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org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第六百二十章 我不同意! 第六百二十章 我不同意!
- “驾!驾!”
眼见快马自官道上飞驰而过,来往的行商和百姓也习惯了。
这些时日,京师、大名府与雄州的信使不断往来,莫非又要对北方开战了?
大多数商贾百姓自是不愿,但也有人磨刀霍霍,要投军建功,搏一个封妻荫子的前程来。
外界纷纷扰扰,大名府衙的官吏也进进出出,各方急递如雪片般飞了过来。
不仅是当年刘平麾下的各部,连河北禁军都纷纷意动,请命一战。
狄进记下,归入勇气可嘉的类别,留待日后选用。
至于出战,他绝不允许。
从某种意义上,欧阳春这个江湖草莽,能在宋廷高层留有深刻印象,还是狄进带火的。
是他详细描述了马帮的发展与壮大,并言明这个江湖势力,绝对能给辽国统治带来一定的冲击。
但现在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确实低估了那位“北侠”的野心和手段。
黑衣汗国的贵族出身,又在辽国那种特殊的地域环境中,拉扯起了一支勇武精锐,再借着天下各国间明争暗斗的交锋,伺机而动,最终趁势而起,称帝开国,更立刻联合宋廷,欲灭辽祚。
宋廷意动了。
有鉴于北伐的失利,大多数臣子不赞同再一次进军,但又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
所以官家请示太后,又经两府决意,初步的意向是,同意联燕灭辽,却不急于出兵,而是坐山观虎斗,任由辽国和燕国内耗。
如果这個成长于江湖草莽,崛起于辽东的燕国,真能打败辽国的正规军,那么宋朝自然愿意出兵,以最小的代价收回燕云十六州。
不仅太后和官家足以告慰祖宗,当朝群臣都是名留青史,何乐而不为?
狄进却不这么认为。
“相公!”
此时杨文才来到边上,呈交文书。
当年私心作祟,犯下大错,他的弥补方式就是这段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幕僚的职务中,此时禀告完河北各州县的民生情况后,趁机道:“依下官之见,我朝当一口否决燕国的联盟,不可用国书,更不能用国信礼!”
顿了顿,杨文才坚定地补充道:“莫说出兵,连答应都不答应!”
狄进眉头一抬,发问道:“为何要如此,让他们自相残杀不好么?”
杨文才分析道:“我朝即便不出兵,但凡以国书盟之,用国信礼契之,便是对燕的支持,助他们稳定军心民心,辽人警惕我朝,分心他顾,无法全力围剿,燕就可得势!”
狄进道:“燕若得势,辽国分裂就在眼前,岂不是正合我朝之意?”
“不!”
杨文才摇了摇头,正色道:“辽国经此一役,衰败已成定局,而那欧阳春野心勃勃,麾下精兵良将,各族拥护,威胁反倒更大,助燕抗辽,看似得利,实则短视,是在养虎为患啊!”
狄进目露赞许:“说得好!”
历史上辽兴宗一朝,就是由盛转衰的阶段,现在经过种种改变,衰败之势更是难以遏制。
此消彼长之下,宋廷收复河西,对辽日渐强势,无论是国力民心,还是军事实力,都有着把握,可以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后,从与辽持平,变为对辽占据绝对的优势。
到那时无论是狄进,还是官家赵祯、大将狄青,都处于人生的巅峰,便可一举挥军北上,夺取燕云,灭辽国祚。
这不仅是最稳妥的方法,同时也能避免灭了辽国后,北方会出现另一个新兴的国家,在契丹破灭的残势中崛起,成为中原的又一个心腹大患!
北方草原民族此前一直没有稳定统一的国家政权,而当辽立国祚两百多年后,漫长的统治时期就让北方人渐渐习惯,这种惯性便如同中原王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一统般,是真正的立国根基。
所以辽灭后有金,金灭后有元,看似种族不同,治理国家的策略也有改变,内核实则一致。
直到朱元璋再度统一南北,北方才回归草原部落的形式,依旧对中原虎视眈眈,最终后金崛起。
太久远的事情,狄进不会考虑,他现阶段为之努力的政治目标,就是不仅要灭辽国祚,更要将北方打回原形,重新回归草原部族的生存形式。
有了这样的抱负,再看欧阳春的崛起,不吝于未来金国的威胁。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反抗契丹的时候,女真勇士连万人都没有,结果席卷北方,一发不可收拾。
欧阳春如今建立燕国,麾下数万精锐,于民间各部落皆有威望,联合南北,合力反抗契丹,这样的人物又岂能等闲视之?
杨文才没有想得这么深,但他坚定地贯彻相公的决议,沉声道:“相公,如今官家和太后都有意动,若是国书下达,就来不及了,要早做安排!”
狄进道:“辉博,你以为‘司灵’所言,欧阳春早就与朝堂重臣有所往来,是否可信?”
杨文才道:“可信!”
“下官这些日子仔细翻看了‘组织’的相关案录,之前公孙御史审问‘司命’王从善时,就用欧阳春如今的成就刺激对方,因为王从善并不认为自己的继承人会因为上一辈的恩怨,与欧阳春为敌。”
“可事实上,王从善并不清楚自己的传人‘司灵’与三代‘司命’的真正关系,‘司灵’视三代‘司命’为恩师,对于背叛的苏莱曼一脉显然无比痛恨,他的复仇之念只会比王从善更甚,所以此番将欧阳春的情报交代出来,也是借我朝之手报复!”
狄进点了点头:“不错!‘司灵’在这些事情上,没有撒谎!”
“那就要查清楚,到底是哪位重臣,与欧阳春有往来!”
杨文才道:“欧阳春当年南下的时候,我朝还未灭西夏,谁都没有那么久远的先见之明,在那个时候扶持一个辽东势力!恐怕也是近来才联系上,如果能改变这位的态度,相公再向太后与官家进言,痛陈厉害,便可拒绝与燕盟约!现在就是不知道,欧阳春当年到底联合的是谁?”
“没必要猜测他当年联合的是谁,只要清楚如今两府内,哪位宰执推动与燕盟约便可!”
狄进淡然道:“是吕相。”
杨文才恍然大悟,低声道:“因为王相遣使入辽?”
首相王曾派出使臣程琳入辽,助年轻的辽主压制权臣萧孝穆,进一步扩大内部分裂之势,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而王曾与吕夷简的较量不是秘密,身为次相的吕夷简支持联燕灭辽,不仅可以化解程琳出使带来的压力,更能再度占据主动。
那两位相公的交锋,一直影响着朝局上下,狄进却始终置身事外,他的地位或许还避不开太后与官家之争,但臣子的较量,已经没有人能够逼迫他站队了。
可不需要站队,不代表无法站队。
此时此刻,狄进就从桌案上拿出写好的信件,递了过去:“你亲自回京一趟,将此信送往吕府,表明态度!”
“是!”
杨文才郑重接过。
虽说使功不如使过,但更重要的还是相公愿意继续委以重托,他如释重负的同时,第一时间带着护卫随从,出了大名府,南下汴京。
日夜兼程,三天不到,京师厚重的城墙就遥遥在望,杨文才于驿馆洗去风尘,选了合适的时辰,抵达太平坊,入吕府门前报备。
“杨文才?狄仕林的同乡幕僚,杨家的嗣子么?”
书房之中,吕夷简刚刚放衙回归,这几日大多时间都在垂拱殿议事,与王曾的交锋令他都有些疲惫,刚刚吩咐下不见外客,就听到这起拜访,没有迟疑,直接道:“让他进来。”
“学生拜见吕相公!”
杨文才入内作揖行礼,奉上书信:“请吕相公过目!”
“与燕结盟,我以为不可!”
吕夷简打开信件,只看到正文的第一句话,面容就严肃起来,接下来再往后看。
看着看着,眉头缓缓皱起。
吕夷简对外向来不发表意见,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擅长内政,并不精于战事与外交,贸然干涉就有风险。
但此次与燕结盟,坐山观虎斗,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加上王曾蛰伏许久,要借辽之势重新奠定首相权威,吕夷简深感威胁,才力推与燕结盟。
结果没想到,那位大名府镇守居然不同意。
并且态度坚定至极。
吕夷简和狄进之间交流,从来不需要说透。
送信需要派出手下的心腹幕僚么?
当然不用。
但如果吕氏拒绝,杨文才就可以用狄进的名义,在京师活动。
御史台、审刑院、开封府衙、机宜司……
不知不觉中,那位的门生故吏,已然不容小觑了。
就不提狄进本人对于官家和太后的影响,这群人要是统统倒向王曾……
吕氏也不好过。
更令吕夷简忌惮的是,以狄进的外交和军事经验,一旦所虑成真,燕成了另一个心腹大患,于国于己,都是祸事。
因此片刻的沉吟后,吕夷简抚了抚须:“狄直阁所虑不无道理,程学士还在上京,我朝与辽东叛军结盟,置这位于何地?当三思而后行啊!”
“吕相公仁德!”
杨文才作揖,满是钦佩。
钦佩的是,这位宰相之尊当断则断,如此快的改变决策,完全不顾惜颜面。
更钦佩的是,那位在大名府坐镇的相公,一语可定国朝决策。
与燕结盟!
我不同意!
便不可为!