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女县委书记香艳官路:权色漩涡-> 17.陷入漩涡17

17.陷入漩涡17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第5章第五卷陷入漩涡]

第199节陷入漩涡17

朱大云当上了报道组的副组长,按级别也就是个副股级,根本算不上个官儿。可是这个消息却让吴淑芳兴奋了很久。她觉得自己的男人真是太有出息了,会写文章,现在还当了个小领导,真是无比的自豪!要知道,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嫁给了农村种地的农民,现在很多人都跟着老公出去打工了呢!像她这样嫁给了一个知识分子,还能到县城来生活,可能就是唯一的一个吧!

都说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吴淑芳虽然不是知识女性,但是她也是深有体会的,比如现在她回黄麻镇,那周围的邻居,还有她的亲戚朋友,对她都是满满的羡慕啊!

吴淑芳的妈妈也是这样觉得,自己的女儿嫁了个有出息的男人!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她就这么一个女儿,这个女婿就是足足的一个儿子了,虽然朱大云不这么认为,也很少回来,但是没有关系,这丝毫不影响她在黄麻镇的威望和幸福。

吴淑芳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个家是幸福美好的,老公的事业步步高升,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儿子又是那么可爱聪明,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呢!

所以过年后,她就开始着手为这个家打造一个幸福的小窝了。

那块东洲的宅基地正式破土动工了!

为此吴淑芳还专门请了设计师,为自己的家设计了一个最好的建筑方案,她要打造一个余河县最漂亮最有特色的家。设计图经朱大云审核后,才正式交付实施。

吴淑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不是在服装店,就是在工地上,还要接送宝贝儿子朱天亮,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三个来用。不过,再苦再累,她都不觉得,因为她的心中有希望,生活有幸福!

朱大云全然不操心家里的事,他的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虽说只是个副组长,但是朱大云却把这个看得很重,平生第一次担任职务,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只能在写稿上做文章。

许利发的功底和关系都比他好,他感觉自己处处受他的压制。所以他要想办法,唯一能突破的,就是争取周锡煌老师的帮助,争取多上几个省报的头条,在这个方面盖过许利发。

于是,朱大云又找到舅舅王义财,请舅舅帮忙,带着他一起去省城找周锡煌要点特殊的政策。

朱大云能当上报道组的副组长,王义财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虽说不是个什么官,但这是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才能有后面的一步又一步啊!所以,朱大云提出这个要求,他立马就答应了,周末他自己开车,去省城。

照样是带上一车子的土特产,两人来到了周锡煌在省城的家里。

王义财走在前面,朱大云扛着东西跟在后面。

周锡煌的老婆周敏真热情地替他们开了门,把他们请进了屋里。周锡煌正坐在书房看报纸。看到他们进来,从书房来到了客厅里。

朱大云把肩上的东西放下,甜甜地叫了声“舅公!”

周锡煌摘下老花镜,看着朱大云,笑着说:“听说你最近进步了吗?哈哈!”

“呵呵,我这个谈不上什么进步。”朱大云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诶,可别瞧不上你现在的位置,中央的一些领导还是从村干部干起的呢!你这起点很高了啊!”周锡煌笑着说。

“舅舅说的有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人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吗,对吧!”王义财坐下来说。

周敏真为他们每人泡了一杯茶,端了过来。然后挨着周锡煌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交谈。

“舅公,我现在感觉肩上的压力更大了。”朱大云说,“许利发他写稿多,获奖也多,我在这方面比他差太多了。”

“许利发可是个老通讯员啊,”周锡煌说,“他每年都能上省报的一两个头条,以前除了邓年荣,就属他最多,每年省里的通讯员评奖他都有。你才干了三年啊,有现在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

“舅公,我就是想,要怎样写这个稿子才能上省报头条,还请舅公给个具体的指导。”朱大云说。看上去目光很恳切。

“呵呵,小伙子知道为工作着急上火了,有进步。”周锡煌还是那么笑呵呵地说。

“要说上省报的头条,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省报是省委机关报,主要是服务省委省政府。而全省有八十多个县,省委机关报却只有一张,一年就365个头条,每年报道中央和省里的重要新闻就占去了大部分的头条,各个县能上头条的并不多,而这要上和想上的却有很多。余河县的头条算是上得多的。想上头条,这个稿子一定要有地方的特色,要符合目前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机关报的政治性很强,一切都是以国家政策为风向标,所以一定要抓准这个,这是政治方向;再就是要有地方特色,要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优势。能做到这个,估计上头条就比较有希望了。”周锡煌说。

朱大云认真地听着,感觉还是一头雾水。

这个大政方针和地方特色,他懂,可是要具体落实到写稿上,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吧,余河是农业大县,关于你们县里的特色农业方面的文章好像不多,仅有的几篇我看过,写得不全面,也没有体现出余河的特色。其实,我觉得,余河的特色农业这两年还是发展得不错的,比如被评为中国葛之乡,发展葛根产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加农户的种植模式;再比如,余河生产的夏天无药品,这个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还有一些乡镇有橘子,有花生,有甘蔗,有梨树,等等,这些都是特色农业。往日的报道都是分散性的,没有写出余河县的整体农业布局。你可以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到各个乡镇去调查一下,争取写出个一乡一品的特色来,这个文章要是写好了,不仅可以上省报头条,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都可能上,这给余河创造的影响力和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到时候县委书记黄钟明都要好好表扬你啊!”周锡煌说。

朱大云经周锡煌这么一点拨,立刻有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愧是个老报人,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是啊,这个题材回去好好调查,写出一篇反应余河县整体特色农业的稿子,说不定又会有很大的收获啊!

“谢谢舅公点醒,您说的这个角度真的是太好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估计别的人也还没有想到这些,我回去一定好好下去调查,然后尽快写出一个初稿给舅公看看,到时候请舅公再帮我指导指导。”朱大云说。

“好。新闻中有句‘七分采访三分写’的说法,所以深入采访,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题材来。不过我告诉你,上头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样的稿件是由农村处的编辑编,然后处长签发后,再由总编辑审核签字了,才算大功告成。往年余河要上头条,都是书记钦点人员,特批资金,专门在省城蹲点打攻坚战的。哈哈,这个冯永斌比较有经验。”周锡煌说。

“谢谢舅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认真去采访,争取把这稿子写好。”朱大云说。

“义财,最近小英还好吧?”吴敏真突然问道。

“挺好的。”王义财说。

舅妈周敏真好像很少这样单独坐下来和他聊天,今天还特意提到夏金英,王义财觉得这背后一定有蹊跷,不会是夏金英又告了什么黑状吧?

“那就好。上次小英给我打电话,我都批评她了。她呀,有时候太强势,说话也很泼辣,没有经过大脑,你是有文化的人,别跟她计较。我跟她说,男人最喜欢温柔贤淑的女人,最讨厌母夜叉式的泼妇,你要留住男人的心,首先得改变自己。”周敏真说。

哦?原来师傅真的在这儿啊?王义财在心里想,自己猜的没错,这个改头换面的夏金英就是听了舅妈的教导,才那么吓人地横空出世的。

“她……小英确实比以前温柔了,”王义财说,“不过,我还是比较习惯她以前的样子,毕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她的处事方式,这冷不丁的一变吧,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义财啊,不是舅妈说你啊,你也得给她改过的机会吗?对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她是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她根本就不懂,还是乡下最原始的妇女那一套,她能有改变,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她是很在乎你,很在乎这个家的,她希望能和你好好生活,保全这个家,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周敏真看着王义财说。

“舅妈说得对,我正在慢慢习惯,不过这也有个过程。”王义财说。

“慢慢就习惯了,只要你愿意去习惯,没有习惯不了的事情。义财啊,小英她纵然有千般不是,她也和你一起养育了四个孩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女人该付出的一切,对吧,善待她吧,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到头来啊,还是相处了几十年的女人最贴心。”周敏真说。

“我会的,舅妈放心吧。我们现在挺好的,没有什么矛盾。她在改变,我在试着适应。”王义财说。

“好,下次带着小英一起过来玩玩吧。她一个人在家,也挺闷的,多出来走走,心情会好些。”周敏真说。

“好,下次我们一起来。”王义财说。

“义财啊,舅舅上次跟你说的人生的四项基本原则,你可不要忘了啊!”周锡煌看着王义财说,“糟糠之妻不可弃,患难之交不可绝,这是做人的根本哪!”

“舅舅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王义财说。

上次周锡煌跟王义财说:人的一生也得有四项基本原则——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字字如珠,敲击王义财的心。

他何尝不想守住自己的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可男人的心一旦离开了自己的躯体,还能受控于自己吗?

他不知道周锡煌有没有犯过这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更不知道周锡煌是不是经历过他这样的心灵煎熬,但是他可以肯定,如果周锡煌也在他今天的位置,也碰到了万春秀这样的一个女人,他想,周老师一定是可以理解他的。他是这样确定的,没有丝毫的怀疑。

他不知道,如果他和夏金英的婚姻解体,他还能不能叫周锡煌一声舅舅;他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他的仕途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更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他还能不能活着走出那个家……不过,他已经没有办法选择了,他似乎等待着命运来选择他……因为,他已经无法戒掉万春秀带给他的毒瘾……

所以,听着周锡煌夫妇的话,他的内心是相当挣扎的,他知道他在撒谎,他知道周锡煌夫妇对他的话也会有怀疑,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只能这样向他们交代……

省城之行,朱大云带着满满的希望和斗志离开了周锡煌家里。

王义财带着满心的愧疚和无奈离开了周锡煌家里。

回到余河,朱大云就投入了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采访中,二十多天的时间跑了县里的十来个乡镇,把余河县开展特色农业的具体情况和材料摸了个清楚明细。接着他用了三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篇全面反映余河县特色农业的稿子,经过自己反复修改和推敲,他把这份稿子送到了冯永斌副部长的案头。

冯永斌仔细看了朱大云写的这篇二千多字的通讯稿。他不敢相信这是朱大云一个人着手调查并且写出来的。

“你把这些乡镇都跑了一遍?”冯永斌问道。

“是,我全部都去了。”朱大云说。

“这些资料你还保存了没有?”

“都这我那儿。”

“你拿过来我具体看看。”冯永斌说。

朱大云立马到办公室去取资料过来。

看着朱大云拿出一大叠厚厚的各个乡镇的资料,冯永斌才真正相信这是朱大云自己调查的。

“我不仅去了各个乡镇,我还到这些特色农业的基地去看了,是有成绩有规模的。”朱大云说。

“好!你这篇文章非常有价值,我们一定要去省报上头条。”冯永斌说,“你把文章先放我这儿,我抽空再具体斟酌一下,再修改修改。过两天我向县委黄书记汇报一下,让黄书记特批资金,我们一起到省城去打攻坚战。”

“真要坐在那儿守着啊?”朱大云不太相信地问道。

“呵呵,这省报的头条不是说你的稿子写得好就一定能上的,有时候总编辑都签发了,已经排上版面了,半夜来个新华社通稿,你这个就必须得撤下来。所以,很多时候啊,也要沾点运气。”冯永斌说。

原来上个省报的头条这么难啊?难道余河县上的每个省报的头条都是这样攻坚下来的么?朱大云心里不免一阵感慨,那三年前邓年荣带着自己写的那篇稿子上了头条,不是等于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吗?

回到办公室,许利发端着茶杯向他走了过来。

“最近在忙什么呢?”许利发问道。

“没什么,瞎忙。”朱大云看着他笑道。

“瞎忙?呵呵呵,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许利发揶揄道。

“许哥,下次有什么好的题材,记得带上我啊,也让我沾沾你的光。”朱大云说。

“哈,你的光可比我多啊,老弟!”许利发笑着说。

“许哥可是我们报道组的老功勋啊,省里的模范通讯员,这个大云可都是望尘莫及的呀。”朱大云说。

“那都是过去式,不是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吗?哎,比起你,我都是老人了啊,老弟!”许利发说道。

“许哥真会开玩笑,改天我们哥俩喝一杯?”朱大云说。

“好啊!”许利发笑道。

和这样的老油条打交道,还真得多留个心眼啊!朱大云对自己说。

第二天上班,冯永斌把朱大云叫到办公室,向他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朱大云按照冯永斌的意思,把文章重新休整了一下,更加突出了通讯的现场感,读起来更真实,更有冲击力。

冯永斌看了修改后的文章,点了点头,说:“你的悟性很好,一点就通,好好锻炼,可以超过邓年荣。”

“呵呵,谢谢冯部长指导。”朱大云说。

“跟我就别这么客气,我们是一个乡的,你和我弟弟又是同学。再说,我也从农村出来,知道一个人在官场攀爬的艰难,你还有个好舅舅帮扶你。不过,舅舅把你牵出来了,后面的发展还是得靠你自己啊!”冯永斌说,“我争取今天跟黄书记汇报一下,把你这篇文章拿给他看看,估计他会很爽快地特批资金让我们去打这个攻坚战的。”

“那太好了,我们就可以尽快到省城去,把稿子早点发出来了。”朱大云高兴极了。

“中央还在召开两会,两会结束后我们再去,现在去了也是白等着,没有版面给我们的。”冯永斌说。

是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每年的两会,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清一色关于两会的报道,这个时候是没有机会的。

“还是冯部长想得周到,我一切听冯部长安排。”朱大云笑着说。

“好,定下了时间我会具体通知你的。”冯永斌说。

“谢谢冯部长。我,我有个建议,”朱大云说,“我想把您的名字署在我的前面。”

“呵呵,不用了,这篇文章是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查再写出来的,我怎么能抢你的功呢!”冯永斌说。

“不是,冯部长,您对我这篇文章提出那么好的修改意见,本就该署您的名字啊!”朱大云说。

“真不用,你放心,我还是一样会和你一起去省城打攻坚战的。上省报的头条,市委宣传部对我们部下了任务,每年不能少于一条,上两条就可评先进单位,所以,上了,是我们大家的荣誉。”冯永斌说,他猜朱大云可能是怕不属他的名,他就不会用心去做这件事。

“冯部长,我知道你是真心帮我,我这心里过意不去。”朱大云说。

“别多想,你是我的部下,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好好干,我相信你会很出色的。”冯永斌说。

听了冯永斌的话,朱大云心里暖暖的,还好,有个这么真心帮助自己的领导。否则,在宣传部,还真是不好混哪!看来,今后自己要加强和冯部长的联系,争取冯部长更多的支持和关照。

杜秀青掌管团县委的全局工作后,布置的第一个活动是在全县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发现身边的雷锋,树立身边的榜样,把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坊间都说,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每年的学雷锋,总是集中在三月,而且就是三月上旬,一阵风过去之后,这个活动也就烟消云散了,有没有实效,有什么样的实效,没有人去理会。

杜秀青决定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什么到敬老院去帮孤寡老人搞一天卫生,到马路上去捡拾一下垃圾,都是一阵风的事。如果能长期坚持为孤寡老人服务,那就真的是做到了学雷锋。雷锋同志的精神,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坚持。

所以她决定来发掘身边的雷锋,把真正具有这种优良品质的好孩子挖掘出来,好好表扬,好好宣传,让大家感受到身边的活雷锋,真正来体会和传递雷锋精神,这才是学雷锋的实质和精髓所在。

文件下发后,各个学校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和发掘身边的活雷锋活动。

杜秀青没有想到,她倡导和发起的这个活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一个大收获。

余河县一小作为县里的重点小学,杜秀青决定先去那儿看看,顺便看看自己的小姑子丁志娟。

余河一小的校长易耿林听说团县委书记杜秀青要来,很早就站在校门口等着。

这个女人现在可是余河官场炙手可热的人物啊!余河人都说她是隐形的第一夫人,跟她搞好关系,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易耿林心里想。

车子刚到校门口,易耿林就上前,亲自为杜秀青打开车门,殷勤而又周到地服务着。

“杜书记,非常欢迎杜书记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易耿林握着杜秀青的手,身子前倾四十五度,微笑着说。

扫视了一下出来迎接的人群,杜秀青意外地发现,丁志娟也在里面。她看着杜秀青,笑得那么灿烂,幸福似乎写在脸上。

这个易校长,很会做工作,难怪能当上余河县最好的小学的校长。杜秀青在心里笑道。

“易校长,您好!您可是我当年教学上的启蒙老师啊!您忘啦,参加县里的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您专门给我们年轻教师上了示范课!秀青受益匪浅啊!”杜秀青笑着说。

“呵呵,承蒙杜书记还记得,不甚荣幸!”易耿林笑着说。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年那个看上去平凡无奇的小女子,短短几年的时间能一跃成为余河县的红人,现在站在他的面前,已经是他的领导了!

不是不明白,真是世界变化太快啊!易耿林不得不重新好好打量眼前这位年轻的杜书记了。

来到校园里,照例是去参观学校的活动室。

里面摆满了孩子们做的各色各样的手工,还有可爱的画片,少先队获得的一些荣誉,组织开展过的一些活动照片。

看着这一切,杜秀青觉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当年她还在杜家庄小学,来县城参观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所余河县最好的学校。她当年就感叹城乡差距,杜家庄小学的孩子和这里的孩子相比,所拥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简直是天壤之别。

今天,再次站在这个看起来繁华依旧的活动室,她的心态却完全变了。

她已经不是杜家庄小学的那个杜老师,不是来学习的;她是团县委的杜书记,是来指导和视察工作的。

易耿林走在杜秀青的身旁,侧着身子向她介绍学校开展的各种特色活动。

杜秀青微笑着边听边点头。

看这些活动的布展,就知道他们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来到会议室,听易校长和主管政教的副校长的具体工作汇报。

看得出,他们对今天的汇报工作做了精心的准备,每项工作介绍得很生动,很有特色。

杜秀青始终微笑着倾听,适时对他们所作的工作表示肯定。

工作汇报完了,大家坐下来放松一下,喝茶聊天。

“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潘主任主抓?”杜秀青看着潘主任说。

“是啊,目前还没有发现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总辅导员的工作。”潘主任笑着说,“暂时顶一下。”

“易校长,我给你推荐个人才。”杜秀青说。

“好啊,杜书记推荐的,那肯定是不一般。”易耿林说。

“丁志娟老师是我师姐,也是我的小姑,我就举贤不避亲了。她当年在信江师范的时候,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队员,舞跳得好,歌唱得好,组织了学校的很多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特别强。”杜秀青笑着说。

“呵呵,丁老师那可是深藏不露啊!”易校长笑道,“这么好的人才,我没有发现,也是我这个校长失职!”

“潘主任,待会儿我们去聚餐,把丁老师一起叫上!”易耿林吩咐旁边的潘主任说。

“好,我这就去通知。”潘主任立马起身往外走去。

“杜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么好的人才用好!”易耿林向杜秀青打保票。

杜秀青看着黑黑胖胖的易耿林,笑了笑。

不一会儿,丁志娟来到了办公室。犹豫了一下,还是叫了声:嫂子!

“志娟,来,喝茶!”易耿林招呼丁志娟坐到杜秀青身边。

丁志娟高兴地挨着杜秀青坐了下来。

她第一次感觉到,和自己的嫂子坐在一起,是那么的荣幸!

就在杜秀青到一些重点学校去检查活动效果和听取活动反馈的时候,方庄镇桂家村小学的校长给她打来了电话,请她专门到他们那个小学去看看。

这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完小,学校很小,学生不多。这两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有的父母把孩子带出去读书,有的干脆辍学跟着一起去打工了,所以在村里读书的孩子就更少了。

这样的小学,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一般是排不上检查日程表的。

姓桂的校长说:“杜书记,活雷锋在我们学校出现了,希望杜书记亲自来检阅我们的工作。”

杜秀青有些不敢相信,那个小山村会有大新闻?

周一上午,杜秀青带着团委副书记李祥光和梁晓素一起来到了方庄镇桂家村小学。

山路都修好了,虽然弯弯曲曲,但平平坦坦,所以一路开去,十分顺利。

小学建在山腰上,孤独的一座教学楼,几乎被大山的翠绿所掩盖。唯有学校操场上的那面国旗,迎风招展,在这翠绿色的海洋中,远远的望去甚是引人注目。

桂和民校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小学原先有一百多个孩子读书,去年九月就剩下八十六个孩子了,过年后又少了两个,现在只有在校学生八十四人。”桂和民说。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蜂拥而出奔向操场。

唯一的体育设施就是两个篮球架,男孩子们拿着唯一的一个篮球,在操场上奔跑、抢球;女孩子则拿出自己制作的绳子,毽子,在操场上玩了起来。

乡村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但是笑容却很干净。

就这么简单的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却玩得十分高兴,个个跳得满头大汗的。

真好!杜秀青站在操场的一角看着孩子们,如果能多点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孩子们就能玩得更开心了。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又一溜烟儿地跑回了教室,操场上的被卷起的尘土还在飘扬着。

“杜书记,我们这儿就这样的条件,有时真觉得亏欠了孩子们啊。连足球篮球都买不起,跳绳和毽子也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这儿的校园环境能得到一点改善。”桂校长说道。

“慢慢会好起来的。”杜秀青说。

“您说的那个孩子是谁?”杜秀青问道。

“杜书记我们里面坐,容我慢慢向您汇报。”桂校长笑着说。

看着眼前桂校长的笑脸,杜秀青似乎看到了杜家庄小学的杜校长,怎么这些乡村小学的校长,都长得差不多?

在会议室坐定,桂校长开始了他的长篇汇报。

似乎听了很久,杜秀青从桂校长颠三倒四不断重复的话语中听明白了:

桂家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桂智明,长期照顾村里的一位孤寡老奶奶。

老奶奶生病,桂智明就请假送老奶奶去医院,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给老奶奶看病。桂智明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家,家里爷爷奶奶均已去世,只有这个孩子一个人留守,后来桂智明干脆就住到老奶奶家里,和这个孤寡老人一起生活。

杜秀青提议看看这个孩子。

校长叫一位老师去五年级把桂智明叫了过来。

当桂智明站在自己跟前时,杜秀青的心忍不住难受起来。

孩子瘦瘦小小的,面色偏黄,明显是营养不良;身上的衣服明显偏小,裤脚吊得老高老高的,露出一对白白的脚踝。脚上的回力鞋也被大拇指给挤破了,两个大脚趾头探出了洞口。衣服虽然破旧,却很干净。

桂智明很腼腆,站得笔直笔直的,眼睛却不敢看面前这位城里来的“大官”。

“智明,你家离这儿远吗?”杜秀青微笑着问道。

“我家就在山脚下,不远。”桂智明眼睛看了一下杜秀青,立刻又闪开了。

“中午回家吃饭吗?”

“回去,我奶奶在家等我。”

“那好,中午我们一起去你家里看看,好不好?”杜秀青始终关注这桂智明脸上的变化。

桂智明原本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目光疑惑地看着跟前这位看上去很亲切的老师,“去我家?为什么要去我家啊?”他脸上的表情告诉杜秀青,他不太愿意。

“我们就想去你家里看看你奶奶,好不好?”杜秀青再次问道。

“那……好吧。”桂智明勉强答应了。

桂和民校长听杜书记这么一说,要中午去桂智明家里,立刻慌了神!他原本是准备杜书记中午在学校吃饭的,这样一来可怎么办?

好在校长的脑袋转得快,立马吩咐几个老师提前做饭,让杜书记一行吃了饭再去桂智明家。

于是不到十一点二十,杜秀青一行就被校长安排去吃饭。

这有点让杜秀青感到意外。

山村小学资金短缺,老师们的生活都很艰苦。她本不想在这里吃饭的,给学校增加额外的负担。可是人家已经好心安排了,硬是拒绝太不给人家面子。

杜秀青跟着校长来到吃饭的地方。桌子放在空余的意见教室里,里面放了很多饭盒。杜秀青随后打开了一个饭盒,发现里面是蒸好了的白米饭。

“这些是路远一些的孩子带过来的饭,学校负责帮他们蒸熟。”桂校长说。

“那他们吃的菜呢?”杜秀青问道。

“孩子们自己带点咸菜什么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能吃个鸡蛋。”桂校长说。

“来,杜书记,请坐。我们山村小学没有什么东西,粗茶淡饭,聊以果腹,请杜书记随意。”桂校长说。

杜秀青看了看桌上,摆满了盘子,大概数了数,也有十来个菜吧,且都是大盘大盘的。好像有很多肉类,杜秀青不知道那些是什么肉,应该不是猪肉。

“杜书记,我们山上有些野味,这是兔子肉,这是野猪肉,这个是野鸡,都是村民们自己打猎抓的,是新鲜的,您尝尝。”桂校长说道。

一听这些肉,杜秀青心里就有些反胃。她不是吃斋念佛的人,但是对于狩猎来的动物,她却有着天生的敏感和惧怕。

小时候妈妈杀鸡,让她在旁边帮忙,她都是闭着眼睛。每次杀鸡的时候,妈妈就让杜秀青抓着鸡脚,防止鸡挣扎。鸡在被宰杀的瞬间,双脚会用力地挣扎着,传递到她手上的那种力量,每次都让她害怕!最后一次,她因为受不了鸡的颤抖挣扎,扔下鸡就往外面跑,害得妈妈在那儿被溅了一身的鸡血!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在妈妈杀鸡的时候帮忙抓鸡脚了!就是做好了的鸡肉,她都难以下箸。说不清为什么,总感觉鸡垂死挣扎的样子还在眼前,心里十分抗拒。

现在听到桂校长说这些都是打猎来的动物,她又有点不敢下筷子了。

桂和民还拿出了一瓶酒,说要好好敬杜书记一行一杯。

“桂校长,中午只吃饭,不喝酒,吃完学生就该下课了,我们也要立马跟着桂智明下山。”杜秀青说。

“这个……这样就太怠慢你们领导了。”桂和民有些过意不去。

“桂校长,我没想到你们做了这么多的菜,是我们打扰你们了。待会儿这些菜吃不完,我提个建议,能不能分给孩子们吃?”杜秀青看着桂和民说。

亅亅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