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一卷 第88章 结案(上)

第一卷 第88章 结案(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十二月初一。

    再过几天便是大雪,京畿之地的温度相比较上月又是下降了不少,但纵然寒气逼人,但坊市中仍是一片热闹景象,尤其是城中的茶楼酒肆,更是人满为患,完全没有冬天应有的"萧瑟"之感。

    造成京城如此"热闹"的原因,便是前两天刚刚自山西传回来的,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消息。

    曾经声震宣府,乃至于在整个山西大地都声名显赫的几家豪商竟然私通建奴,官商勾结,试图以"闭市"对抗朝廷。

    幸得尚未弱冠的天子有先见之明,提前自京中派出了铁骑四千,非但将张家口堡城中的建奴奸细一并拿下,更是将被万人唾骂的"大金驸马"李永芳斩于马下。

    还未等到京师中的百姓从此间消息中醒转过来,一则来自大同的消息又将本就"喧嚣"的京城平添了一把火。

    世袭罔替,坐镇大同镇二百余年的代王主动上书请罪,言说有失察之罪,未能及时发现这些豪商的"真面目",故而自请削去王爵,改由世子袭爵。

    消息传回京师,上至朝野中的衮衮诸公,下至市井之中的行商百姓,无不啧啧称奇。

    自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国称帝之后,中枢一向"优待"宗室,尤其是这些世袭罔替的宗室亲王,除却"谋逆"之外,几乎可以算是不闻不问。

    上一位被废去王爵,废为庶人的宗室亲王还要追溯到嘉靖年间的伊王朱典楧。

    这位伊王在其掌权的二十年间,无恶不作,仗着其宗室亲王的身份,欺压百姓,殴打朝廷官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王朱典楧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一心修仙的嘉靖皇帝也不得不从深宫中走出,做出了对伊王罚俸的处罚。

    但不知是伊王朱典楧横行霸道惯了还是什么原因,竟是丝毫没有将嘉靖皇帝的旨意放在眼中,公然抗旨。

    消息传回京城,嘉靖皇帝为之震怒,下令将朱典楧废为庶人,伊王一脉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未等到锦衣卫及东厂的番子们将宣府的涉事官员以及军中将校一并拿下,辽东那边又传回消息。

    前些时日陈兵宁远城的女真鞑子突然无故退军,从始至终没有采取任何攻势。

    这则又辽东巡抚毕自肃亲自手书的奏本,无疑是坐实了张家口堡那些豪商与女真鞑子通敌的罪行。

    这两天,即便是先前指责天子无事生非的勋贵和御史言官也纷纷闭了嘴,生怕与这桩"通敌案"沾染上半点关系。

    倒是前不久才刚刚奉命总督京营的秦良玉在闲暇时候会忍不住暗自琢磨,天子令自己率兵进京,除了震慑那些京中勋贵之外,是不是也提前做好了对宣府豪商动手的打算?

    如此说来,天子岂不是未卜先知?

    每每想到这里,秦良玉的脸上便是露出敬畏之色,目光也是不由自主的投向紫禁城的方向。

    ...

    ...

    紫禁城。

    因为这些天气温下降的缘故,本就铺设了地龙的暖阁中更是在角落处增加了几个火盆,令得阁中颇为"燥热",但此时在阁中伺候的宫娥内侍却是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惹得天子震怒。

    案牍之后,一身常服的朱由检面沉似水,不动声色的翻阅着手中的奏本,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一左一右的从旁伺候,下首则是满堂绯袍。

    除了阁臣孙承宗,李国普,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些"帝党"之外,还有一位生面孔。

    大理寺卿,陈扬美。

    相比较"六部堂官",大理寺卿的存在感颇低,他的主要职责是复核案件,平凡冤狱,一般只有在三法司会审的重大案件中才会出席。

    "这么说,张家口堡那些豪商通敌的来龙去脉已经查的水落石出了?"

    不多时,天子朱由检犹如惊雷一般的声音在乾清宫暖阁内炸响,引得心思各异的朝臣心中一惊,忙是起身,冲着上首的天子躬身行礼。

    "回陛下,臣等以锦衣卫和东厂的密奏以及在范永斗等八家晋商府中搜到的书信为证,在结合那范三拔的证词,基本可以断定..."

    说到此处,这位一向以"直谏"闻名朝野的大理寺卿刻意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上首的天子之后,方才朗声说道:"宣府豪商通敌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万历末年,历任宣府巡抚均是难辞其咎,城中兵备道更是无一例外,涉事其中。"

    或许是此案过于骇人惊闻,令得大理寺卿陈扬美颇有些找到了自身存在价值的缘故,其黝黑的面容上满是刚毅,胸口也不断的起伏着,说出来的话语更是令得阁中众人脸色大变。

    啪!

    精美的茶盏被重重的丢弃于地上,化作了一地碎片,天子朱由检的脸上满是阴霾。

    "陛下息怒。"

    见状,众臣连同阁中伺候的宫娥内侍皆是躬身请罪,但却无人反驳大理寺卿的说法。

    "涉事之人,该如何惩处,众臣可有本奏。"

    沉默了少许,天子阴沉的脸色缓和了少许,心中怒气也是稍减,斜靠在身后的龙椅上,目视着眼前的众臣。

    趁着还没有臣工答话的功夫,一旁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忙是自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一杯热茶,轻轻的将其搁置在朱由检面前。

    毕竟朱家皇帝一向"体弱多病",天子可千万别气出个好歹。

    但在低头的当口,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却是有些意外的看到了天子那一脸深邃,毫无波澜的眼神。

    近段时间的种种也不由得在他脑海中浮现,天子继位不久,便是令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领兵进京,并且马不停蹄的开始"整饬"京营。

    待到后来恭顺侯吴汝胤及抚宁侯朱国弼蛊惑军中士卒哗变,兵临奉天门的时候,他只觉得天子"高瞻远瞩",提前将秦良玉召至京师,这才稳住了局势。

    但是眼下来看,天子正是靠着整饬京营,这才从恭顺侯吴汝胤的身上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进而查到了宣府豪商以及大同代王的身上。

    这一切的一切,好似都在天子的预料之中,并且采取了最为正确的应对措施?

    嘶。

    他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觉得后背的冷汗已然打湿自己贴身的衣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