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冠朱门-> 第十六章 武殿试

第十六章 武殿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季安澜知道事情办妥,厚赏了不为,才命人送他离开。

    蓝氏想拿捏她和安冉,她便先给她添添堵。

    不是情比金坚吗,为了蓝氏不再近女色吗,且让她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那姚氏晚娘,可是她花了大价钱才让老鸨舍了的。

    又托窦邑借毕大人的手送上门。有了毕大人的关系,姚晚娘会在季府呆得好好的。

    季明堂怨祖父给他定下母亲这门亲,又怪祖父不为他仕途走动,现在好不容易得了实差,是绝不敢得罪顶头上司的。

    季安澜叫来刘大壮,夸了他几句,给了他一个厚厚的荷包。

    刘大壮不肯要。

    “拿着。我和安冉身边,属你最亲近。你昨天打点怕是也花去不少,今后在京城走动,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

    刘大壮是她奶兄,奶娘是母亲的陪嫁丫环,小时候放着刘大壮不喂,只一心喂她,她长得白胖,刘大壮倒养得细瘦。

    结果长大后,变得又高又壮,还养得一身力气。

    进京前,奶娘还非要他跟着,说不放心他们姐弟。

    刘大壮这才接了,“小姐放心,首尾扫得干净,那府里查不到我们头上。”

    季安澜对他办事很是放心,又吩咐了几句,“一会回城,继续盯着那些落榜武考生,若有合适的,试着招揽一二。”

    武科殿试虽还未举行,名次未定,但录取名单算是定了。那些落榜考生里有不少好手,可试着招揽。

    虽说不一定轮得到他们,但没准也能捡捡漏。

    今科武试足有一千余人进京赴考,各军营各卫所举荐来的,落榜后也会各回各处,差事不缺。

    各家各府各商贾各门各派来的,亦有归处。但那独身的,有想留在京城找差事的,或再备三年后再考的,都会找个去处。

    京城及各地军营会从中招揽一部分,各世家勋贵也会招揽一部分进府充侍卫家丁,各商贾也会招揽一些人充做护卫。

    季安澜也想找几个护卫充到家中及商行各处。

    事情安排妥当,宅子那边蓝氏也未再派人上门,季安澜便安心陪着弟弟留在谢家庄子上。

    到时蓝氏若要以她住到外头污她名声,也可求谢家祖父说情,说他们是住在谢家庄为了更好求教。

    住了两天,转眼便是武殿试。

    武殿试也分内场和外场。先于奉天殿考军事知识兵法策论,再于外场考武艺。

    谢寄很是重视,亲自派了心腹送安冉赴考。

    安冉别说进宫了,就是进京,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在宫门口惴惴不安,好在顾少晏见着他,与他同行细声安抚,这才消去几分忐忑。

    等进到大殿,坐到考案前,也就沉静下来了。

    承平帝看着隐在一众牛高马大武考生之间,细细弱弱的一个小人,乐了。问一旁监考的兵部尚书:“就是那个,文秀才转过来的?”

    兵部尚书陆烺笑着点头,“正是他。年方十一岁。”

    “可有查过,为何会转考武科?”

    年方十一,已考中文秀才,学识只怕不差。等再过几年荣登杏榜,得中文进士,仕途享通,自然平步青云。怎么会想不通转考武科的。

    时下武人地位可大大不如文人。

    “是最后一批报考,只怕是临时起意,报考缘由尚未可知。倒查出他姓季,是平凉侯季茂忠的嫡长嫡孙,不知是不是平凉侯授意。”

    “哦?平凉侯的孙子?”

    承平帝来了兴致。

    目光落在那小小的身影上。平凉侯祖上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又得先帝和自己看重,两代人镇守北边重镇宣州。

    季府除了平凉侯,还有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庶子,余者皆改走文途。

    如今倒是出了一位孙子辈的要走武途了吗?

    平凉侯授意的?

    “之前怎么没传出风声?”

    京中勋贵的动向,承平帝还是知道的。曹国公府今年就出了个异类,改走武科不说,内场外场还都中了头名,惊掉勋贵们的下巴,听说那小子还被曹国公追着打。

    曹国公为人谨慎,他是知道的。

    那顾少晏他命人打听了,听说年后还跑去通州追花魁了,过往种种都被人查实报了上来。

    这季侯府倒是没听见动静。

    “听说先前是养在陪都的,年后才进的京。”

    “养在陪都?”迁都这么多年了,嫡长嫡孙没跟着进京?

    陆烺小心翼翼看了承平帝一眼,“是季侯世子前头那位的。他外曾祖就是先郑国公。”

    哦?

    这小子的外曾祖是先郑国公!

    一代郑国公被太祖皇帝视为同袍手足,立国后封公爵以示恩宠。只是到了先帝,觉得世家勋贵太多了,倒显得皇室赵家这个曾经的泥腿子单薄了。

    先郑国公因抗敌不力,被先帝借机夺了爵。

    承平帝叹了口气,先帝为他荡平的江山,他也不好评说。

    过往的记忆在脑中掀起,又想起他似乎还给季世子赐过一个平妻。所以,这发妻之子没跟着进京,被留在陪都,是受了前人之过?

    承平帝目光深沉,又落在季安冉身上。

    安冉进到大殿还是很紧张的,但发了考卷后就缓过来了。动起笔来,就忘记了紧张害怕。策的部分,还是默写武经,下笔飞快。

    到了“论”,一看题目,顿住了。

    说的是如今海晏河清,边关无战事,但每年军费耗资颇丰,问裁撤兵员否?

    季安冉想着这两日谢家祖父的指点,思索了一番就开始下笔。

    谢家祖父说,他年纪小,见识不足,这得认。只如实写自己的观感便是,充大人不懂装懂皇上也不会觉得他见识就高了。

    秉着赤子之心做答就不会出大错。

    反正他已经被录取,年纪还小,名次如何倒是不用太在意了。

    而顾少晏拿到题目也是顿了顿。

    不由揣测起圣意,想着这些年,皇帝和先帝逮着功勋大臣的错处就重罚夺爵,如今又是太平年景,国库银子有限,怕是不想养那么多吃白饭的了。

    魏朝以武立国,如今要转为民生民计了。

    想了想,开始落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