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背景颜色  前景颜色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鼠标双击滚屏 (1-10,1最慢,10最快)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活记-> 第七十九章 姥爷的寿宴(2)

第七十九章 姥爷的寿宴(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重活记无弹窗 看到了自己的姥姥往这边走了过来唐欢也立刻从座位上跳了下来赶紧的称呼:“姥姥!”

“嗯嗯好好。”来到餐桌旁的沈碧云笑了笑三下五除二把莹莹跟明明这两个小孩儿的纠纷处理完也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然后她走过来摸了摸唐欢的头:“欢欢也来了哎呀好像瘦了啊。”

“妈看您说的。”就在沈碧云这么说之后王慧琴忽然跑了过来一下搀扶住她的胳膊“您这才一个多星期没见他他能瘦什么啊。您不知道我们可没缺他什么吃的为了给他长个子我们天天给他喝牛奶还给他吃鱼肝油呢。”

“呵呵那好那好啊。”沈碧云再次摸了摸唐欢的头“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你们都挨过饿那是没办法现在可不能让你们的孩子再吃苦了不能光吃饱还得让孩子吃好。对了这里好大啊厕所也那啥真漂亮干净的我都差点不敢上了……哎其实我本来不同意来这里的这得花多少钱啊浪费多少……”

“妈您甭管了。”王慧琴搀着她在一张椅子上坐下“这能有多少钱?您放心吃吧难得爸过次生日这点子钱我还不放在眼里。”

“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啊你干买卖也不容易我“好了好了妈钱都已经交了不吃更浪费!”

“唉。”听到她这么说沈碧云苦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叹了口气。

当然了此时此刻叹气的不止是沈碧云还有她的孙子唐欢唐欢此刻也在叹气。不过与沈碧云的那种因为周围环境的奢侈而叹气不同。唐欢的叹气是在感叹又能见到姥姥。

在唐家全家调动到北海市之前由于唐振国家跟跟唐欢姥爷家都在一个城市。住的也不远所以唐欢经常回姥姥家玩而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对他最好的就是自己的姥姥沈碧云。

每次唐欢回到姥姥家姥姥都会给他做很多好吃地而且还会给他讲故事。

春天她就带着唐欢一起去野地里拔野菜、然后做鲜美的野菜疙瘩汤;夏天唐欢跟小朋友去粘鸣蝉。姥姥就会帮忙给弄粘鸣蝉的面筋;秋天姥姥家地葡萄成熟了她会把葡萄做成葡萄罐头这样就可以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一直吃到冬天同时。姥姥家还有一颗无花果树上面的无花果也总是唐欢的最爱;冬天了姥姥会跟唐欢一起做泡菜还会一起吃火锅过年了她会做年糕、做油炸汤圆、水饺馄饨等等等等好吃的。

总之在当年唐欢那幼小的心里。来姥姥家就意味着好吃跟好玩就意味着不用做作业就意味着没有压力无忧无虑。所以。他自然就对姥姥家充满向往也最亲姥姥。

但是自从唐振国调动到北海市唐欢也跟着去了之后由于距离变远。他就很少回去姥姥家了。每年顶多回去一两次。

在1993年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在上海上大学的唐欢已经放弃了学业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疯狂地玩音乐、玩另类整天披头散的在上海各地的舞厅瞎混对父母的劝告是完全无视对那个家也毫无半点感情。可就在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的时候一个电话忽然改变了唐欢地生活而这个电话就是:姥姥病危。

自从知道姥姥病危的那一刻起唐欢立刻就放下一切连某个唱片公司看重他要他过去试音的事情都抛弃了只是拼命的赶回老家的医院。紧赶慢赶等他去医院的时候也只是见到了姥姥的最后一面。

唐欢还记得当时看到披头散的自己后躺在病床上地姥姥只是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而在第二天凌晨就这么去了。

从那以后唐欢忽然感到心底里似乎失去了什么似的终于放下了吉他剪短了头再次走进校园奋斗一年半终于顺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在父亲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当上了一名英语老师……

“啊?”当唐欢还在那里感怀前生的时候就听到姥姥沈碧云忽然惊呼了起来“这怎么这么多菜?我我们今天要吃这些?这这得多少钱?我们我们这的人全加起来也吃不起啊?振国要不咱走吧别在这吃了回家吃也一样。”

唐欢转眼一看原来是菜已经开始6续的上了五个服务员一手一个大餐盘一字排开过来上菜而且看样子还有很多菜没上这阵势让一向过惯紧日子的沈碧云看着有些害怕。

“哎呀妈您就别老土了。”看到她这样王慧琴立刻在一边搭茬“妈您放心吧这一顿啊咱绝对吃得起钱咱有地是都…已经付了。至于价格您放心这地刘所长跟我们家振国很熟他们原来是同学价格自然不会贵到哪里去不会宰我们的。再说这顿可是标准菜都是按套路做地咱不吃的话那才是真的浪费呢。所以啊妈您就安心吃吧难得爸过回生日。”

说到这里王慧琴一个劲的给斜对面的唐振国打眼色。

“是啊妈。”接收到讯号之后唐振国也劝了起来“没花多少钱我跟老刘是同学一期的这是他给安排的标准。嗯这个再说人厨房都做开了咱要不吃就得倒掉那也是浪费啊。”

“是啊是啊。”一直在咽唾沫的王忠孝也迅的点头在一边跟着劝“菜都上来了妈别辜负了二姐跟二姐夫的心意啊。”

听到他们这么说再看看他们的样子沈碧云这才再次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看到这一幕再听到他们的对话唐欢略微一愣。接着就跟着哑然一笑。

其实刚才老妈王慧琴以及老爸唐振国说的也没算错要说这顿饭的价格啊如果跟后世这一顿的价格换算一下的话。还真就不贵。

在八三年大家地财富差距还没有拉开所谓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上到底姓资还是姓社也没有完全定位好也就是说社会上的物资还没有完全流通开。这时候市面上地钞票还是第三版也就是说最高面额才十块钱。所以说有钱没钱这时候并不重要。或者可以这么说八十年代初有钱并不能买到一切反而关系却是最重要的财富。

这时候你买粮食比如面粉什么的依然还要用粮票。可不是敞开了供应。但是如果你有关系比如跟粮油站的人熟悉你就算不用粮票也能买到粮食。这意味着啥?这就意味着你跟别人有相同数量的粮票却可以拥有更多的粮食供应。当然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有市场逐步放开。粮食供应逐渐充足的大环境所致。

除了吃跟穿上关系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要买电视机你得找关系;要买自行车跟电风扇你也得找关系;要买缝纫机洗衣机等等。你还得找关系。没有关系现在你有钱也买不到这些只能干瞪眼。

再说这一顿饭这顿饭既然能入这个大包间那根据记忆。这就是省市级领导地标准间了。此时的这个房间还不能算包间。只是一个接待省市领导的小餐厅罢了这里除了餐桌。还多了沙茶几以及电视非常高档。说实话后来的所谓餐厅包间很多也都是从招待所这种类似独立式小餐厅学的。

想到这里服务员已经来回穿梭了好几趟而唐欢回过神来仔细看了看自己这边小桌以及对面大桌上地饭菜……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本来唐欢还以为这顿饭顶多有点红烧肉或者烤鸭烤鸡什么的顶天了可一看这上面的东西老天爷别说现在这种物资还缺乏的年代就算在以后这顿饭也绝对是够奢侈的大宴。那么这顿餐的奢侈程度究竟高到什么地步呢?看…看桌子上的菜就能知道:清蒸大海蟹、正宗的红烧刺参(可不是后来忽悠人地海茄子也不是人工养殖的绝对野生。)、正宗炖鲍鱼、大虾、扇贝、海胆、黄花鱼、加吉鱼、甲鱼什么的这些都有至于烧鸡、烤鸭、红烧肉以及点心水果之类那就是个配角!

什么?不可思议觉得198年弄不出这一套来?不不不如果仔细一想这都太正常不过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北城县招待所要置办出这样一出宴席来还是很容易地。因为北城县靠海虽然没有沙滩但有个民用港口可以打鱼海产也从来不缺而后来这个港口扩建成了著名的货运码头。总之北城县的海鲜基本是供大于求从来不缺。再说此时人们对海鲜还不看重别说出海产的北城县就算是全国人民来说也更倾向于吃猪肉而且吃还得是大肥肉那种不是瘦肉也就是说猪肉是越肥越值钱。

不过就算现在海鲜便宜如果是正常花钱这顿饭恐怕唐振国跟王慧琴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够点零头。况且按这顿饭地标准来看一般人就算真有钱也吃不到因为这时候招待所地所谓标准菜都是有规定的什么级别地人吃什么标准不是什么人都能来吃。

就比如前些日子唐欢跟那个林国华就一起来这里吃过饭林国华也算有钱人了现在就每个月赚三百多大款可他也顶多能要点烧鸡、红烧肉之类的东西要整这一顿啊他钱是够了但绝对吃不到谁让他不是干部跟这里的领导又不熟悉呢。

但是有关系就不同了。

唐欢的父亲唐振国跟这里的刘所长关系很好据说还是同学只不过刘所长年龄比唐振国大很多就是。而刘所长是这里的一把手他说一句话这里的人都得听因此他说怎样就怎样。

这么说吧此时的招待所还是国营都是政府财政支持所谓招待所所长就是类似县委书记或者局长一样是任命的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效益好坏一个样所长的收入也跟这里的服务员一样都是拿固定工资。既然是这样的制度因此而造成的浪费现象也就很严重反正花的都是政府的钱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就比如这些螃蟹海参什么的你说一个经济还不算达的小县城招待所这会儿能有几次这样的高标准接待啊?别说省级领导就是市里的领导等闲也不来这边而这标准菜的采购却依然是定期去买然后存放在招待所的冷库里时间长了还得扔……因此现在招待所里管冷库跟负责采购的职位都是肥差级肥差!

“所以啊。”想到这里唐欢自嘲的一笑“要这么算起来啊我们这一家过来花钱吃这顿饭虽然按现在的道理来说是不合适但实际上是等于替招待所省钱了免得还得找人处理冷库那些没人吃都坏了的食材。哼哼人吃了总比倒掉的好何况我们还花钱了也是支援国家财政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