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第六百一十九章 野望与盟约 第六百一十九章 野望与盟约
- “欧阳春弃了辽庭都管一职,逃出上京,马帮立刻在辽东起事!”
“竟没有打着清君侧,诛奸佞,为太后报仇的名义,直接立国称燕,开朝称制,置百官有司,又立威勇、威烈、威捷、顺德四军部,正式对契丹宣战……”
“很大胆啊!不过也对,契丹贵族在辽东的统治天怒人怨,此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并不是好事,还不如干脆反了,更容易吸纳各方部族投效!”
雄州州衙,刘知谦拿起从辽国传回的最新情报,仔细看完后,目光大亮。
辽国内部接连造反,先有渤海复国,又有燕初立。
在那片土地立国称制,选择的国号就那么几种,这个所谓的“燕”,能追溯到战国七雄,此后不少势力都沿用,比如汉末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公孙一族也自立称燕王。
无论是渤海,还是燕,对于宋人都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想想当年高高在上的北虏,如今落得个内乱不止,被索要岁币的下场,一股油然的满足感就涌上心头。
不过这还不够,毕竟程琳作为使臣,还在上京作客,确保这位的安危,并且让辽人内部的局势最有利于国朝,才是雄州要做的事情。
所以刘知谦即刻命人将谍报速速汇总,第一时间传去大名府,同时也调集人手去往辽东,尽可能地将前线第一手的战报带回。
自从西夏覆灭,河西收复,原本要派往那里的谍探要么归于禁军,要么派往北方,再加上朝廷对于辽国的重视始终排在第一位,人手是绝对充足的。
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源源不断的消息传入雄州。
看着看着,刘知谦都惊讶起来。
“这‘燕’的势头不小啊!”
“辽东的汉人、渤海遗民、高丽人、党项人、女真人,都跟着响应!”
“这些如果还算正常,那辽中的奚六部,居然不愿征讨辽东叛逆,态度含混?”
在辽国,如果将各个民族的地位排個名,最高的无疑是契丹,真正迈入统治层的标志就是得赐契丹姓氏,而契丹之下,就是奚族。
奚族与契丹,实际上是同种异族,起于汉末,曾称库莫奚,后来辽太祖称帝,奚各部归附,王族与契丹贵族世代通婚,无论是占据要职的人数,还是在国内的影响力,都是仅次于契丹的第二大族。
而且这个世界还有个变化,奚族的势力原本就在中京道最强,此前辽圣宗居于中京时,他们还对契丹贵族伏低做小,自从辽帝驾崩,狄青杀入中京,箭射辽宫,大量契丹贵族搬离那座都城,奚族豪酋就搬了进去,毫不客气地占据了这个辽地的中心位置。
如今这六部奚族,就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意思,不愿出兵,前往辽东平叛。
“这就是主少国疑,没有威望的下场了!”
刘知谦露出笑容。
在他看来,奚六部也不见得有反意,只是因为现任的辽主年少,没有威望,国内动荡,各地不平,下意识地保存手中的力量而已。
这为各族开了个极坏的头,也给平叛制造了不小的压力,照此下去,辽东之乱说不定要持续更长的时间,造成更大的风波了。
紧随中京奚六部的消息后,又是上京的消息。
值此关头,萧孝穆没有出上京,仅仅举荐了亲信萧匹敌为东京镇守,亲至辽东平叛。
萧匹敌同样是宿将,平叛大延琳时,就作为萧孝穆的副手,战功赫赫,此前更是直捣巢穴,险些将马帮的马场给端掉,直接掘了根。
不料这回领五万皮室军精锐,对上正式起义的燕国军队,竟从一开始就陷入僵持。
刘知谦身为真宗朝名将李允则的弟子,根据前线战报,在沙盘上摆放推演后,也很快察觉到此番辽军的被动。
原因有二。
第一,是因为起义军实力强横,人马齐备,训练有素,早早就超出了江湖帮派的范畴,契丹又在辽东的统治失了民心,正规军反倒束手束脚。
第二,则是此次平叛,关系到朝堂上的最高争锋。
萧孝穆南征北战,无往不利,但凡事如果全都是由他出马,那充其量就是个四处救火的将军,想要执掌朝堂,唯有如现在这般,自己坐镇上京,命亲信手下往地方平乱。
一旦顺利平定辽东之乱,耶律宗真恐怕就抵挡不住压力,必须要驱逐宋使,让秦王萧孝穆成为摄政了。
可如果萧匹敌受挫,甚至惨败,那耶律宗真便可顺势派萧孝穆出征,等到领军在外几个月,回到朝堂上又是怎样的局面,就可以预期了。
萧匹敌显然知道自己肩负重担,不敢有丝毫大意轻敌之心,抵达辽东后,就开始坚壁清野,摆出长久交锋之态。
刘知谦旁观者清,也认可这种战术。
欧阳春所立的“燕”,既有马帮精锐为中坚力量,又有大延琳起义的余泽,现在的辽主远远比不上老辽帝,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这个时候如果轻易冒进,极有可能遭遇挫败,军心散乱。
反倒是采取守势,不仅可以遏制起义军的势头,让他们不敢肆意扩张,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骄狂之心。
这些造反的民间势力,最大的弱点是,向来只能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一旦得势,往往就会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内部产生混乱,最终不攻自破。
萧匹敌的战术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忽略了一点,双方的主力都是骑兵,而且马帮还是江湖风格,比起辽国正规军,更加灵活。
于是乎,中京道的奚族,南京道的幽州,还有西京道的阻卜部落,都有马帮的人手出没,各种消息真真假假,一会儿辽军在前线战败,一会儿燕军得四方效忠,闹得各地满城风雨……
就在一封封战报送入雄州的同时,从大名府的急信也传了过来。
“欧阳春之势,不止于辽东!”
刘知谦打开狄进的信件,再看这些日子的情报,神情顿时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欧阳春此次造反争取的盟友,不止于辽东一地?他是故意与官兵僵持,要让各地烽烟四起!”
“怪不得当年马帮那么干脆地去西京,听命于太后,实际上从一开始,欧阳春就没有准备局限于辽东的一亩三分地!”
大名府衙里面,狄进看向雄州的战报,也给出类似的结论。
通过之前的造反,其实能得出一个结论,此时的辽东一地,还成不了气候。
相比起历史上被各种出卖的大延琳,这个世界的大延琳,也算是众望所归,挺了足足一年,与官兵的交锋有胜有负,打得你来我往,高丽见状有便宜可占,甚至出兵支持。
但最终萧孝穆一出马,还是摧枯拉朽地将起义军打得大败,大延琳直接战败身死,连垂死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马帮再强盛,准备再充分,欧阳春不过是加强版的大延琳。
想要推翻辽庭的统治?
办不到的。
但如果造反的不止一个欧阳春,不止辽东一块地方呢?
联合了奚族六部,联合了燕云的汉人,联合了一直遭受打压的阻卜人,再加上辽东的渤海人、女真人、党项人、高丽人,基本上将除了契丹人外,其他受辽国统治的各个民族,都被他调动了起来。
而且欧阳春显然没准备像大延琳那样,直接光复渤海,让渤海人外的其他各族心生芥蒂,他用的国号是燕。
一个十分正统的国号,麾下更有一群官员,哪怕草创,但预谋已久,绝非仓促行事,如今已经在招募士人,治理地方。
“狄相公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低估了欧阳春,没想到区区一个江湖子,真有这样的能耐?”
“司灵”保住了脑浆,活到了马帮造反的关头,此刻立于桌案前,恭敬地道:“敢问狄相公,欧阳春此人是不是去过汴京?”
狄进微微颔首:“去过。”
“司灵”沉声道:“那相公有没有考虑过一种可能,欧阳春除了在辽地联络各方外,与宋廷的朝堂重臣,也早有联系?那位重臣更是能做出决策的两府宰执!”
狄进面容平静,反问道:“目的?”
“当然是为了开国称帝的野心!”
“司灵”道:“以欧阳春的实力,便是积蓄再久,也无法掀翻契丹统治,但如果连宋灭辽,又不一样了!”
话音刚落,急促的脚步声从外传来,杨文才快步走入,满脸凝重地道:“相公,京师来信,出了大事!”
三日前,燕国遣使,从海路赴山东,由山东至汴京,递上了一份震动朝野的国书:
“辽圣宗驾崩,新主排斥忠良,引用宵小,盗贼蜂起,百姓涂炭,宗社倾危,燕王常慕中朝,预见辽国必亡,欲定盟约,商议联合灭辽事宜。”
“燕请宋以国书,用国信礼,约定两国出兵,燕军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军取辽南京析津府。”
“辽亡后,燕愿将幽云十六州之地送回中原,为宋臣属,永世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