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海魂-> 第六十六节 惊雷 第六十六节 惊雷
- 海魂无弹窗 奥尔良的密西西比河的河坝被炸,斯普鲁恩斯所受到比谈仁皓他们所有人预料的都要大。当时,大西洋舰队正在准备前往新奥尔良,当洪水迅的吞没掉了城区与港区之后,斯普鲁恩斯也不得不先考虑修改舰队的航向了。
消息是在十八日的上午来的,当时斯普鲁恩斯正在考虑到了新奥尔良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而就在头天晚上,他才收到了金上将的电报,知道了本土遭到轰炸的事情已经让总统忍无可忍了,虽然金上将竭尽全力让总统不要干预舰队的行动,但是斯普鲁恩斯如果无法迅获得足以拿到台面上来炫耀一下的胜利的话,那么总统肯定会直接给舰队下达作战命令,到时候,斯普鲁恩斯就不可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行动。而且,在总统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金上将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祸不单行,或者说是屋漏偏逢连雨天,佛罗里达州的四个大型机场刚挨了炸弹没有几天,就在总统怒不可懈的时候,新奥尔良又挨了炸弹,而且是致命的炸弹。河堤被炸毁绝不是小事,到斯普鲁恩斯收到电报的时候,洪水几乎吞没了整个城区,至少有两万市民丧生或者是失踪,另外还有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就算当时港区还没有完全被淹没,可也因为缺少工人而不可能继续运作了。另外,洪水淹没还是小事。其带来地问题要复杂得多。
当时,在密西西比河的河床上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当堤坝决口的时候,这些淤泥都跟着洪水涌入了城区。也就是说,即使洪水退却了。新奥尔良也不可能迅的恢复正常秩序,仅仅是清理淤泥就需要花费好几个月地时间,动用大批的人力与物力。另外,在被洪水与淤泥淹没之后,城市内的大量基础设施,比如电线,通信电路。地下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等都遭到了破坏,而要使城市恢复正常,就得修复这些基础设施,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力量与资源。
实际上。一直到战争结束,新奥尔良都没有恢复正常。根据当时美国政府统计的结果。在被洪水淹没期间,至少有数亿吨的淤泥涌入市区,八成以上地平房被洪水与淤泥淹没,除了少数结构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木制结果的房屋都被损毁。在洪水退却之后,仅清理淤泥的工作就需要投入至少5ooo,,还得花更多地时间来修复城市的基础设施,为市民建设新地家园。而在平时。美国政府可以启动灾难应急方案,出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边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人力与物资呢?在以战争为主题的情况下,更划算的办法是开辟一个新的港口,暂时放弃新奥尔良,在战后再恢复新奥尔良。实际上,美国政府也正是这么做的,当时只是为了表示政府很关心新奥尔良。投入数量有限的救援队伍,而且主要任务只是寻找在洪水冲来时失踪地人员。而不是拯救这座城市。
相对而言,损失了新奥尔良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虽然当时新奥尔良是美国本土第二大,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第一大港口,但是在附近还有不少其他的港口。另外,新奥尔良的人口也只有几十万而已,损失的物资也不是很多,通过调配附近地区的物资,以及通过别的办法,很多影响到战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可以说,这次轰炸真正地打击还是暴露出了美国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濒临两大洋地级大国,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在击败了墨西哥,铲除了身边最强大的敌人,同时迅将势力扩张到了整个美洲地区,以及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美国在地理上的战略优势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前,美国实际上就不再面临6地上的威胁,而在东西两个濒海方向上,又有着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保护,所以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他们的本土不会遭到打击,只要美国还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那么美国本土就是绝对安全的。
这不但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态,实际上也正是美国在两次大战期间的主要战略。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经济危机迫使几乎所有的强国都主动限制军备,而依靠扩军来保持经济展的国家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个,而且都算不上是唐帝国与美国这样有实力问鼎全球霸主的级强国。在裁军风潮中,美国也没有幸免,而当时,美国重点裁减的并不是海军,而是6军。到第二次全球战争爆的时候,美国6军近有2o万兵力,而且装备差得几乎拿不出手。可想而知,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的6军遭受到了多大的打击。与之相反,在二十年的“休战期”内,美国海军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是针对无限制扩充海军军备而制定的一套限制扩军的条约,而当时美国就是倡导签署该条约的主要国家之一。通过这份条约,唐帝国海军的“两强原则”已经被打破,可以说,美国从中获得的利益是最多的,也正是这份条约,美国海军与唐帝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在签署这份条约之前,美国海军的规模是比不上唐帝国海军的,而且大部分战舰的舰龄都偏大。在条约签署之后,唐帝国因为拥有过多的战舰,不得不开始削减战舰的数量,而且因为有大批战舰没有达到最大服役期限,所以没有办法开工建造新式战舰,这就导致了在一战后十年,唐帝国海军几乎没有造几艘新战舰的罕见现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唐帝国海军几乎每年都有数艘新式主力舰服
|I立即就动工建造新的战舰以补充所差的配额。另外,随着大量老式战舰6续推移,美国海军可以建造更多的新式战舰了。
也就是说,在条约期间,表面上美国海军的总体实力增加相当有限,可实际上,通过建造大量新式战舰,美国海军的实力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增强。比如,与唐帝国海军的“尊严”同一代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性能上就有着极为明显的针对性,其排水量,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度等方面,都要比“尊严”强。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唐帝国海军一直不肯延长条约期限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展下去,在唐历的2o年代,唐.=严重衰退,就算尽快让老式战舰退役,空出吨位来建造新的战舰,也最多只能在唐历3o年代才能追上美国。也就是说,海军军备条约实际上的获益者是美国海军,而吃了最大亏的就是唐帝国海军。
美国人在经济危机期间仍然保持着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与其根本战略是分不开的。在其国际地位得到了承认之后,美国的战略也就生了变化。按照美国在战前确定的总体战略,太平洋与大西洋是美国本土的天然屏障,而美国海军将力保在大洋上击败任何试图侵犯美国本土地敌人。避免战火烧到美国本土。而随着美国海军逐步拥有了足以与当时任何一个强国抗衡的海上力量,这一战略也就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在此情况下,又有谁能够想到,美国本土将遭到沉重的打击呢?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国一直重视海军。结果忽略了本土的防御,特别忽略了重要基础设施地抗打击能力。另外,在经济危机后期,美国修改了其总体经济计划,仿照唐帝国采用了国家敢于政策,通过政府财政的大规模赤字开支来刺激经济复苏。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内的基础建设达到了历史上的定点。当时。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都是在战前十年期间内建造的,比如横贯美国本土东西的三条公路与铁路大动脉就是在此期间完工地。另外,还新建了数十座大型水利工程,难以计数的桥梁与隧道,全面修缮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堤防设施,在内地修建更多的工厂与矿场。扩建码头,而且随着民航业的出现。还新建了大量的机场。
战争爆后,这些基础设施在很大地程度上成为美国战争机器的快运转提供了重要地帮助。比如说,当时美国的主要产油区在南部,而在战前,主要的石油精炼工厂,以及消耗石油的大户是在东海岸与五大湖地区,如果没有新建的铁路干线,南部地区的石油就不可能迅北运。另外,美国中西部的大量矿产也是通过铁路线运送到五大湖地区的工厂去的。最重要地是。在海运能力无法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当时在美国东部地区,以及五大湖地区生产的战略物资中,有四分之一是通过铁路交通线运送到西部港口,然后装船运送到前线去的。
庞大的基础设施是战争实力的根本保证,可是这些基础设施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没有针对可能遭受到的打击进行任何相关方面的防御考虑。比如说,当时美国新建的几十座大坝中,有九成五是应力坝,而不是承受打击能力更强地重力坝(主要是应力坝的施工期限比较短。而且建设投入要比重力坝少得多)。另外,很多桥梁地抗打击能力也相当有限。而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公路与铁路干线上的桥梁都很容易被摧毁,而只要有一座桥梁被炸断,那么整条交通干线都将瘫痪。
新奥尔良的拦河大坝只是冰山一角,可是管中窥豹,也足以看出当时美国本土应对战争所做的准备是多么有限了。相反,在唐帝国,因为一直考虑到会遭到日本的打击,所以唐帝国本土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都是按照战时标准建造的,其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虽然这些设施从来就没有遭到过打击,但是这也体现出了唐帝国与美国在基本战略方面的差异。
当新奥尔良浸泡在洪水与淤泥中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很多美国人都意识到,战争离他们的本土并不远,而且唐帝国的轰炸机已经可以飞到他们的头顶上来了。在设法解决因为新奥尔良港瘫痪带来的现实问题的同时,美国总统在二十一日,也就是新奥尔良遭到轰炸之后的第三天就成立了一个由白宫直接领导的特殊机构。
当时该机构对外的名称是“国家财产管理办公室”,也许还不容易直接看出这个机构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可仔细想一下,就很清楚了。这个机构正是负责全面评估与检验美国本土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抗打击能力,特别是抗轰炸能力,并且提出增强抗打击能力的相关办法,然后再与其他的相关部门配合解决问题。而这个机构实际上是由总统直接领导的,虽然不是独立的部门,但是有着非常高的权限,往往是由它来领导其他部门工作。可想而知,当时新奥尔良被洪水淹没之后,美国人的震惊有多么的强烈。
可以说,这就是新奥尔良被炸之后,在战略上产生的最重大的意义。美国人并不笨,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可是,要想迅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抗打击能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美国投入大量的资源所换来的,也只是让唐帝国的轰炸机在今后多投下了一些炸弹而已。而因此对美国总体战略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最终影响到了每一个美国人对战争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美国最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