如?”
朱标听大明国祚才两百七十六,也有些失望,但还是安慰朱元璋道,“父皇,近三百年的国祚也不短了。”
刘宽则道:“陛下不必跟赵宋比,在我们后世看来,大明是要强过赵宋不少的。”
“此话怎讲?”
刘宽道:“先说国祚,后世史学家以‘靖康之耻,赵构南渡’为分界线,将赵宋分为北宋、南宋,享国都只有一百多年。”
“再说国土,即便赵宋国土最广时,也不如现在的大明,更不如将来的大明。”
“最后说名声,南北宋加起来有三百余年,一直没能收复汉唐故地,甚至连燕云十六州这种汉人固有的地盘都没能收回来。”
“而且赵宋先后败于辽、西夏、金、蒙古,一直在失地赔款,嗯,也就是给岁币,最后更是为胡元所灭,亡汉人江山。”
“大明在后世则有‘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名声,这种骨气被后世很多人喜爱。”
刘宽说到这里停下来。
朱元璋、朱标则一时出神。
‘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心里念叨着这两句话,朱标不自觉地就被感染,热血沸腾。
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道:“‘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倒还好说,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似乎并不是好话吧?”
朱标一听,也反应过来了。
大明国都在金陵,若是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境地,岂不是有亡国之危?
他看向刘宽。
便见刘宽点头,道:“后一句话,确实是由大明的两次亡国危机总结出来的。”
“而最后半句,君王死社稷,说的便是大明最后一位正式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农民军破北京城,他来不及逃跑,便杀了后宫嫔妃和几个女儿,在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殉国。”
说到这里,刘宽又停下了。
朱元璋、朱标则都紧皱起了眉头。
因为刘宽这几句话中蕴藏的信息很不简单。
朱标先脱离思考,道:“刘公子说农民军破北京城?难道我大明后来迁都了?这北京是哪里?”
刘宽早已想要了什么要说,什么不能说。
而“靖难之役”他迟早要说的,所以迁都之事也不值得隐瞒。
听朱标问,他便道:“北京既故元大都、北平,几十年后,大明迁都于北平,同时设金陵为留都,后世分别称之为北京、南京。”
朱标得到答案,便思考起故元大都作为大明都城的利弊来——他知道朱元璋有迁都之意,只是一直没确定好迁哪里。
还没等他想明白,便听朱元璋道:“你说那崇祯帝名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